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产科管理与质量提高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6
/ 3

 基层医院产科管理与质量提高的探讨

黎新燕

平南县第二人民医院,广西贵港537307

摘要由于我国近些年采取了一系列的鼓励生育政策,造成了新生儿出生数量的激增以及孕产妇的高危病例越来越多,这都使基层医院的产科工作中存在着医生资源紧张、风险上升、人才匮乏等问题。产科管理人员通过完善产科专业培训,构建产妇风险管理系统,制订科学合理的资源引进规划,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健全产科管理制度,以适应产妇的医学服务需求,进一步提升产科服务水平,降低对产妇生产风险影响,缓解医患关系,降低医疗纠纷发率,保证母子平安,改善产妇的生存品质,科学合理、高效使用医院公共资源,以解决因鼓励计划生育政策而造成的医院公共资源短缺问题。

关键字产科管理;问题;对策

0.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和全面放开生育政策我国生育人口迅速增加这对社会、经济、家庭和医院的产科管理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以往一直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许多女性无法按照意愿生产,而由于现行计生政策的实施,使得许多不适宜再生育的女性再次生产,由于长期以来积累的生产需求释放以及一胎数量的不断提升需要大量的医疗服务需求大大增加了产科医生的压力,从而导致产科医护人才、医务人才短缺,并进一步导致了医疗纠纷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多数的二孩产妇均为高龄产妇、疤痕子宫产妇,导致产妇生产风险因素增多,严重威胁母亲和婴幼儿的人身安全。在彻底开放生育措施的情况下,医生通过合理的产科管理,更有利于确保母子健康平安,对降低产妇生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国目前在鼓励生育政策下产科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论述。

1产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特点

1.1 产科风险存在的普遍性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提高产科的医疗风险也随之增加,所以在剖宫产手术前由病人和家属签署之情同意书。如果不能及时通知一旦出现意外,产妇或家属也无法理解就会造成产科医疗风险。

1.2 护患沟通意识不够,未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因无护患沟通意识住院后没有及时通知产妇及家人相关的注意事项特别是某些产科特殊的检查如阴道检查、宫缩乏力时需滴注催产素等,如果没有提前告知产妇及其家属,产妇在生产时会发生的危险性。万一生产过程中发生意外、产妇及其家属无法接受突然发生的不良后果往往会将其误为医疗人员的过失。

1.3 护理文书不规范

护理记录反映了患者的实际情况但有些时候护理文件的书写不够规范有以下几个方面:(1)护士记录的编写不够及时。有些护士在晚上值班的时候因为医护人员的配置不够合理特别是重症患者的安排不够合理。(2)医疗记录的书写时间记录不一致。(3)病历书写不符合标准情况。(4)法律意识薄弱[1]

2产科管理面临的问题

2.1产科护理人员不足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加之国家大力提倡生育不少不适合再生育的妇女又开始考虑再生育积压已久的生育需求集中释放生产数量迅速增长短期内出现了一个生育高峰从而使产妇对卫生保健的需求增大产科医护人员资源紧缺。根据国内外有关专家的报告目前国内助产士和产科医护人员的人数普遍偏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产科服务需要使得医护人员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医患关系也日趋紧张。

2.2护理风险增加

产科是属于风险较高的科室之一其发生的意外事件、医疗纠纷的比率很高。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的鼓励生育措施导致了产科高危产妇的数量不断上升高龄产妇、瘢痕子宫再孕产妇的比例也随之提高同时也会导致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经产妇的比例很高如果第一次选择剖宫产的妇女子宫会出现纤维组织替代的伤疤使子宫的张紧力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当妇女再一次妊娠时子宫会出现不同程度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如果胚胎着床位置在子宫的较低位置则容易发生胎盘前置。由于子宫瘢痕部位的功能层变薄、破坏、受损胎盘无法得到足够的营养而胎盘则会被移植到基底层从而造成胎盘的粘连如果胎盘与基底层之间的距离太远就会造成胎盘的移位造成产后大出血对母体和胎儿的生命安全也会加大产科护理的风险[2]

2.3医疗资源缺乏

我国实行“鼓励生育”政策后我国出生人口不断增加高危孕妇的住院率居高不下医院床位紧张已不能满足孕产妇的医疗需要。妇科病的发病率高发展迅速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很容易威胁到母子的生命安全。医院因住院病人多、医疗条件差、医疗设备短缺、高风险孕妇住院时间较长、占用医疗资源较多导致产科床位不足、医疗设备紧缺。

3产科管理应对措施

3.1争取政策支持

产科管理部门要及时与各有关部门沟通交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在产科人才管理、绩效分配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积极协调物价和社会保障部门合理分配顺产和剖宫产的费用并合理安排生育津贴。我国应制定有关助产士、产科护理人员的有关法规规范其从业资格并对其职责和工作内容进行界定并对其进行补充。

3.2加强产科医务人员的训练

产科护理工作要从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入手

由于产科护理的对象比较复杂需要具备多学科的综合能力所以产科护士不仅要精通本科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要熟练掌握各种专业的护理技术同时要具备其它学科的基本素质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与其它科室进行交流以不断地积累经验。在产科管理人员中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并对其进行系统、规范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业务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对危重病人的救治能力培养对危重病人的基本认识与管理能力,以及对产检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素养。通过设置考评指标,可以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科室的服务主力军功能,并带动了其他科室和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升了医疗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3.3构建产妇护理风险管理体系

产科的护理工作关系到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一旦出现差错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针对孕产妇的实际需要对产科护理模式进行调整由资深护士长、产科主任及医务人员组成质量控制小组由各组长和组员共同制定标准、规范、制度化的产科质量控制制度、考核标准。总结分析了孕妇在生产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减少子宫出血、胎盘前置等危险事件的发生。通过对孕妇进行生产相关危险因素的教育让孕妇了解孕妇在怀孕和生产中的各种不良反应提高孕妇对危险因素的认识,减轻孕妇的生育风险保障母婴安全。

3.4制定合理的产科护士引进计划

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接生人口不断增加导致医院妇产科助产士和医护人员短缺。妇产科管理部门要关注妇产科医务人员的问题制订合适的妇产科人才引进方案建立规范、专业的医疗团队并制订相应的对策以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通过引进高学历的助产士和护士可以有效地解决在鼓励生育政策下护士人手短缺的问题从而提升医院的护理质量[3]

3.5加强医护人员法律意识

产科是高风险科室而产妇家属对医务人员的不熟悉很容易引发医疗纠纷。我国实施了“鼓励生育”政策后高龄产妇、瘢痕子宫产妇数量增多导致孕产妇的并发症增加产妇的生产危险因子也随之提高。首先要强化护士的法律观念提高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加强对基础质量、各环节的质量监督严格遵守工作规范履行工作职责强化护理文书的规范性并在临床工作中记录及时、准确、客观真实、全面。产科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专业教育加强医务人员的宣传教育使其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法规加强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自身效能督促医护人员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增加医师、助产士及护士对工作的责任心[4]

3.6完善产科管理制度

在产科护理中由于护理体系存在的不足导致了医疗过失的发生。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工作规范不清、责任不清等方面因此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工作规范和工作职责是预防医疗事故和错误发生的重要措施。医院应制定工作评价标准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规范妇科工作程序建立健全妇科工作程序为进一步提高妇科护理质量、保障护士的安全提供了理论基础。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制定规范、系统的产科管理体系实行分级诊疗制度与上级医院、下级医院相互协作形成三等级就诊制度正常产妇、低危产妇可由一级、二级医院进行诊治高危妊娠产妇由助产条件优越、设备先进、齐全的三级医院转移治疗充分发挥医院的医疗资源。建设健全的信息化体系以省、市、县、乡镇医院为核心通过通讯设备、转运等方式实现医疗资源的辐射接收医院无法收治的高危产妇将分级诊疗制度落到实处旨在减少产妇妊娠合并症、妊娠并发症减少产妇分娩风险提高分娩成功率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水平。只有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并严格落实才能使产科护士的工作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从而减少争议。

3.7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长效机制。

完善的医疗卫生监督体系必须落实到位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落实相应的落实措施例如成立护理质量监督小组根据工作的各项工作规范、岗位职责和具体指标定期进行检查定期、定性、定量的检查把检验的结论同奖励先进、提高职务、奖励发放等相结合。同时,护士部门通过定时、不定时的检测方式,对各种容易发生的错误和纠纷进行排除。并通过对养护质量的持续监测,进一步完善并规范实施各种养护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对基层养护质量的管理、环节的管理和最终的质量管理,以及常规、制度化的抽检、考评等举措,以有效防止对基层养护环节的疏忽,从而提高护士的服务质量意识,以提高全国护士服务的质量水平[5]

4结论

近几年由于我国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很多已经超过适合年龄的妇女又再生育因此临床上出现瘢痕子宫妊娠的产妇和高龄产妇数量逐年增加引起了临床上的关注。高风险孕妇的数量不断增长使产科管理面临着医疗资源短缺人力资源不足护理风险加大等问题。通过专业的训练培养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从而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通过培养和引进高学历的医生、助产士和护理人员来解决目前妇产科人员短缺的问题。通过建立风险控制系统总结、分析和制定应对方法提高孕产妇的风险意识降低孕产妇的生产风险。建立健全的信息体系和分级诊疗体系实现上下级医疗资源的共享降低孕产妇妊娠并发症确保母婴安全。在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大背景下产科管理要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产科服务质量、降低产妇生产风险、保证母婴安全、降低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丁莹.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养生,2022,22(07):543-546.

[2]步男.人性化护理对提高产科分娩室护理质量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07):26-29.

[3]闻雯.护理应急预案联合责任制护理模式在产科高危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02):187-189+193.

[4]毛红艳.产科新型管理模式对初产妇应用的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23):217-219.

[5]王琨,王秀.高仿真智能训练模式在产科教学中的构建及实证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22,36(01):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