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对小学语文教育的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审美教育对小学语文教育的价值研究

王梅

西宁市阳光小学 810000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不仅承载着培养学生基础语言知识的重任,也是进行社会人文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对学生内涵素养提升有积极意义。基于此,从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帮助学生综合成长、丰富学生思维想象、审美意识观念形成、切实增强文化感受等角度来分析小学语文教育中审美教育的价值,以为有关教学活动提供借鉴。

关键词:审美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活动

前言:审美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特殊的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情感为目的,锻炼学生认识美、爱好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作为一种综合能力教育其对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科学形成都具有积极意义,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科学开展审美教育能够强化学生情感价值观培养,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对素质教育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供了重要推力。同时审美教育也是新时期小学教育中全面健康教学落实的重要途径,在语文这一人文学科中融合审美教育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小学语文涵盖诗词学习、阅读、习作等多个方面,包括物、事、人多方面内容,是启迪学生认知形形色色、丰富多彩世界的契机,本身就具有相应素材供教师开发学生审美能力和感悟意识。例如在《安塞腰鼓》内容教学上,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和文章主题相关的视频音乐,以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加强学生关于安塞腰鼓特色的理解,能够准确发现其蕴含的美,不仅能够拓展课文知识,还可以加深学生关于民俗类知识的印象并形成美感认知,养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推动学生个人和谐发展。

二、促进学生综合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点和文章的学习,更应该落实文以载道理念,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明事理、懂情感。以往应试教育将学生语文成绩作为课堂评定唯一标准,忽略语文学科在人文培养上的价值[2]。而新课改下的审美教育可以让学生去感受美、体验美并且学会正确表达美,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魅力产生准确认知的同时还能够以审美学习为延伸,发现社会美、自然美、情感美,通过持续教育学生成为一个“美”的人,符合新时期学生综合培养的教育目标,改变以往以成绩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综合发展。

三、丰富学生思维想象

审美教育不同于常规教育,其并不具备可视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审美教育要求学生以思维想象为基础进行思考探究,对事物背后的美感进行语言总结和外在的情感表达。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想象能力得到丰富锻炼,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教材中的人、事、物来进行情感描述和思维散发。配合教师创设的美育情境,对学生正确引导,能够对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做到准确开发。例如在《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上,该文本内容包括柳叶美景和青海高原,以为知识点教学中学生注意力全在遣词造句和结构编排上,对山川美景并没有进行深刻感悟。而融入美育教学后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为学生描述文章壮丽景观,让学生对文章中的景物美丽产生基本印象。在学生短暂思考后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象,从而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协同提升[3]

四、加深学生审美意识

小学生由于身心尚未成熟和生活经验的匮乏,导致其对审美意识的具体概念认知比较模糊,而且语文学科也不像其他理论学科存在最优点,开发性较强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较大。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背后深层次含义,并且通过语文真理的揭示来做到对美的感受和表达。学生初步形成审美意识后,能够在生活中举一反三认知事物,自主进行美的探索和发现,同时这种审美意识的初步养成也为学生日后语文学习中文学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例如在学习语文古诗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内容时,教师融入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想象古人在面临壮丽景观时的浪漫想象,学生可以明显感受到瀑布一泻而下的场景。并且将这种理解延伸到黄果树瀑布、庐山等现实场景中,通过山水之间审美意识地多方迁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不仅可以有效完成教学目标,还让学生初步形成辨别美丑的能力。

五、切实增强学生文化感受

    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中蕴含着诸多有价值的良性文化,至今也在影响着社会进程。语文是加深文化认知促进学生文化认同感的重要阵地,融入审美教育后可以让学生对优秀文化产生直观了解。通过对一些优秀文学作品的品读,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价值美,形成正确的生活认知观念[4]。利用课本内容加深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审美水平显著提高后其又可以反作用于学生关于课文的欣赏,实现语文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众多优秀文化作品帮助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个人鉴赏能力显著提升。例如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会涉及“屈原、花木兰、郑成功”等人物,教师在相关知识教学中重点讲解英雄人物的业绩和付出,引导学生在文章品读过程中了解人物智慧,感悟古人优秀的精神品质,形成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总之语文教学以优秀文化为载体,将语文魅力展现出来,学生通过正确审美可以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学生日后正确价值观形成有重要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背景下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审美教育,能够为学生日后多项能力培养形成奠定基础。教师需要正确意识到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载体,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根据课堂授课内容精准挖掘美感素材,借助美育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同时善于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思维想象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审美意识并且熟练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准确的来认知美、感悟美、表达美,成为真正有思想的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俊霞.以悟促学  美成于思——谈小学语文教学审美体验与深度学习[J].天津教育,2022(15):117-119.

[2]罗玉香.开启审美教育“三部曲”——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方帽子店》教学为例[J].新校园,2022(04):53-54.

[3]张维萍.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02):6-8.

[4]雷小平.从意境到意象——试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课堂审美引导[J].新课程,2022(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