高等教育问责的产生与发展——基于利益分析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高等教育问责的产生与发展——基于利益分析法

温燕

(鲁东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山东 烟台 264011)

摘要:公众对于高等教育促进国家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进步以及个人成长等都寄予较高的期望。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趋于大众化,由经济物质利益引发的高等教育应然与实然之间的矛盾大量显现,并在高等教育的作用现状和人们的期望之间产生了几乎无法逾越的鸿沟。此时,高等教育问责应运而生,做好对于高等教育的问责,需要正确理解群众的利益问题,妥善的处理好高等教育系统中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与问题。

关键词:利益分析法;高等教育;问责

一、高等教育系统出现问题,相关利益群体提出诉求

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各利益群体利益获得的应然与实然之间出现鸿沟。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2]因此,利益的问题与话题是不可忽视的,高等教育问责的产生与发展也正是基于各利益主体对于自己所本应能得到利益未能得到而出现的。费德里克·马约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认为,“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高等教育都处于危机之中”。[3]

(一)高等教育规模急速扩张——政府支撑能力不断下降

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如东流之水,势不可挡。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是建立在对于拉动经济增长的策略之上的,也就是说主要是靠家长交给大学的学费支撑起来的。[4]在现阶段,导致了大学更深刻的财政危机,与财政危机相伴而生的是以下急需关照和解决的问题。首先就是大学内部中,每个学生所得到的教育资源十分短缺,这种短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的教学质量和人才的培养规格。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在面对一系列财政压力时,不会寄希望于政府的持续和大量的拨款,同时对于消费者一方的索取——学生学费的增加,也已经达到了峰值,而大学的其他收入同样是杯水车薪,因此我国大学普遍走向了向银行贷款的道路。[5]但是大学能够连本带利偿还的可能性极低,这就会导致银行的呆账形成。大学,基于其稳定性的考虑,不会迈出破产这一步。因此大学的银行贷款可能全部转化为纳税人的负担。

作为纳税人的公民,发现高等教育系统作为一块不小的支出时,必然会要求高等教育系统应该向纳税人证明,在资金投入不断增加的前提下,高等教育质量应有了同步的提高。这一环节中涉及到的利益群体是纳税人,该群体认为他们有权利获得关于大学是如何使用资金等一些列的信息,否则其会出现抵触心理。

(二)大学的商业化——公众信任度逐渐消失

商业化充斥着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它影响并改变着人们和组织的思想、行为,传统的价值观念的力量在当下市场主导的社会中表现出愈来愈乏力的状态。大学的商业行为已经充斥到大学的学术研究和活动中,给学术带来不可弥补的伤害,导致大学在公众中的信任度迅速下降。[6]

第一,大学专业设置随波逐流,趋势、迎利,对于市场出现的一时热门,不去考量自己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否满足条件、实验设备和教学设备是否符合招生需要,就蜂拥而上。个别大学还编造出一些子虚乌有的“泡沫”专业,将其冠上国际的桂冠,进行包装销售,收取高昂学得费,欺骗学生及家长。第二,大学的商业化趋势对教师的价值取向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教师们为了功利的目的,在不断商业化的聘任制度和奖励标准的压力下,在教学与科研中不得不更注重数量而非质量,导致一些需要投入多和需时长的,真正对社会及国家的发展有用的基础科研无人问津,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这时,另一利益群体出现了,即学生和学生家长。作为消费者的一方,不会同意买到的商品是一个残次品或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因此他们要求大学应该保证它所提供的商品的质量。

(三)大学教育质量的滑坡——雇佣者对人才规格的不满

高等教育的逐步大众化满足了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但同时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与质量控制之间出现了不可调和的关系。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使得入学的标准必然也逐渐降低才得以保证更多人可以进入大学,这样就又出现了一个新的,不得不去担忧的问题,即这些以低标准入学的学生是否能按照原有的毕业标准顺利毕业。[8]如果要继续按照以往较高的培养要求,必然会有大量由于大学系统扩招才有机会接收高等教育的学生无法达到毕业要求,进而无法获得相应的证书,较低的毕业率就会引起公众对大学的不满。如果降低毕业要求,让毕业生以较低的要求就可以获得学位证书,那谁来承担人才市场、劳动市场的由于毕业生质量下降对高等教育产生的质疑呢。

为人才买单的雇佣者作为利益相关者在此时出现,他们越来越疑惑于为什么当用同样的薪水却只能雇用到低水平的劳动者。雇佣者也发出了抗议的声音,要求高校提供合格的毕业生。

二、善用利益分析法,推动高等教育问责良性发展

社会关系的核心是什么,学习马克思利益分析法,我们就可以回答:利益。但更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作为核心的利益关系,它的格局与结构是永远发展与变化着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不断地进行调整与改进。

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不断推进,原有的利益格局已被打破,高等教育系统中固有的利益关系因此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各利益相关者也对高等教育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回顾高等教育出现的问题时,不难发现,所有问题的根源都是因为高等教育这一大的生态系统中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受到了威胁甚至利益已经消失。作为不论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还是“消费者满意度测评”等一系列的针对高等教育的问责应运而生。只有做好对高等教育的问责,才能够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才能够取得各利益相关者的信服,重新赢得公众对于大学的信任度。既然问题的根源是利益,那我们的解决方法——问责,则需要经过对高等教育的相关利益群体做出科学、透彻的分析。

(一)正确认识高等教育问责中的各利益群体

“利益群体,就是基于某种共同的价值、共同的利益、共同的态度或者是共同职业的利益个体结合而形成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利益集合体。[9]

目前各国高等教育所涉及的利益群体主要:学生与学生家长群体、高校教师群体、毕业生雇佣者群体、高校管理者群体、纳税人群体等。强调出这些不同群体的存在,是对过去只是把社会结构简单地划分为阶级、阶层的重要补充,这进一步地深化了我们对当代高等教育系统的认识。而关于“利益群体”这一概念的准确界定与提出,为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系统提供了一个新的并且更加有效的、适切的理论工具。

(二)问责应推动利益群体之间关系的恰当处理

    时下,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出现了一些变化,如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利益主体逐渐多元化,利益关系愈发复杂化,利益冲突更加明显化等人们已经可以清楚认识到的改变。恰当地解决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就是要使现行高等教育问责模式,通过适当的对各利益群体保证其诉求实现,进一步防止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个别的局部利益冲突进一步发展为整个的高等教育利益冲突,建设一个良性发展的高等教育生态系统。

四、结语

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系统正处在一个改变过渡的时期。利益矛盾已成为引发高等教育问责的主要方面,同时也逐渐成为了影响高等教育良性发展的重要原因。化解、处理各样的各种利益矛盾,促进高等教育问责良好稳定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分析并正确地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利益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2] [5]王英杰. 大学危机:不容忽视的难题[J].探索与鸣,2005(03):34-38.

[3] [4] [6]《高等教育中的质量与问责》[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杨聃.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问题解析[J]. 理论月刊,2010(11):179-182.

[8]用利益分析方法推动社会矛盾化解[J].科技智囊,2010(12):28-34+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