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医务人员服务育人目标的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新形势下高校医务人员服务育人目标的实践探索

王睿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南京 210016

【摘要】高校医院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校师生的健康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是学校发展、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机构。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为了更好的为广大师生提供医疗服务,实现服务育人的目标,高校医务人员面临着更大地挑战。

【关键词】高校;医院;服务育人

高校是培养各领域优秀人才的摇篮,高校医院作为高校人才生命健康的保护人,承担着全校师生的健康体检、保健、预防、健康教育和多发病、常见病等治疗和康复工作。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社会各方面都面临着极大的考验,医务工作者更是冲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在此背景下,高校医务人员如何做好服务育人工作,值得深思。

一、高校医务工作服务育人的现状与分析

高校医院属于学校保障部门,主要负责学校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医疗保健工作。在疾病诊断、治疗,传染病预防筛查,身体、心理健康管理,急救等方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作为一个全员育人的环境,医院的医务人员,同时兼顾医生和老师两种不同角色。医务人员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要注重医学、保健知识的普及,心理疏导工作的开展等。

通过调研部分师生、走访其他高校医院,发现部分师生认为高校医院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医务人员引进门槛要求过高,高校难以招聘高水平的年轻医生。人员老化、思想保守、设备陈旧等问题,导致医务人员能够直接治疗的多数是基础疾病;因多数学生课业压力较大,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就诊,造成就诊时间较为集中、就诊仓促,医患之间沟通交流时间较少;部分师生通过网上搜索查询等方式,片面的自我诊断疾病,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又担心医生过度治疗,存在不信任心理;保健知识、医疗报销政策等宣传面不够广泛,较多师生缺乏保健意识,生病在外就诊后,回到校医院需要报销医药费时,因为对政策了解不够全面,报销者表现出不满的情绪,认为相应政策、比例不够公开透明。

二、新形势下高校医院职能转变

    随着近些年,大家对保健意识的不断提升,以及传染病预防宣传的不断加强,高校医院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逐步转变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角色。例如注重师生的身体及心理健康,增加对应的体检项目;春秋换季时节,提前做好流感等疾病的预防宣传等等。加之近三年,新型冠状病毒的不断变异,导致高校医院在保证日常医疗业务外,必须参与防疫的工作。从学生返校体温监测,到日常十大症状的判断、参与核酸检测、宣传防疫知识等。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对于高校医院而言,无疑是对疫情防控能力和水平的一次巨大考验。特别是对于临近考研或者毕业的学生,因为居家或者线上上课,不能完全自觉约束自己、不能尽快地排除焦虑情绪等。面对这样的重大考验和风险挑战,高校的医务人员应当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做好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工作,从而有序、有力、有效地保障学校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三、新形势下医务人员服务育人的举措

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医务人员服务育人的作用,建议高校医务工作者从以下方面入手,构建和谐的校园医患关系,发挥行医育人的作用。

(一)提高医务人员专业能力,明确肩负的医疗和教育双重责任

通过定期的医师培训,密切联系周边的医院,借他们的平台,丰富我们的医疗服务,采取“送出去、引进来”的办法,不断更新、提高医院各科室人员的专业知识。特别是鉴于高校医院科室设置不齐全、人员配置较少等原因,必须加紧推进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能力。与此同时,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需要特别注重师生的心理健康。疫情防控常态化向高校医院的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医诊结合、身心同疗的具体要求。在提供诊疗的过程中,既要注重职工因压力大又不愿主动倾诉的心理引导,又要缓解部分学生因学校封闭管理而带来的焦虑烦躁心理,还要消除学生家长对孩子健康安全的顾虑。在诊疗疾病过程中,既要有硬核的医疗防护,又要有柔性的心理防护,与学院、团委等部门,齐心协力做好师生的心理调节,更好地发挥医生和教师的双重责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育人作用。

(二)学习工作中的沟通技巧,提升交流能力

    高校教职工和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自我保护意识,在校医院就诊过程中,需要通过医务人员自身的言谈举止,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更好地发挥医务人员的育人职责。耐心细致地解答师生疑问,详尽地讲解疾病的成因和预防办法,减缓职工、学生对疾病的恐惧。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信任的纽带,使患者在疾病诊断治疗过程中,能够切身感受到关怀和温暖。同时勇于接受师生的监督,使服务上台阶,上水平,有利于构建校园内和谐的医患关系。

(三)加强医疗保健宣讲工作、普及相关医疗政策

疫情的背景下,高校医院除了日常业务外,更加重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健康水平。充分利用医务人员的专业优势,在校内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科普讲座、健康大讲堂、义诊、医疗保健公众号等方式,开展传染病预防、常见病防治、急救知识普及、防艾知识宣传等工作。例如开展讲座《新冠肺炎诊疗与防控》、《抗原检测培训》、《校园常见传染病》、《春季高血压防治》等;针对后勤部门开展专题讲座《诺如病毒及相关食堂消杀》、《食品安全和季节传染病》;印制《青年学生防艾知识手册》、《大学生急救知识手册》并开展相关选修课程,介绍并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急救法等,了解遇到动物咬伤、中暑、溺水情况,应当如何应急处理;针对飞行专业学生,开展必修课程《航空医学》等。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更加全面的向广大师生普及医学和健康卫生知识。

通过新生入学资料发放、医院网站、公众号的平台等方式宣传教职工、学生的医疗政策。发放《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指南》、大学生医保住院报销申请说明、公布公费医疗管理办法,使教职工和学生理解和把握医疗政策,构建良好的与校医院沟通交流平台。

综上所述,高校医院的医务人员通过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提升沟通能力、加强宣传等方式,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保障整个校园健康有序发展。为学校师生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彰显职业初心,充分发挥服务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阎博,构建和谐高校医患关系,发挥医护人员育人作用[J].人口与经济,2012(1):174-175.

[2]王晓静,马瑶瑶,宋志欣,牟建辉,浅谈如何提高高校校医院医生服务治疗[J].中国校医,2020(4):317-320.

[3]刘丽娜,浅析抗疫背景下的高校育人内容与策略[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5):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