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融入高校思政课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立德树人融入高校思政课路径探析

金瑛

大连科技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116033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合格建设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本文通过解读“立德树人”与高校思政课的关系,结合当前高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从提高思想政治认识、重视育人环境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应用混合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立德树人”背景下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政课;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对其有了更加清晰、更加完整的诠释,为高校的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一指示明确了办好高校思政课的关键是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地位,帮助大学生深化认知,突出实践养成,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实现育人效果。

一、“立德树人”与高校思政课的关系

立德树人,从字面上看有两方面涵义:“立德”和“树人”。“立德”,即树立德行德业,德育为先、德才兼备,通过正面教育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树人”,培养成人成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国家和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要高度重视并积极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高校思政课必须适应时代要求,将“立德树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实现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立德”是前提,“树人”是根本,“立德树人”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核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育才先育人,育人德为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紧跟时代步伐,理论联系实际,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注重教学的方法和质量,切实有效地上好思政课。

(一)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思政课作为学校的公共必修课程,学生对其重视程度不够。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当前大学生处在信息化的时代,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立德树人”教育观念的提出,为高校教育提供了理念和方法。“立德树人”将德育放在了全面发展首要位置,层次清晰、目的明确推动不同专业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适当借助信息化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寓教于乐,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育人效果尚需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讲授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仅仅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效果欠佳,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学实质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互动学习的过程,是充满创造性的获取知识和学习思考的教育活动。基于此,需要调整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信息技术建设网络教学平台,通过线上课程和传统课堂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将线上课程知识资源与教材知识资源融合,丰富教学资源,推进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有机统一。

(三)教学模式有待完善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不高。思政课程要结合信息化教学工具,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集体备课、磨课,专题培训、教学大赛、观摩学习交流等学习方式,集合所有教师的智慧结晶,加强对思政课程的指导和资源建设,有力地推进教学内容的改革。思政课要实现“立德树人”的要求,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生特点,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系统设计教学方案,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引入多样式教学模式,实现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

(四)信息化时代面临挑战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对传统思政课提出了新的挑战。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受到影响,大学生政治信仰、理想信念、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带来冲突。教师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导学生,帮助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新时代思政课的要求,成为信息化时代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挑战。

三、“立德树人”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

(一)不断提高思想认识

思政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思政课必须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把握内容本质,探索学科前沿,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尤其是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探索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有机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良性互动、线上与线下协同发力的有效路径,推动学生将课堂的理论知识内化为个人的品德修养。

(二)重视育人环境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是进行“立德树人”教育主阵地,学校领导应该高度重视育人环境的建设,根据学生具体状况,制定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教育规划。在育人过程中,可以把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学校各部门协同配合,确保“立德树人”的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时事政治讨论、辩论赛、青年志愿服务、参观红色文化基地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担当。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政课教师因材施教,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不断提升个人修养,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同时,高校要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政教师队伍,鼓励思政课教师创新研究教学模式,真正落实“立德树人”。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当教育者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教师在教育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高校教育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扩大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外出交流学习、提升学历,在备课、磨课过程中有所收获,把学到的知识、技巧、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当中。

(四)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思政教师给学生传递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渠道。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把传统教学模式与线上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即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的结合。合理有效的采用线上和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此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学生通过对线上课程的学习、思考,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课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组讨论找出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对知识体系进行讲解剖析;课后再对理论知识的脉络体系进行整合,切实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更好的应用于具体的实践之中。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有助于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校办好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提高思想认识、重视育人环境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教学理念和模式出发,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进行创新,发挥更加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性,将德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互动探究,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校思政课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探究“立德树人”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对提升思政课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2]王群瑛.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8(6):16.

[3]崔俊明,冯伟远.立德树人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思考[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42-45.

作者简介:金瑛(1986.01-),女,汉族,辽宁沈阳人,哲学硕士,大连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