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化工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实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2

职业院校化工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实践分析

赵学军

鲁北技师学院 山东 滨州  256603

摘要:依托校企合作,介绍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及意义,并对企业对技术人员的需求及现阶段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从 “文化建设” “岗课赛证”融通、校企合作等方面对职业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进行深入的实践分析,构建以“工匠精神”为主线的校企合作培育模式,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培育新时代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工匠精神;文化建设;“岗课赛证”融通;校企合作

1“工匠精神”的内涵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工匠的解释是“手艺工人”。传统意义上的工匠可理解为“手艺人”,即具有专门技艺特长的手工业劳动者。《韩非子·定法》说:“夫匠者,手巧也……”可见手艺精巧是工匠的基本特征之一。现在对工匠的理解除了手艺人之外,还包括技术工人或普通熟练工人。纵观古今中外,无论是哪个优秀的工匠,都要追求产品细节,不断改善 工艺,努力雕琢产品,执着打造精品,同时享受着这个过程。 当工匠看到产品在自己手中得到不断升华时,会由衷产生一种心悦感与欣慰感,而这就是工匠精神[1]。工匠精神具体包括四个方面:①精益求精②严谨态度③耐心专注④追求卓越。

2“工匠精神”的意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仅有“利器”,未必能“善事”,想要“善事”,关键在于用“利器”的人。化工专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之一,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化工企业正面临着提质增效的供给侧机构性改革,继续大量具备工匠精神的化工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化工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化工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而如何做好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创新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职业院校目的是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对于一线从业人员来说,“工匠精神”决定了职业生涯的高度,只有在职业学习中及时塑造其工匠精神,才会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不断的积累武装自己,形成精益求精、推陈出新的“本能意识”。进入社会后,有利于自主的去研究、去实践,才能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进取创新,自我挑战,成就“大国工匠”[2]

3化工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技能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随着高端化工发展,技术营销、技术开发、岗位操作等岗位对专业要求不断提高,复合型人才更是企业争相招聘的对象。经调查发现,专业能力是企业招聘员工的重要条件,但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已成为人才选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3]。企业认为专业知识薄弱,技术知识欠缺,实践能力和企业实际生产存在差距,这是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现象,企业和学校一直以来就是相辅相成存在的,现在的校企合作教育就是搭建学校和企业对接的桥梁,真正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的培养模式,所以以上的问题会在探索中不断的完善。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是的严格严谨、爱岗敬业、耐心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只有员工拥有工匠精神,才会在工作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扑下身子,以企业为家,不断地钻研,不断地创新,成就自我,成就企业,成为企业发展所需的技能型人才。

4化工职校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现状

目前,我国非常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从2015年5月推出纪录片《大国工匠》到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重提工匠精神再到2022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工匠精神”的宣传和研究,“工匠精神”也成为各行各业评优选先的必备条件,但在多数中职生心中并不能泛起涟漪,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和理解更是略知一二。与当下工匠精神的热度显现比,职业院校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

在职业院校学生一提到工匠精神就会想到意大利服装、瑞士手表,这些都是手工制造业,所以在他们心中工匠精神讲的就是手工制造业的事情,和化工类的行业没有太大关系。其实工匠精神是渗透到各行各业的,手工制造业需要将自己的产品看作艺术品精雕细刻,服务行业也需要把顾客作为艺术品悉心呵护,化工行业需要将产品作为艺术品去研究,如何使颜色更通透,品质更纯正,产出比更合理。所以职业院校的学生应该更深层次、更广泛的去体会和运用工匠精神。

5化工职校生“工匠精神”培育措施

启动“岗课赛证融通”,依托新型学徒制培训制度,开展岗位培训、证书培训,实现 “岗课赛证融通”的桥梁搭建,实现师生熟悉企业岗位工作、参与指导技能竞赛、开展1+X认证工作的三管齐下,使“岗课赛证融通”顺利推进[5]

“岗”是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要对接企业的岗位需求,课程内容对接企业的生产技术和装置配备,将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融入到教学中来,企业工程师走进课堂进行化工企业知识讲解,学生也可以根据校企合作要求,走进企业近距离的感受化工企业的生产,了解化工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将企业生产内容融入课程设置中来,实现企业工程师和学校教师共同设定教学模式。

“课”是指课程改革,进行课堂革命,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使课堂教学对接企业的实际生产,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例如,将精馏课堂设置在实训室,现场进行装置拆装通过实际操作,让同学真正认识精馏操作中的各部件的结构及应用原理,并亲自进行组装,进行打压试漏、开车操作,亲身体验装置开车流程。在实际操作中印证所学的知识,确保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模式。根据化工企业实际生产设定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赛”是建立竞赛机制,使学生在赛场上不断地去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去挑战自己的极限,在比赛中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延申,去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和意义,在比赛中不断磨练学生的意志,通过竞赛使学生更深入的体会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对人生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在层层竞赛的基础上,选拔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市赛、省赛等更高层级的赛项,使学生在竞赛中体会“工匠精神”的重要性。组织参赛学生进行经验交流会,使更多的学生从竞赛中收益,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

“证”是对专业能力的检验标准,依托学校“1+X”工作,引入多种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的能力融入证书,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空间。邀请合作企业专家现身说法,通过自身实际例子和同学们探讨证书在工作中的真实含义,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证书的理解。

6结语

职业院校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是我国企业发展必然需要,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发展的需求,是“中国制造”2025发展的必由之路。职业教育应当转变教育理念,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方方面面创设工匠精神的学习氛围,联合企业做好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创新适合培养企业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毅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素养和精湛的专业技能,为今后走向社会、走进企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推动学校推陈出新,不断向社会输送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 程兆宇.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融合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22-26.

[2] 张燕.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的理论分析与路径探[J]. 职业教育,2018: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