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程化的实践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1
/ 2

新时代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程化的实践路径研究

陈小娟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重庆江津  402247

摘要: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要求各高校要把“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整个教学计划,并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随后,各高校纷纷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学科专业特色、学生成长需求及社会发展需要等有针对性地开设了相关课程,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为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提供了积极的帮助。但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新高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变化和社会用人标准提升,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难以满足这一形势需要。如何满足新时代大学生成长发展需要,提高学生成长发展辅导体系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是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面临的较为迫切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高职;生涯规划;路径

一、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一)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够重视

由于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兴起的,起步相对较晚,普及程度也不高,因而造成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首先,高校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师队伍建设。“职业生涯规划涉及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其教育具有理论性、实践性、主体性和人本性特点,这些特点对指导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

(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体系构建不够完善

近年来,高校逐渐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正在积极推进课程教育改革和课程教育体系完善。但由于教育资源有限和实践平台不足,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教学模式创新、教育内容模块化及教学评价多元化等方面存在不足,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受益有限。

(三)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社会参与机制不够健全

近年来,高校逐渐意识到人才培养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因而加强了与社会融合的力度,主动深入到社会用人单位一线调研,全面了解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聘请政府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担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兼职教师,邀请优秀校友和创新创业专家担任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评委及创新创业指导老师。但整体来看,社会用人单位在主动参与和针对性指导高校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例如,大部分用人单位只是在需要招人时才会主动与高校联系,或参加高校校园招聘时进行简单的企业用人标准宣讲和组织招聘面试;校企合作表面上开展得较为深入,但在校企合作方式、发挥企业资源为学生开展职业发展指导和服务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总的来说,其根源是没有建立起社会参与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长效激励机制,造成社会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检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不利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评估和及时修正,从而影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效果。

二、高校学生成长发展现状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求分析

(一)高校学生自我认识与专业认知现状分析

自我认识是学生成长发展、人格完善的基本前提,涉及对自我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了解和认识。

(二)高校学生学习生活与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

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是其成长发展现状的主要体现,包括学生的学习表现、生活状况、情绪状态、人际交往等。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自身当前学习生活状况的整体满意度不高,49.46%的学生“满意度一般”,表示“不满意”的比例达到18.34%。在生活方面,54.57%的学生面临的最大困惑是“就业压力大、对未来感到迷茫”;在学习方面,69.4%的学生有上课玩手机的习惯,33.61%的学生对专业课缺乏兴趣和学习动力,32.9%的学生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高校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求统计分析

提升综合能力是当今高校学生的核心诉求,涉及学习、创新、协作、实践等多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能力提升的需求意愿,由强到弱依次为自主学习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自我决策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其他能力。在综合能力提升途径方面,首先,学生最希望通过丰富的课余生活来掌握更多非学术类的技能,从而促进综合能力提升;其次,学生希望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学习研究,从而获得专业学习能力。

三、新时代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程化的实践路径

(一)构建全程化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体系

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体系构建是以“人岗匹配”与“职业发展”为核心目标,统合“自我认识”“职业探索”“职业决策”“职业行动”等4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任务,以“启发式”“项目式”“体验式”“个体咨询与辅导”等4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在大学四个阶段开展教学,形成立体式、全程化的教学体系。

(二)创新全程化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理念

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理念创新,是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形成“1+4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之间“育人目标同向、育人功能同效、育人内容同质”,两者有机结合能让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更加明确、效果更加持久。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学内容上,通过新生适应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规划意识教育等思政专题帮助低年级学生尽快适应角色转换、唤醒规划意识、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就业指导开展就业心理健康和职业心态教育、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求职就业心理,增强学生的职业发展后劲。在教学方法上,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贯穿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用户体验、项目范式、志愿服务等实践教学中,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实现高校思政工作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法。

(三)健全全程化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保障机制

一个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自我认识、工作世界探索、职业目标决策、行动计划、评估与调整和再评估的循环过程,这就要求高校着重做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是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和个体辅导能力;二是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督促机制,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督促其职业规划落实和行动实施。

总之,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规划自我,提高学生人职匹配度和职业幸福感,这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构建全程化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是新时代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举措,在这一体系下,通过创新教育模式、改革教育内容,同时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分阶段、分群体,有针对性、全过程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促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学习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楼仁功,赵启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2(6).

[2]胡艳兰.“9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科学路径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