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角下学科竞赛育人的实践成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3

三全育人视角下学科竞赛育人的实践成效

刘通

天津师范大学 300387

摘要:本科院校的物理学专业课程改革与师范生培养教育,是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专业素质,提高科学型、师范型人才培养质量,在三全育人视角下,秉承天津师范大学勤奋严谨 自树树人的校训精神,践行立德树人 实践育人的教育育人理念,以物理科学竞赛为抓手,大力推进物理学科专业建设与物理师范生培养,经过多次参赛实践与整合摸索,走出了一条以提升能力为核心,优化教学为目的,推动科学产出为宗旨的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学促用的育人改革之路。

关键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学促用;师范生培养;

引言

“三全育人”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 顺应了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契合了思政工作的发展规律[[1]]。师范生培养方式通常采取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形式。但一方面在理论学习中学生没有“落地感”,即所学内容缺乏实际练习的机会,如此理论知识学的再好也难免有纸上谈兵之嫌;另一方面师范生培养中的实践训练多采取微格教学、见习、实习等形式,多囿于课堂环境、中学课程进度等不可控的客观条件影响而收获有限[[2]]。学竞赛能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中搭建桥梁,提高作为未来物理教师的核心胜任力,所以为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衔接,为延伸和补充课堂知识,可借助科学竞赛促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人格发展,促使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一、“以赛促学”——“让学生忙起来”

(一)探究以赛促学模式

以赛促学模式,简言之是通过学科竞赛这一学习手段促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该模式注重学生自身能力发展着眼于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强调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加强竞争与合作,从而引发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在科学竞赛中教与学相互结合竞赛交流的过程与经验对于学生既是很好的学习过程又是恰当地教育过程以赛促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的新含义,以赛促学的内涵是通过参加各级相应的专业技能、科学知识比赛来实现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所以在科学竞赛为驱动下的以赛促学模式是实现良好的学风建设导向、健全实践育人体系的重要一环。

(二)发掘以赛促学作用

高校学生,重要的不仅仅是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还应该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所谓忙起来是指在课内这个主阵地汲取知识,在课外学科竞赛这个分校场磨练技能。双向共进,以科学竞赛作为理论知识的铺路石、磨刀石、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带领学生参与科学竞赛,可以在拓宽知识视野,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三个方面上下功夫。所谓竞赛,一方面是运用自身所学与他人交流,即将自己内有的理论知识通过语言、动作展现出来,同时又需要被对方有效接收,达到双方交互的效果;另一方面是开拓见识增长知识、丰富学识开拓见识即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完成知识的拓展,丰富视物维度;增长知识即通过竞赛与其他参赛者建立联系,取长补短,为自己头脑补充营养剂。丰富学识即延伸知识外延,让学生自身能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不断前进。通过科学竞赛引导学生树立高远的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时刻具备求知、求教、求真的精神状态,真正做到忙起来。科学竞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则可以带动深入思考,引领学生对现有知识从新层次、新视角进行整合与改进。

(三)总结以赛促学成果

通过带领学生参加全国科学实验展演汇演活动、全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全国教育类创新创业大赛)与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大型科学竞赛,可以发现学生从以上三个方面对于专业学习有了更深层次的促进作用,激发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自己忙起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明确指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为创新创业为主导的素质教育。高等院校,应该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置于突出位置,培养出满足时代社会发展的人才。以赛促学体系下对于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正面导向作用可见一斑。

二、“以赛促教”——“让教学严起来”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开展科学竞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活力的要求以赛促教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师传生受的旧框架,变被动实践为主动参与,教师不断激励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践兴趣,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设计原则[3]

(一)以赛促教”——培养教学相长好老师

科学竞赛对于老师理论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学生的以赛促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每个竞赛的项目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因此就要求老师必须能够不断的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 ,对学生进行与时俱进的指导, 真正达到以赛促学的教学目的。以赛促教

要求了老师能够不断的进行学习,需要参加各项教学技能竞赛, 这样能够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水平[4],教师要梳理竞赛项目、内容,确定竞赛方案、指导老师、培训方案等。根据课程要求掌握的理论知识以及技能目标确定参与竞赛,把教学的内容运用到竞赛中,在竞赛中让学生对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加以运用,此外还可以通过竞赛项目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二)以赛促教”——完善学思并重好体系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精辟论述了学与思相互统一的关系, 即学与思互相结合, 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通过比赛来学习,引发相应的教学思考,如何再次将所学传授给学生。学要博学, 思要深入,学习的知识面愈广阔, 思考愈可深远, 愈可贯通。深入思考感到困难, 感到不够深刻, 就会愈认识到博学的必要。二者并重, 互相促进, 这样才可使学习有进步。作为老师,将学生的结合,才可以将教学体系向受益于比赛、服务于人才培养的方向所引导。

三、“以学促用”——“让知识活起来”

(一)让德育知识活起来,促人格发展

做到让知识活起来,首先就要让学生的人格活起来。在学的过程中,有大学生人格发展的收获:坚持德育为先让思想政治理论先行应用,引到赛后经验整合与反思,德育才是运用专业知识的前提。科学竞赛中得到团结友爱,团队意识,忠诚奉献,是为向善向上的正能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导大学生通过整个竞赛过程:前期备赛、中期竞赛、赛后整合,德育的本质就是实践性的,大学科学竞赛作为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交流平台离不开实践,不仅可以从实践中锤炼品格,还可以从实践中磨练意志。带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健康、积极的人格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让专业知识活起来,促学科学习

在学的过程中,学科文化与竞赛交流所得,应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行相应的传承与创新,学习所得的知识必将凝聚时代共识,将知识的运用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内涵有机结合引领到前沿的方向。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树立良好的学风,做到学以致用,学以促用,学用相长,不能夸夸其谈。通过参与大学科学竞赛,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强化与应用,让大学专业课程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试卷,以科学竞赛为根据地形成一块迁移飞地

(三)让科学知识活起来,促思维创新

在学的过程中,应用科学知识进行成果输出,实现科学思维的创新训练。以创新思维为先导和核心的科学知识(理论)对科技创新,实践创新起着难以言喻的指导作用,它既是科学知识增长的灵魂或精髓,又是科技创新.实践创新的前提和基础[5],在以学促用过程中,科学知识生长在竞赛交流等形式的载体中,以区别于书本学习的全新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活起来的转变。对于科学知识全方面的接触,学生将了解到科学规律,学习到科学方法,建立起科学思维。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间实现对创新思维的培养,以科学的运用实现科技的创新与创造。

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场馆等多方面全员参与;从竞赛参与到交流总结再到输出应用的全过程跟踪;学科综合能力、科技文化素养、创新思维等能力的全方位培养构成了三全育人视角下的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学促用育人模式。科学竞赛作为育人模式的载体,在物理专业学生尤其是师范生的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将三者有机结合、相互作用才能形成人才培养的合力,实现专业育人的最优解。

结语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学促用是实现不同学力学生协同共进,提高学习成效和教师研究力的关键之要。面向新时代,面向与时俱进的社会需求,师范生的培养也应该革新思路,探索优化路径。用科学竞赛作为理论学习的有益补充,发挥竞赛的优势和作用,以科学竞赛促进学生学习成效,不仅带给学生所学有所用之感,更是通过通过竞赛告诉学生所学如何用,为其未来成长树立目标,助其画好航线。科学竞赛的种类以及形式的丰富也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补足短板,得悉竞赛、知悉要求、洞悉理念。如此方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发挥优势补充不足,方能为学生带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层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杨晓慧.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论意蕴、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8(18):4-8.

[2],王威.高校历史专业师范生第二课堂培养策略研究——以东北师范大学“史师杯”历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竞赛为例[J].历史教学问题,2021(04):135-140.

[3]刘青广;唐辉;唐婷;王国庆;马玉香;;以赛促学培养药学类创新创业人才探索——以石河子大学为例[J];

[4]郑春华.“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0):252.DOI:10.16071/j.cnki.cn51-1650/g4.2015.10.237.

[5]田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D].贵州师范大学,2020.DOI:10.27048/d.cnki.ggzsu.2020.000073.

姓名:刘通(1994.02--);性别:男;籍贯:天津市人;民族:汉族;学历: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现有职称:助理政工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单位及邮编天津师范大学300387单位所在地:天津市西青区

2 0 2 1 年 天 津 市 科 学 普 及 技 术 普 及 项 目《基于科学动手做的网络科普微课群的建设与实践》 ( N o .5 2 P 2 1 0 0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