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晓村早期革命活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3

景晓村早期革命活动研究

张美

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受其父景琳影响,景晓村童年时期就萌发了爱国爱民思想。他在章丘县立第三完全小学读书时,就积极参与了反日游行示威、宣传抗日思想等活动。考入济南乡师后,他阅读进步书籍,组织知能促进会,参与“一二九”运动,积极投身学生进步工作。担任中共济南乡师地下支部书记后,景晓村利用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组织学生开展抗日救国活动,他还多次巡视山东各地党的工作建设状况,帮助党组织恢复发展。景晓村在山东的早期革命活动,成为他壮丽人生的光辉起点。

关键词:景晓村;早期;革命活动;中国共产党

景晓村同志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和党的优秀领导干部,他一生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战争洗礼,接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变革,艰难时势成就了其英雄壮丽灿烂的人生。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景晓村整个革命活动的早期阶段,他以艰苦卓绝的革命风范,为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党的恢复重建活动作出了卓越贡献。本文在已有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景晓村早期的革命活动略作梳理,以纪念这位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优秀的革命工作领导人和指挥员。

一、革命思想萌芽

景晓村本名景慕达,1917年生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彩石乡南宅科村,其父景琳读书期间曾在五四运动的启蒙下立志以实业救国,但残酷的事实使他的幻想破灭,此后一直致力于山区教育事业。景琳为人端正稳重,温良恭谦,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少年时期的景晓村在其影响下,不仅较早地接触了先进的知识,也萌发了爱国爱民的思想。

1928年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53日,“五三”惨案在济南爆发,年仅11岁的景晓村听到人们讲述惨案的情景,无比震惊,“即在幼小的心灵上激起一股强烈的、朴素的仇恨日寇和反对日寇的感情”[1]1931年,景晓村考入章丘县立第三完全小学,彼时的中国正经受着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九一八”事变后的消息传到景晓村所在的第三完全小学后,师生们纷纷自发组织起来进行反日游行示威,景晓村走在队伍最前列,响亮地喊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号召人们起来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号召各界民众组织义勇军,发动工人罢工,沉重打击了日本军队。景晓村为纪念几名因参加淞沪抗战而牺牲的学生,以《牺牲》为题,撰写了一篇文章高度赞扬他们的爱国热情和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除此之外,景晓村还积极参加宣传反日救国思想的戏剧演出,有力地促进了对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经过多种活动的历练,少年时期的景晓村初步形成了抗日救亡的革命思想。

二、寻找抗日救国正确道路

1933年夏天,景晓村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以下简称济南乡师),暂时解决了他小学毕业后的两个苦闷之一——个人出路问题,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景晓村一直在思考另一个问题即国家民族的出路问题,期望寻找到抗日救国的正确道路。

(一)学习马列著作等进步书籍

济南乡师建于19298月,建校之初就秘密组建了党支部,具有良好的革命氛围。初入学的一年里,景晓村在思想上处于不断徘徊的状态:一开始寄希望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力图通过民主共和制度解救中国;后又倾慕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救国”思想,幻想以教育推动社会变革,很快残酷的现实告诉他这两条道路行不通。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景晓村相继阅读了当时社会上各类进步报刊书籍如《呐喊》《彷徨》《大众哲学》等,也逐渐接触到一些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抗日救国著作,这很大程度使他的思想发生质的变化,开始由爱国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1935暑假,景晓村深入研究分析了一批抗日救亡书籍,9月返校后又仔细阅读了代表中国共产党抗日政策的《八一宣言》,系统地理解和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策略和坚决抗日的立场。在上述思想准备下,193510月,景晓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二)创建知能促进会

济南乡师一直有读书会的传统。19339月,在白色恐怖中幸存的的济南乡师党支部重新恢复革命工作,并不断发动现有党员借口建立读书会,以谈心、介绍新书、交流读书心得、举办演讲会的形式宣传党的主张,开展工作。[2]这种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警觉并遭到禁止。

事态发生后,景晓村等人并没有就此取消读书会的一切,而是借口交流学习心得和切磋学问创建知能促进会,继续开展读书会相关工作。在知能促进会的日常活动中,景晓村等人一方面以兴办农村教育为入口,深入剖析当时社会农业萧条、农民生活困苦的原因,从而引发大众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思考,激起其反抗意识;另一方面,他们也注重对日本相关资料的研究和整理,尤其是对日本军国主义现状问题的了解,以便更好地进行抗日救国活动。[3]知能促进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吸引了大批同学前来旁听,同时也得到了各个年级传播和效仿,为有效传播抗日救亡思想,促进学生革命意识觉醒提供有效平台。

(三)组织“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

1935129日,北平学生举行了游行示威活动,史称“一二九”运动。运动爆发后,济南地区的学生很快得知了这一消息,济南市高中、乡师、第一师范等几个学校的学生在各校地下党组织、支部的领导下,研究决定成立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响应北平学生的行动。作为领导成员之一的景晓村积极与全市其他学校的学生联络,并制定响应平津地区学生抗日救亡运动的计划。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得到济南学生准备游行示威的消息后惶恐不安,随即派遣军队到各校监视、镇压学生的爱国运动。被包围的乡师党支部和学生会仔细研究分析事态状况后决定,不与国民党方发生正面冲突,由景晓村等人通过聊天、送茶水、唱歌等形式缓和与驻守军队的关系,并借机开展抗日救国统一战线工作。此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为景晓村等人继续开展行动提供了机会。

三、在乡师党支部的战斗生活

19365月,富有革命工作经验的景晓村担任了济南乡师党支部书记。为了深入开展抗日救国宣传组织工作,广泛发动群众更好地开展革命运动,帮助恢复山东地区中共党组织的各项工作,景晓村不懈地努力,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有:

(一)联系教育群众,宣传党的抗日主张

193651日,与上级党组织失掉联系近三年的山东省委在济南恢复重建,新省委重新确定了山东今后的工作任务,尤其指出要在群众中开展抗日救国的宣传,发展抗日救国会、民族解放先锋队,以壮大抗日救国运动的力量。时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的黎玉向景晓村传达了省委的指示,并希望其通过“合法化、社会化、群众化”[4]的形式开展工作。景晓村接受该项指示并与乡师党员和进步学生一起做了很多工作:一是宣传抗日救亡思想。景晓村向同学介绍进步理论书籍,帮助同学提升对救国救民的认识,同时还以讲演会、出壁报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革命思想。[5]二是加强同学生、农民等群众的联系。在学校中,以景晓村为主的济南乡师党支部通过高年级帮助低年级、在同乡中组织同乡会等形式增进同学感情;在校外,景晓村组织进步学生在农村兴办夜校,为广大农民群众介绍当时社会形势,激发他们的阶级意识和爱国情感。三是组织动员群众开展抗日救国活动。景晓村以学生救国会、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的形式将学生组织动员起来工作,并注重利用重要政治事件来扩大抗日宣传。

(二)巡视地方党组织建设

19365月,曾遭受多次摧毁的山东省委恢复重建,面对各地党组织遭到不同程度破坏,亟待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的现状,省委决定动员各学校支部的党员回原籍接关系,恢复党组织和党员的组织关系。7月景晓村便以省委巡视员的身份下乡检查工作,并先后“前往了鲁东地区的博兴、潍县、广饶、益都等县,检查了解各地党组织的恢复建立情况及乡师同学中的党员在回乡期间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展党员的情况”。[6]在巡视期间,景晓村与各地区党员取得了联系并深入了解党组织的恢复发展情况,及时向共产党员传达了山东党组织重组与恢复的情况以及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示。927日新建的山东省委再一次遭受打击,在危急时刻,景晓村接受黎玉的指示,前往东阿、兖州、济宁等地巡视党的建设状况,了解这些地方党组织开展抗日救国工作的情况,推动各地恢复发展党的组织。

四、景晓村早期革命活动的主要贡献

景晓村在山东的早期革命活动,是他革命、战斗一生的起点,尽管早期景晓村的革命思想和活动不够成熟,但其凭借顽强的学习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卓越的领导和组织才能、炽热的革命激情,成为这段时间山东党组织的重要建设者,为山东地区党组织的建设和恢复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促进革命思想的传播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景晓村在山东地区的革命成果主要表现在对促进先进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方面。景晓村在其少年时期较早地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等先进革命思想,获得了较为先进的认知。在其读书期间就组织知能促进会,积极向同窗宣传介绍各类进步报刊书籍,一些具有先进革命思想的青年和学生在景晓村的影响下,开始阅读马列等进步书籍,进一步接触到了这个观察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担任济南乡师的党支部书记后,景晓村注重加强对党员群众的思想理论教育,将当时将凡能在社会上买到的国内外进步书籍如《读书生活》《文化报》《中国农村》等列为党员和进步群众学习的必读书目,有效巩固了党的思想阵地,促进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发展。除此之外,景晓村还注重把握重大政治事件宣传抗日救亡的革命思想,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众革命思想的觉醒。

(二)帮助恢复重建党组织

景晓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初期,正值山东地区党组织遭受严重白色恐怖阶段,省委机关遭到10次严重破坏,一度与中央失去联系,大批共产党员惨遭杀害。危急情况下的景晓村承担起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尽力做好乡师党支部的工作。1936年山东省委恢复重建前夕,景晓村会见中共北方代表黎玉时,仔细汇报了乡师党支部的组织状况、党员思想状态和学习教职工政治情况等问题,为即将重建的山东省委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信息。面对省委重建后各地党组织百废待兴的状况,景晓村以省委巡视员的身份先后前往鲁东、鲁西、鲁西南等地进行巡视检查,及时将省委决议传达给下级党组织,并有效指导了各地党员的工作发展和党组织的恢复重建,使得这些地区的党组织能够有效进行党的革命工作,为日后党取得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组织基础。

五、结语

大革命时期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景晓村经历了从萌发革命思想到初步成长为合格共产党员的蜕变。在山东的早期革命活动,是在白色恐怖的斗争环境中以及艰苦困难的工作条件下完成的这些使得景晓村磨砺了坚强的革命意志、顽强的斗争精神,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经验。景晓村的整个早期革命活动,有效促进山东地区尤其是济南乡师革命思想传播和民众抗日救亡意识的觉醒并为山东地区党组织恢复建设作出重要贡献,而这段经历也为他日后逐步成长为党和人民军队的优秀领导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景晓村:《景晓村文集》,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

[2]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山东历史 第一卷(1921-1949)》(上册),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8年。

[3][4]本书编写组:《景晓村纪念文集》,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

[5]周星夫:《忆战友景晓村》,《春秋》1996年第1期。

[6]中共寿光县委党史委编:《寿光风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