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

曾艳萍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校级教改项目)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所具备的职业属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高职艺术相关教育问题,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保护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并且当下在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中也重新界定了这一层面的问题,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就这一问题进行课程教授和教学改革,以期最终能够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强有力地推动非遗产教学的最终教学效果。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职艺术设计;课程改革

前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化和艺术历史上最摧残的瑰宝,它是历史最悠久、最具特色的文化的艺术,可以在高职院校的艺术课上将它引进到艺术设计的课堂教学中,让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从而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传统的民族文化,不断发扬与传承。

一、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几千年文明长河中孕育出来的民族特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随着世世代代的不断发展和继承,今天,非遗文化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文化宝藏。而将这种非遗文化融入到当代的家具设计当中,既可以传承民族文化精髓,又可以让家具产品更具创意,让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贴近于我们的生活,以一种与现代的生活相适应的形式呈现。通过对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度探索,将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成分纳入到家具的设计当中,并从中国的明式家具及世界著名家具的造型中,汲取其所反映的审美形态规律。将现代家具的设计具体化为对传统文化遗产的分解和结合。通过使用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等特定形态规律来实现其家具设计,从而更好地继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构建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模式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教育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可以把保护非物质文化的问题作为自己的责任。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中,应当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统的视角,来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从培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来实现对这些人才的培养和提高。而要进行有效的培养及训练,也要进行家具艺术课程教学的变革,首先要有信息化的教学设施和相应的网上资源,这样才能让学生员们在学习到一些古老的工艺技术的基础上,也可以了解到现代的设计思想。

同时,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在建构相关的教学方式时,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既要继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又要在不断的创新中发挥出更加美好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艺术学院的毕业生在继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既可以通过对现代观念的认识,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增加自己的就业能力。

三、现代家具中的“椅”优秀设计案例

“椅”是一种有靠背和扶手的家具,可以让人在工作忙碌后,坐下来休息,且方便人站起来。而对“坐”这个概念的界定,则不再是单纯的只有一种定义,同时也是一种审美与时髦,并给人以更多的创新。本文论述的是1851年英国的“水晶展览会”,在这以前,椅子的造型都是用华丽的装饰品来设计的,而在这次的展览之后,更是引起了许多人的重新审视。因此,更有个性、更有实际意义的现代化椅子的设计,从使用新材料,结合传统工艺,再加上科技手段。日本建筑师黑川雅之曾经说过:“住宅是建筑的原点,而椅子是家具的起点。”将劳动和休闲结合起来的座椅,在它的样式确立以后,就形成了整体的家庭格调。但到了近代,大部分机器成批制造的座椅,其所蕴含的人文元素却逐渐变得沉闷起来,着重于座椅的实际用途,注重对座椅的物理舒适度与商品性的探讨,忽视了它的人文价值。朱小杰设计了一把“钱椅”,它的意思是:“形如钱,形如其形,外圆内方”,其造型具有玄学的构思,其整体造型充分反映了明式家具圈椅的精华。精致的木质栏杆和金属材质的座面,结合了现代的简洁风格,同时也保留了古典的家具设计魅力。

美国华裔石大宇设计师石大宇表示:“优秀的设计要传递出一种社会责任,优秀的设计师不但要做业界领袖,还要有相当的影响力,并将其推向前进。”他所设计的这把“琴剑竹椅”,正是他思考当下的现实。此款座椅选用中国台湾南投县竹山镇出产的孟宗竹和桂竹,曾经是日本竹制兵器的原材料,曾经一度很受欢迎,但随着传统文化的衰落和经济的转移,竹子的发展也变得冷清起来。竹山镇的竹子,不管从坚韧程度上说,都是很好的家具设计原料,所以石大宇对此很感兴趣,他想要用自己的作品,让竹山镇的竹制品行业重新焕发生机,所以才有了“琴剑竹椅”,从种植到加工,再到文化的创新,这就是艺术设计的强大。

四、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教授研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学习

自古以来,老师的责任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不管是哪种教育方式,不管是多么先进的教学手段,还是先进的教学方式,这种形式的教学都是不可或缺的。从非物质文化的角度来看,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变革就是“教授讨论”,“教授式”就是老师授课,展示与之相关的知识,而在此,则是传授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知识,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讨,将其融会贯通,成为自己所能掌握的知识。研究性的学习就是提出问题,使得师生、生生、老师与老师之间进行相互探讨,在思考中产生新的知识,产生新的观念,从而继承和发展了非物质文化。

比如,河北蔚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家具,这种传统的工艺,在大多数的职业技术学院中都是很少见的,要想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播就需要老师进行教授,并使师生之间及时地进行研究讨论。老师们从观看各种家具作品和实体,到探讨家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之地,让同学们通过观察、研究和讨论,加深对这一传统艺术设计的理解,从而获得预期的教育成果。

(二)观摩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学工艺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改革也包括观察和经验,观察式是指学生在老师和艺人面前演示、演示,通过自己的思考后进行模拟的过程,教师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观摩式教学,最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体验式教学也是实践教学的一种具体而高效的方式,在课堂上或者是有关的展览上,通过师生、学生与艺术家的双向互动的互动就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课堂的内容,并将其传递给他们。

例如: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杨氏家具是河北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杨生辰是当地的一位手艺大师,他的手艺已经流传了四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栾城杨氏家具工艺可分为两大类型:仿明家具与仿清代家具。选用的木材主要是核桃木和榆木。浮雕、透雕、圆雕等各种工艺,浮雕是比较普遍的一种。其装饰内容十分丰富,如卷草、莲纹、云纹、灵芝、龙纹、花鸟、走兽、山水等,都是典型的吉祥纹样“每一套家具,都要经过选材、烘干、阴晒、取材、画线、结构、成型、雕刻、打磨、上蜡等十多个步骤,所有的家具都能完美地表现出木结构,配合精湛的雕刻工艺,没有一种对生活的执着和执着,是无法达到这种程度的。”

通过为学生们讲解了家具的技艺,学生们与工匠大师进行了一场切磋。然后由工匠师傅进行实地加工,在制作时,会详细的介绍家具雕刻的工艺手法及关键,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雕刻的工艺,并注重扩展学生的思考能力,并指导同学们在生产时,用雕刻的纹饰是走兽还是山水。然后,同学们仔细地看一看艺术家的杰作,然后指出所使用的技巧,然后仔细的看好与不好的,并在家具雕刻过程中提出一些需要考虑的问题。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观看工艺师傅的演示,学生们亲身体会,从拉出、修形到雕刻,模拟出完整的雕刻制作流程,从中体会到工艺的精髓,感受到工艺的精美、精细,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甚至可以在毕业作品中,提取出有关家具雕刻的内容,总而言之,在有关的艺术设计等方面实现了教育目的。

总结

总而言之,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中应特别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高职院校的发展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因此,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不论是对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陈列,或对国家文化的传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下,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改革都具有促进传统文化和当代价值的重要意义,这也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走向特色之路的重要路径,承担社会责任,承载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呼志强.中国手工艺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

[2]潘嘉来.中国传统雅扇——中国传统手工艺交化书系[J].教育研究,2013,(6):67-68.

[3]樊祖荫.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若干问题的思考[J].音乐研究,2013,(1):23-24.

[4]宋玉英,王逢瑚.浅谈明式椅类家具的造型法则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启示[J].民营科技,2010(5):106-106.

[5]钱锦.非遗元素在当代文创设计中的运用研究——以秦淮灯彩为例[D].南京:东南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