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

高洁

重庆市垫江实验中学

摘要:在当前我国不断深化教改的背景下,对高中语文课程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背景、含义,还需要通过该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情境化教学作为近些年来在古诗词教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手段,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化”;教学策略

1高中古诗词实施情境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1.1“情境化”教学具备直观形象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诗词作品往往词语凝练、意境悠远,富含深邃的情感思想与家国情怀,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和凝聚性。高中语文教材选录了许多优秀的古诗词作品,教师想在教学过程中圆满完成教学目标,必须摒弃传统的古诗词教学理念和思想。随着新兴媒体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传递越来越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清晰的表达和描述才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于高中古诗词教学而言,教师借助优质的“情境化”教学策略,能够把古诗词的抽象内涵借助较为直观的形象呈现出来,使学生进入一个较为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古诗词独特的文化魅力和艺术思想,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和应用水平。

1.2“情境化”教学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诗言志,词言情”,古诗词短小精湛,往往蕴含着丰富深邃的情感思想。许多经典古诗词作品,都与作者自身情感状态以及生活经历息息相关,作者通过简单的词句展示出丰富的情绪及美丽的生活图景。教师在“情境化”教学中能借助意境十足的意象化内容为学生创设不同情境,进而将作者想要表达的种种情感完美渗透与传达给学生,激发起学生情感与思想上的共鸣,实现与作者“跨时空交流”。

1.3“情境化”教学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古诗词课堂教学较为固化单一,通常都是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古诗词学习整体效果也就可想而知。教师采用“情境化”教学策略开展古诗词教学,能有效解决上述教学窘境和问题。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需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学习兴趣、学习需求以及学习能力,进而有的放矢地构建科学化的古诗词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自动自觉地忘情融入,提升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进而了解和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提升古诗词学习的综合素养。

2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2.1再现古诗词情境,让学生了解诗词内涵

教师想要充分借助“情境化”教学策略开展古诗词教学,首先应当转变传统的古诗词教学观念,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氛围和情境,增强学生对古诗词内涵的理解和认知。古诗词的表达方式与现在的表达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在理解和接受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应当模拟古诗词的情境,让学生充分了解诗词的深刻内涵和意义。例如,教材中选入的《望海潮》一词,主要描绘了我国宋代杭州兴盛而繁华的种种景象,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无比赞美与喜爱之情。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借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立体化地展现了词中描绘的具体场景,让学生直观化地感受和领悟这首词的深远意境和优美语言。笔者还借助趣味十足的动漫形式,展示和描述了本首词中杭州的繁荣景象:在宋代的中华大地上,坐落着一座极为重要的城市——杭州,杭州曾是三吴的都会,拥有无比繁华的魅力:烟柳、楼阁、钱塘江沙堤……笔者通过视频将本首词中描述的场景逐一为学生进行了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是一种怎样的美丽景象。在这种模拟情境教学中,学生不但对古诗词描述的美景与场面进行联想、深入解读和记忆,而且有助于对古诗词的内涵以及中心思想的全面掌握。

2.2借助音乐创设优质情境,展现古诗词各种情感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艺术语言,同时也是一种听觉的享受和听觉的艺术。借助音乐,人们能够陶冶情操,升华情感,产生共鸣。音乐能够展现不同的情境与营造不同的氛围,教师借助音乐可以让古诗词教学更具艺术美感,并将音乐与古诗词语言文字完美融合,让学生全身心融入到古诗词建构出的唯美、悠远、高雅、清新的艺术情境中。例如,教材选入的《蜀道难》一诗,表现了诗人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与赤子之心。诗的语言华美,精工押韵,整首诗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教师在“情境化”教学中可以借助《十面埋伏》《广陵散》《林冲夜奔》等古风音乐来烘托出一种低沉豪迈的氛围,并让学生借助音乐背景自主阅读与探究,充分领略李白在创作这首诗时的心境及博大的胸怀,进而能够在情感上与诗人共鸣,获得一定启发和教育,在诗词品读与音乐赏析的双重感染下,全面提升自身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2.3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音画结合烘托氛围

古诗词和其它门类的艺术往往会产生一定的“通感”。也就是说,古诗词与音乐、绘画在意境呈现的各个细节和过程中,必然存在相互联系和一定的“共通性”。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把古诗词和绘画、音乐等不同艺术完美融合,进而展示出一个唯美的情境和意境,让学生能够在这种意境中获得最佳的学习体验和感受。例如,选入教材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之所以被誉为“孤篇压全唐”,是因为其中的景色描写与情境完美融合,诗人创造出一种堪称完美的“诗情画意”。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五种美丽景色与五种不同意境、心境及情怀,让读者能够跟随诗人细细品味这幅旷世美景画卷。笔者在开展“情境化”教学时,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这首诗的同名经典民乐《春江花月夜》,并通过网络搜集有关这首诗的图片以及视频内容,精心制作了一个“微课”小视频。通过诗词、音乐、画面的完美融合,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融入到古诗词意境之中,品味音乐、画面之美的同时,对这首经典名作的理解和记忆也更加深刻,从而增强其古诗词艺术鉴赏能力以及审美素养。

2.4提问教学法设置情境,学生带着疑问主动探索

教师想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优质的教学情境,还应充分考虑到高中生“敏而好学”的特点,借助问题设置法为学生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进而能够使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探索、解读、交流,全面提升古诗词学习能力和水平。例如,选入教材的《登岳阳楼》一诗,这首唐朝大诗人杜甫的经典作品不仅充分描写了岳阳楼的壮观美丽景象,同时也表露出作者晚年生活中的诸多不幸,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笔者在教学导入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些问题:“作者杜甫为什么会登楼落泪?作品前半部分展示了洞庭湖水势浩瀚、广阔无边的壮观景象,而后半部分却表述了诗人的孤苦身世与凄凉处境,两者对于本诗中心思想的表达具体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学生在问题设置与情境创设下,必然会带着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去主动探索,找寻问题的答案,并且能够较好地融入到笔者为本诗所创设的情境中,进而通过上下两部分诗词内容以及内涵的综合比对,深刻感受到杜甫晚年的不幸以及悲凉,进而认识到杜甫仍旧不忘国家正处于水深火热的灾难之中,充分体现出杜甫忧国忧民的高尚思想情怀。

3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化”教学之路可谓“任重而道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探索、钻研、创新,力争寻找到更为科学化、合理化的情境创设策略与手段,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力争使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整体质量和水平能够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徐海珠.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化教学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21,(04):17-18.

[2]王盈新.高中古诗词“情境化”教学例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20):70-71.

[3]尹西超.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策略探究[J].课外语文,2019,(28):60-61.

[4]闫海.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辞赋,2019,(08):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