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实践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实践探析

杨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综合整治中心,新疆省乌鲁木齐市,830000,

摘要:全域土地综合治理是指在一定土地范围内对所划分的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设置整体土地治理方案规划的目标和最终用途,对土地进行综合整治,最终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升整体的居住环境和土地利用效率。简要阐述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规划的原则,并具体研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实践,以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以及保护措施等手段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

关键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实践

引言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指以乡镇为主要的实施单位,以土地整理复耕开发为主要的技术手段,借助城乡用地平台,对已经造成一定破坏的闲置低效利用及未能开发的土地进行综合整治的活动,全域综合整治是对土地综合整治的积极回应,可以促进土地综合整治,保护集约开发,促进实施农村乡村振兴,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土地整治主要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耕地资源,将耕地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并依据现有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进行合理的分配,发挥土地价值,满足社会发展,提升农村农业生产效率。

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规划规划原则

①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必须因地制宜、尊重实际,综合考虑区域人文、自然、历史以及经济等条件,要突出重点、体现差异,避免生搬硬套,整治模式同质化 。此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必须充分循序渐进,切忌好高骛远、大拆大建,要立足区域实际情况,有序开展整治活动。② 注重生态,保护优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必须贯彻“两山”理念,坚持以生态为基础,将生态保护置于优先地位。在推动水域、林地、草地等自然环境整治中,既要注重生态修复,更要加强生态保护;在推动农田整治过程中,以确保耕地资源数量与质量为基础,正确处理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的关系。③ 以政府为主导、以群众为主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复杂化、综合性的工作,不仅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参与,同时也要引导群众参与其中。地方政府在落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过程中,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协同、群众共同参与的机制,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在充分保障群众基本权益的基础上,推动全域土地整治工作,让群众共享整治成果 。

2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实践研究

2.1 加强对全域土地综合治理以及生态修复规划方案的制订

首先,要提升土地全域综合整治以及生态修复的工作效率,管理人员应当形成管理与规划意识。在实际操作方案出台之前,管理人员应对该片区域的土地利用效率与布局进行实际调查,对当地情况进行综合的统计和了解,根据考察的结果来分析实际全域土地综合治理的方案。作为工作人员,可以派遣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实地的考察与探究,并对考察的结果进行数据记录与分析整理,根据集体会议的方式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进行合理的规划。在规划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注意始终以国家大力倡导的基本发展目标为导向,紧跟国家发展的步伐,以提升国家整体的土地利用效率,提供国家土地的合理布局为最终目的。生态修复方案的制订应当根据实际调研结果进行确定 。

2.2分类实施,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土地属于综合性经济体,其具有生产生活等多方面功能。在对土地进行功能性划分时需要充分参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来进行,要根据土地不同功能的应用时间、应用程度等来对其进行划分。针对农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不能按照统一性标准来进行,要具有针对性,避免出现“千村一面”的情况。需要遵照“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在充分分析所在地的具体地理条件、经济发展基础、人口发展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制定明确的战略和发展目标。对于农区实施有效规划是确保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基础和根本,想要有效处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的耕地问题,需要针对农区的不同类型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目标,提出更加针对性的整治措施,进一步提升耕地的功能。

2.3整治与乡村建设融合

乡村建设工作,是当今时期促进农村发展的整体部署工作,科学全面型的建设工作,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保护的战略性工作,纵观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形势,整体呈现快速增长模式,以全面发展为视角,乡村建设更应注重高质工作。新时期整治工作应与乡村建设工作相互融合,以乡村建设工作全面部署为视角,整治工作环节应注重结合当地空间环境特点,改善不利于农村发展的地形条件,将工作环节融入文化工作与民俗工作,最终系统完成土地整治。首先,应坚持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整治工作过程不应与战略计划出现冲突,为保证整治效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环节始终跟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步伐,对农村居民传递新时期的部署目标,同时对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与构思,对整体农业产业以经济视角分析工作策略,最终在民、村以及农业产业结构三方面完成整治工作。其次,应重视聚集规划,此过程应适用于未集中居住的较为落后的农村,通过整治工作的全面部署,改善该部分农村的居住条件,以美丽乡村构建为视角,高质完成整治工作 。最后,融入文化工作,乡村建设与整治工作均不能脱离人文文化的渗透,以乡村地域系统内多系统的融合工作,包括人文文化工作、科学与发展的经济工作,以在人文文化层面促进多项工作融为一体,需要系统科学的明确工作方向,最终为土地整治提供更全面的架构。

2.4农业用地整治方案

①宜耕后备资源开发。对适宜作为耕地资源的后备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应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大前提下,坚持适度开发原则,开发利用辖区内适宜作为耕地资源的后备土地,以增加耕地面积,解决耕地资源不足的问题。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对区域内荒地、宜农园地及裸地等宜耕后备资源进行修复整治,开展适度开发利用,增加耕地面积,补充耕地数量,解决耕地资源不足的问题。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制止耕地出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实现新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利用方式等多维度保护。② 旱改水。将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的旱地改为水田。该乡镇内水资源丰富,部分旱田地势平坦、水源充足,通过田地平整、砌筑田埂、调整田块、修建防渗工程以及灌溉设施等手段可以将旱田改为高质量水田,可以显著改善农业产生条件,提升作物产量。③建设高标准农田。根据村庄耕地资源条件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整治工程,提高耕地质量,形成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加快实现农田标准化、操作机械化、种植科学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现代化,以农业发展助推农村发展。④农田整治修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要吸取过往土地整治的经验与教训,兼顾耕地数量和质量,立足于现有的耕地资源,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针对性的土地整治措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田质量,增加高质量农田占比,争取建成高产、优产的高质量连片农田示范区,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辖区内出现土地退化以及污染的耕地资源进行修复,同时持续监测土质情况,全面改善辖区内耕地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要立足高位,着眼于全局,从区域实际情况入手,做好整体规划,编制具有可行性的整治实施方案,对建设性用地、农业生产用地、生态用地以及基础设施用地等进行全面整治,从而达到优化环境、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完善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严桥来,沈志勤,何佑勇.浙江:推进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J].中国土地,2019(12):57-58.

[2]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的意见[J].宁波市人民政府公报,2019(3):24-30.

[3] 韩超.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 —以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为例[J]. 城乡建设,2019(17):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