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大学生劳动教育价值观现状及培育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00后”大学生劳动教育价值观现状及培育意义

吴锡凤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 茂名,525000)

摘要:“00后”大学生的劳动观在形成受一定的历史原因所影响的同时主要是受现实因素的挑战和冲击,最重要的就是劳动观形成的主要渠道——大学生劳动观培育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主要就是针对家庭对“00后”大学生的劳动观培育、学校对“00后”大学生的劳动观培育、社会对“00后”大学生的劳动观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剖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对新时代大学劳动教育价值观培育的意义进行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 劳动教育 价值观

“00后”大学生出生和成长在现代化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机械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减少了大量的劳动力,但同时对劳动者的质量又有了新的要求,劳动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了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孩子的教育存在重智轻劳的问题,学校存在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轻视学生劳动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社会存在“低俗理念”过度传播错误引导学生的劳动价值观问题,虽然近几年来劳动教育的思想在转变,但是劳动观培育在家庭、学校、社会被边缘化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1-3]

1 00后大学生劳动教育价值观现状

网络信息时代,大众媒体为了博取观众的眼前,获取点击率,制造社会舆论引领,因而“00后”时常通过网络的快速传播第一时间接收到社会上传播的各种劳动信息和劳动价值观念,对待这一现象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一方面可以增加他们的大学生劳动观知识,另一方面会对“00后”形成正确的劳动观认识、态度产生一定的困扰,这些负面的消息会对“00后”大学生的劳动认知、劳动情感、劳动行为带来一定的错误导向,从根本上阻碍了大学生劳动观培育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各种社交网站里面传播的劳动观信息存在着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有些主题看似很健康,但文章的内容却夹杂着一些错误的、偏激的、消极的等不良劳动观对“00后”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特别是有些网络媒体为了博取观众的眼球,不但不纠正这些不良行为,反而低俗化、过度渲染的传播理念成为影响“00后”大学生劳动观培育的成效的重要因素。

1.1大众媒体“低俗化”传播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激励竞争大环境下,有些大众媒体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收入而有意无意地放弃自己该有的责任担当,为了迎合某些受众群体低级趣味需求,向社会传递一些低级并且没有营养的东西。具体表现为炒作明星丑闻、注重感官刺激、传播色情暴力等不良行为,如:一些大众媒体过渡渲染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不良消费观严重影响了那些判断能力差,自己与此同时还有点爱慕虚荣、贪图享受的学生,这一群体受这些不良思潮的指引脑子里不是努力学习,而是时刻想着怎样编故事向爸妈要钱、给亲朋好友借钱、在网络贷款平台上贷钱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对一个大学生来说,这些超出家庭和自身承受能力的支出一般的劳动收入是无法达到需求的,因而他们在不断失望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些“走捷径”的办法,一些“00后”大学生劳动价值追求目标开始出现急功近利的现象,劳动观逐渐走上扭曲的道路。部分“00后”大学生看见一些人因为“走捷径”而意外走红获取了一定的社会财富,让他们不在相信精彩、幸福的人生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劳动、去创造,开始怀疑“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真理。

1.2大众媒体“过度渲染式”的传播问题

“00后”大学生出生和成长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网络信息化不断强化的时代,受功利主义的影响,部分人把从前的一切向前看变为今天的一切向“钱”看,加上一些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缺乏相应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公德,把一些很平常的事件为了点击率放大宣传,对新时代的大学生的劳动观形成、劳动相关问题的认识带来一定的误导,对进行大学生劳动观培育带来一定程度的挑战。如:媒体对“南京近半大学生愿卖小吃、摆地摊创业”、“大学生苦读四年,月薪等同农民工”,“十万年薪聘大学生当掏粪工”、“北大学生卖猪肉”等新闻的报道,从表面上看,媒体是对自主创业和不歧视劳动类型的学生进行鼓励和支撑,对有些大学生没有尽到人尽其用感到惋惜,但是如果这样的报道过多,会对那些心理还不怎么成熟和缺乏价值判断能力的学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将会影响家长和学生对劳动教育的不信任,导致与主流传播的劳动观教育的矛盾冲突,严重阻碍了“00 后”大学生劳动观培育的步伐和成效。

2 新时代大学劳动教育价值观培育的意义

2.1劳动教育树立德性

以“劳”树“德”,即大学生接受劳动教育,学习劳动和道德的相关知识,在劳动中使自身的品德和意志得到锤炼和升华,从而树立良好的道德品性和养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的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德性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和品性。培养良好的德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应从小耳濡目染,在潜移 默化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性。如今的互联网时代,高科技发明比比皆是,人们的生活愈加便利,但与此同时,社会中也存在着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等错误的劳动观,这些对大学生德性的培养造成了不良影响。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劳动价值观形成、道德品性养成的重要时期。劳动是培养正确劳动价值观、树立良好德性的重要途径,而中学劳动教育是能将劳动这一具体实践与大学生学习有机融合的重要手段。

2.2劳动教育提高智力

以“劳”增“智”,即“劳动以生动的形式和直观的体验更能强化智力教育,增强智力教育的效果”。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劳动中不断地研究和制作更加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劳动工具,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智力得到了发展,智力教育也愈加受到重视。在中学教育中,若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讲解和课堂上无实践性的教学,而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无疑会造成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难以被充分激发,因而要在中学重视和普及劳动教育。通过中学劳动教育,大学生在课堂上听取教师讲解专业知识,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具体实践,将劳动理论知识运用于劳动实践中。例如大学生通过了解劳动工具、劳动形式的发展演进过程,并在劳动实践中,分别运用传统劳动工具和现代化劳动工具,真切地体验到不同劳动之间的差别,体会劳动给人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劳动欲望,与此同时,大学生在劳动中锻炼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等,寓教于“劳”,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智力水平提高和创新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婕,吴雅文,周琬琳. 中华农耕文化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德育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 教育探索,2022,(06):56-60.

[2]何雁敏. 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提升路径浅探[J]. 现代职业教育,2022,(25):160-162.

[3]况小雪,陆晓清,蔡佩瑜,陈珊儿,陈水婷,黎婉勤. 当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调查[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5):77-86.

基金项目:2021年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项目《新时代广油本科生劳动教育价值观培育方法研究》(2021017)

作者简介:吴锡凤(1986-),女,广西南宁人,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政教育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