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养孩子  静待花开--浅谈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正”养孩子  静待花开--浅谈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许慕芸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实验高级中学附属小学

内容摘要:知识最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遗忘,但良好的习惯和品质一旦养成,却可以为我们插上成功的双翼,且陪伴终身。我们已经行走在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大道上,我们要正确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彻底摒弃急功近利的应试思想,认识到在小学阶段养正教育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真正地让养正教育的培养成为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灵魂和核心。那么,孩子们一定会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学有所长、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核心素养  养正教育   重要性  培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核心素养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终身持续的过程。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都深知对于人一生的塑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是孩童时期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所以人的成长首先必须“养正”,这是前提条件;并且要求人们以果敢的行动,从小培养优良的习惯和品质,保证人的成长不走弯路。这便是“童蒙养正,果行育德”的正解。所以,养正教育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必备的灵魂和核心。

一、养正教育的重要性

《易经·蒙卦》曰:“蒙以养正,圣功也。”这里所说的“正”——不仅是一种价值取向,更是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这里所说的“养”——即滋养、涵养,所谓“养正”,就是涵养正道,培养所谓的正知正见,主要通过日常修养的学习、行为的积累而形成向正的品格,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行,完成自身修养的完备。当一个孩子小学六年读完,踏出校门的时候,是否会思考:他所“剩下的东西”会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无非是“品行”和“习惯”。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在某种意义上小学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品行”和“习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会逐渐被最终遗忘,但良好的习惯和品行一旦养成,却可以为我们插上成功的双翼,陪伴终身,所以养正教育的培养已成为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备能力之一。

二、养正教育的培养

   (一)环境熏陶,营造“养正”之氛围。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校园文化最为直接的体现是校园环境是否优美,校园中的一花一草、一字一画,都可以说是为一种思想的传递,一种文化的表达。优美的校园环境总能以“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熏陶感染着每一位师生,净化丰富着师生的灵魂,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我们学校周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语张贴在校园最醒目位置,二十四字深入人心;随处可见的“公民道德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养正”的良好氛围,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厚重文化底蕴的一部分,让校园文化成为“养正”的基础。

(二)以身垂范,做好“养正”之表率。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若是说得更通俗一点的话,就是:“与其说一百遍、一千遍给学生听,不如亲自做一次给学生看”。老师们不妨问问自己:当我们要求学生每天坚持不迟到的时候,我们自己是否在铃响之前就已经站在了教室门口,严格地执行“候课制”;当我们要求孩子认真预习、做作业的时候,我们是否做到了认真地备课和上课;当我们要求学生遇到师长,主动问好的时候,我们自己是否会主动问候学生;当我们要求学生升国旗、站军姿保持安静的时候,我们自己是否也会抬头挺胸、保持肃立;当我们要求学生每天坚持阅读半小时的时候,我们自己是否做到了每天也坚持朗读美文、听听经典……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我们的举手投足,被无数双敏感的眼睛始终关注着,我们无时无刻都在接受着孩子们的监督。曾经有这样一句话,行动就是无声的教育,形象就是有形的道德。是的,我们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孩子们习惯的养成,正所谓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当然,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更应该深谙:养正教育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教育专家孙云晓曾经就说过:养成一个好习惯可以在21天完成;重复九十次的一个行为,就可以成为一个习惯。因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久的,反反复复的教育过程,需要我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既要“反复地去抓”,又要“去抓反复”,更离不开身为老师的我们的“行为垂范”。 今年我带的班级,刚接手时,他们没有养成进入教室就朗读的习惯,总是要拖拖拉拉到预备铃响才开始慢悠悠地拿出书,再慢悠悠地开始读。我决心改变孩子们的这个坏习惯。当然,这个要付出时间与精力。每天我都会在学生进校时间之前就到达教室,吩咐领读员要早点到校带读,督促孩子们进入教室就要拿出书来朗读。经过了一个多月的督促与养成,现在孩子们已经形成了到校自觉朗读的好习惯。

(三)日积月累,塑造“养正”之思维。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细节决定成败”、“水滴石穿”……说的都是这个道理。知名教育家曼恩说过:“良好的品行和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智慧。他将我们的习惯比喻为一根绳索,很显然,如果每天不断地缠,缆绳必定会越来越粗,终有一天,会粗到牢不可破。对于好的习惯,重复每一次,就相当于“缠上一股,又缠上一股!”而坏习惯一旦有了苗头,同样的每重复一次,缆绳就粗了一些,以后要将其去掉那就难如登天了。所以,老师要有坚强的教育意志,经过日复一日的有意训练,让养正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时,我总会不厌其烦的告诉学生:“我们是一个班集体,就像一根缆绳,每一个人都拧一下,那么我们就会越来越“紧”,越来越有力,越来越强大。”开学第一天下午放学铃响,由于托管原因,学生的值日越来越难搞,虽不是班主任的我给学生提了两个小小的要求,并要求他们以后每天都要这样做,班主任老师也大力地赞同。第一个要求是:每天下午放学收拾好书包要回家时请随手把你的桌子重新摆正,将垃圾分类放到垃圾桶里,请把你的椅子放到桌子下面,这样值日的同学省时省力又省速地做好扫地工作,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每位同学都受益。第二个要求:每天第一位早到进教室的同学,请把班里的所有窗户都打开,让我们班里每天早上都有最新鲜的空气,让我们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新的一天的学习。慢慢的他们养成了习惯,从一开始的一部分学生忘记摆椅子,到开学一个星期后的每位同学都自觉的摆椅子;从一开始的早上一位学生开八个大窗户,到后来的每天早上都有几位同学一起齐唰唰的开窗户,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并及时的表扬了他们。这样细微的小举动,其实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

(四)家校联系,开启“养正”之门。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家庭是学校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应积极帮助、支持家长对孩子养正教育的培养。”我们都知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有着奠基作用。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家长同样也是一位至关重要的教育者,家庭同样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引导家长参与培养学生养正教育的途径有:一是召开家长会。家长会是学校和家长联系的有效途径之一,家长会上教师可以和家长共同探讨养正教育的培养,帮助家长加深对养正教育的认识。今天养正教育的培养其实是困难重重的,而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因为他们本身可能或多或少就有很多自身发现不了的不良习惯。例如:孩子将学校培养的好习惯带回家,一放学回家:“爸爸,您好!妈妈,您好!”可是我们有的父母就不习惯:“你叫唤什么呀?回来就回来了,没看到我在忙吗?”“爸爸,我回来了!妈妈,我回来了!”“回来就回来吧,罗嗦什么啊”。这样一来孩子就懵了。实际上,过去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这样的传统,叫请安。孩子外出或上学,走的时候必得向长辈打招呼,回来的时候,要问候家里人,出去玩时,也要向父母说一声去哪里。作为父母都要积极回应孩子们,要让这个打招呼的行为成为每一个家庭极其重要的习惯,让父母们明白其养正教育的重要性,让家庭成为养正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三、潜移默化,静待花开

一直喜欢一段关于《慢养》箴言:“慢养并不等同于时间上的慢,而是说教育孩子不要太着急、太担忧,不可求一时的效率与速度,不以当下的表现评断孩子,要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慢养,可以让孩子发现最好的自己”。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不比种庄稼。我总是在心里告诉自己:虽然我们处在一个急速变化,飞快发展,效率至上,时间宝贵的时代,一个催促得让人焦灼的时代,但是我们的教育切不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我们应该让生命按着自身的规律一丁点一丁点地成长。因为,无论是哪一种成长都是需要平时的日积月累,不可能“催化”成长。慢养的前提是一定要有耐心。就像植物的生长,就像花开,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我们尽量地放慢脚步,静下心来,慢慢走,不要急,一步一步来。正如我们从开学第一天就全面启动的学校每周的量化评比,通过连续的检查、评比、反馈,慢慢地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我们的校园开始变得更加安静而有秩序了,孩子们的队列变得更加整齐而有精神了,地面变得更加整洁干净了,孩子们表现得更加文明而有礼貌了。让我们的孩子有时间慢慢来,这样孩子们才能拥有巨大的空间与时间,长成独特的人,长成他自己。让养正教育在慢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让我们共同期待那朵小花在春天开放,如果不行,夏天也可,哪怕秋天,甚至冬天。只要耐心等待,相信在小学阶段养正教育的培养会给孩子们奠定好人生阳光灿烂的底色,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璀璨夺目的花朵。

四、结语

“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总之,养正教育的培养,并非一件简单而又轻松的事,而是一项既繁重又复杂的工作,内容也是包罗万象。养正教育的培养不仅仅是在学校进行教育就能形成的,它还需要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协调,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切实让我们的学生在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培养养正教育,相信只要我们正确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彻底摒弃急功近利的应试思想,让养正教育成为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和灵魂,那么,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能成长成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学有所长、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