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主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主线

傅静

南平市建阳区实验小学

【摘要】

提高课堂效率,让孩子在课堂中“活”起来,关键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在思维。一、创设问题情境,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二、提高语言表达,促进思维发展。三、利用积极评价,调动学生思维。

【关键词】

学生  主体  思维

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们这样说:“高年级的课太难上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是无动于衷的。”是呀,特别是我们乡镇的孩子,留守的,单亲的,问题学生太多了。他们没有机会参加课外辅导班、没有家长的课后指导,更多的只能是靠我们老师。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让孩子们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活”起来呢?

我们还常常这样说:“向40分钟的课堂要效率。”我认为提高课堂效率,让孩子在课堂中“活”起来,关键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在思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只有承认了学生在语文学习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精心设计能够激发他们积极思维的课堂,使学生的脑袋动起来,他们才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样的课才是有效率的。彭聃龄在《普通心理学》也指出“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是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具体化。因此,我们可以将思维的规律运用到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创设问题情境,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在祝新华《促进学习的语文评估:基本理念与策略》一书中,我们得到一组数据:针对24位教师的提问,专家们统计了学生的回答时间。学生的回答时间让人吃惊:平均时间为1.74秒。为什么学生的回答会如此神速?这个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常常听到老师会这么问:文章写了谁?第几自然段写了什么,你能读一读吗?这些可以直接“捡现成”的问题不但零散而且不痛不痒,不能起到激发思维的作用。有效的问题应该是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这样的问题应该是精准而且能够直击靶心的。

在教授《丁香结》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的三个问题:什么是丁香结?丁香结还是什么?作者眼中的丁香结和古人眼中的丁香结有什么不同?解决“什么是丁香结”这个问题时,需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对丁香结的描写的语言。解决“丁香结还是什么?”这个问题时,需要学生理解人们对“丁香结”赋予的特殊的含义:解不开的仇怨。而想解决“作者眼中的丁香结和古人眼中的丁香结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不但要有课后“阅读链接”的补充,还需要有对文章整体主旨的把握。三个问题紧扣目标,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学生不但要读懂文章内容,还得探究深层含义,甚至需要链接课堂内外。三个问题“简约而不简单”,它们充分调动了学生思考的主动性,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想要问题设计得好,备课少不了。那么备课备什么呢?拿到一篇新课文的时候,首先必须自己先读几遍,找找感觉;再结合课后问题、单元导读、语文园地,把握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制定好目标;然后根据目标设计精准的问题;最后翻阅教参或优秀教案进行调整。一堂好课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一个好的问题的设计更是教师智慧的结晶。

二、提高语言表达,促进思维发展

进行思维训练,必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开启思维大门的钥匙,语言与思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思维是语言的内涵。思维堵死了便会无话可说,思维凌乱了就会语无伦次。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把所见、所闻、所感准确而生动地表达出来,就必须经过缜密的思考,精心的编排。语言表达的过程便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

在教授《草船借鉴》这篇文章时,我问学生诸葛亮、曹操、周瑜、鲁肃几个人中,你认为谁最聪明,说说你的理由。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我顺势展开了一场“琅琊榜”排位战,让学生把他们心中认为的名次写下来并说明理由。经过这一场激烈的辩论,学生不仅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读透了,更因为要捍卫他们心中的“NO.1”,课后通过借阅《三国演义》或者搜集资料,从中获得更多的有力证据。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更应该创造有利的条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言语表达的规范性。要求学生用书面语言回答问题、经常性地复述课文、尝试讲自己喜欢的小故事、坚持写自己感兴趣的见闻、加强作文的训练等,通过这些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利用积极评价,调动学生思维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和动机状态也是影响问题解决和思维活动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出现动机强度低,这样会造成思维积极性不足。经常性的失败,还会造成学生个人效能感低落,导致他们情绪方面的焦虑、紧张、悲观等负面情绪。因此,需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一个良好的积极的学习心态。

想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课堂,应该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在和数学老师的一次聊天中,听她这样说到:“前一秒在我还办公室,因为孩子的作业生气,后一秒一进教室我就开始夸奖他们′你的计算进步了′′你审题比昨天认真了′。”她常常跟我说,我们再生气,也不能把情绪带进课堂。所以,她在课堂总是激情满满,学生也爱上她的课。

因此,当学生上课没状态时,放低你的身子和他们“套套近乎”,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学生问题回答不出来时;多鼓励,适当地放慢脚步等一等他们;学生问题没答到点上时,不要着急,多叫几个同学试一试。相信,你的等待一定会开启他们思维的大门;你的鼓励一定会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只要我们给学生成长的时间,用爱呵护他们,他们也一定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综上所述,提高课堂效率,需要教师有一颗“匠心”: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以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方法装点课堂;更需要教师有一颗“爱心”:如阳光、似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田。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主线,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之花,才能在课堂这片沃土中绽放、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