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双减”背景下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探究

冯县晖

贺州市八步区大宁镇忠福小学  542804

摘要劳动教育囊括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与品德、劳动情感、劳动知识、劳动技巧与劳动思想等等方面。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接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形成劳动习惯与品德,熟练运用劳动知识与技巧,提高劳动思想,进而满足社会发展与生存所需。

关键词:“双减背景   劳动教育  课程实践

前言劳动教育不单单事关教育发展,也事关学校整个育人目的与学科的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方向是我国学校育人的最终目的。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充分提高新时期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建议》的推出,新时期的劳动教育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劳”的含义也出现了改变。现今的“劳动”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实践之外,还囊括学生克服挫折的能力与肩负使命品德的培育,朝着一个更高层次的育人目的前进。

一、依托劳动教育基地,推动课程体系建设

依据学生具体状况,以推动学生发展为宗旨,以体验活动推动学生思维发展为目的,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地分享个人智慧,认真思考收获,力求实现“知行合一,体验活动,激发智慧。”指导学生深入了解学农活动的价值与作用,积极主动探讨课程知识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结合点与落脚点。学校在参与学农活动的环节中,以老师设计的问题为主题开展深入思考,在实践过程中找出问题、探讨问题、处理问题,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中,掌握劳动知识,提高劳动技巧。学农教育使得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成长与进步,凭借劳动实践锻炼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丰富学生的知识累积,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学农实践活动对培育学生的劳动思想、劳动习惯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品德,培养学生的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初步构成职业思想等带来了较为合理的锻炼平台[1]

二、探索课堂结合课外,强化劳动教育价值

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必须多言,毕竟劳动是创造财务的方式,也是每一个人生存发展需要凭借的方法,人生可以说离不开劳动。并且,劳动的模式多样化,体力、脑力的,具体到职业更加多样化。当然,劳动教育并不是单一教人干活,也是锻炼劳动技巧,更加深层次的其实是品德的形成。通俗易懂的而言,懂得干活很容易,可是愿意干活,不沾轻怕重、不害怕劳苦却十分艰难。日常生活中,不少的企业均在埋怨不是人难找,而是诸多年轻人干不久、抵触生产一线,宁可到行政打杂拿着少量的报酬,也不愿意到工厂拿高额的工作。这些与劳动技能没有联系,而是精神的欠缺,这恰好是学生成才发展必须具备的精神品德。在落实劳动教育实践环节中,要侧重教育从“课内”面向课外拓展;第一,是劳动教育的家校融合,生活中劳动无处不在,生活场景是劳动教育最好的课堂,将指导劳动实践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同时归纳到学科的评估中,使得学生从照顾自己着手、从力所能及的家务做起、从感兴趣的劳动技巧学起,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构成劳动自觉的思想与不畏艰难的品质。第二,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融合,尽可能加强学生对劳动内涵的认知,健全劳动体验,比如,浙江的劳动教育落实建议推出,不同时期的学生均要参与各类公益性劳动、社会性服务等等,凭借这些多样化的劳动,尽可能体现劳动的价值与作用,加强劳动光荣的价值共识[2]
三、劳动融合美育课程,实现课程借劳树美

增强对学生开展美育教育是党中央的最新指标,将劳动教育与美育相融合落实教育。课余时间,老师可以指导学生体验创造力,设计叶画,运用纸箱加工拼搭物品、运用塑料加工玩具、运用塑料袋加工服装……当学生看到“废品”通过自己的创造成为了玩具、工艺品之后,心中充满自豪与成就感。在班级活动过程中,老师也可以设计满足学生发展的各类劳动活动,使得学生们在劳动过程中拓展思维,创造美、感受美。通过不同形式与内容的劳动教育环节,学生的转变也较为突出。第一,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学生参与班级劳动、学校劳动的积极主动性有充分的提高,班级值日活动再也无法看到家长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各类班级活动的局面,学生的劳动思想得到不小的加强。学校大扫除活动中,学生也慢慢地不再抗拒,而是自发地合作完成打扫工作,劳动气氛浓郁。第二,在家庭生活过程中,学生也开始积极肩负起自身力所能及的劳动,除了整理自己的房间、书桌、洗衣服外,还能够协助父母亲做一些家务,例如收拾碗筷、归纳干净的衣服等等。通过劳动,学生们不但能够缓解家长的压力,还能够认识到自身是家庭的一员,应当尽可能肩负这一职责。并且,通过分工合作的环节,学生也形成了较好的合作思想。多元化劳动教育策略运用下学生的劳动思想与劳动能力得到提高,这对于学生综合发展也有着正面的价值。
四、设置课后劳动任务,创新课后书面作业

在劳动教育过程中,除了通过上述方式对学生开展相关的劳动培养与教育,在课后也应当给学生设计劳动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课后劳动任务之后,书写自身的劳动感受,从而来加强学生对劳动的感受与体验。由于一些学生家长看重成绩、忽视德育,限制了学生诸多的劳动行为。要知道家长是学生最好的导师,学校应当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构成关注劳动教育的思想,指导家长依据学生的年纪特征,放手方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落实“我的厨艺生活”“垃圾分类我先行”“节粮爱粮从我做起”等等一系列家庭课后劳动任务,重视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加强学生们对劳动的认知与体验,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帮助与支持

[3]

结束语在现今的趋势下,单一的智力发展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所需。劳动教育应当在尽可能提倡的前提下,加强落实,学校、家庭与社会应当一同携手。小学时期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阶段,只有致力于实际,结合学校特征,健全劳动教育内涵,才能够达成劳动教育的目的,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祝天生. "双减"政策背景下的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以上饶市铅山县为例[J].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22, 39(1):3.

[2] 张伟航. "双减"背景下的"非遗进校园"路径研究与实践——以廊坊市为例[J]. 科技风, 2022(6):3.

[3] 余泓. "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以成都市成飞中学为例[J]. 教育科学论坛, 20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