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新课改中过程教学实践与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浅谈高中物理新课改中过程教学实践与体会

何立丹

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广东省东莞市。 523000

摘要高中的物理内容相对抽象而复杂,对高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课程。所以老师要在课堂当中实现课程的创新与丰富,并增强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将以浅谈高中物理新课改中过程教学经验和感悟,来展开剖析与探讨。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改;过程教学;实践与体会

新课标教育理念中明确提出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在课堂过程中老师必须把课堂教学主动权交还至学生,并指导学生开展实验,通过实践增加学生的学习感受。所以,在高中的物理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实际教学引导,帮助学生在实际中拓宽物理学习思路,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所以,要重视对物理学知识点的深入性挖掘与延伸,以提升物理学课程的有效性。

一、如何正确理解探究教学

  老师们应该认识探究教育的主要目的不仅为了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教导学生一些科学探究思维程序和最常见的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去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实践技巧,并感受物理科学发展的过程。而科学探索的主要意义就是播种一个行为,并收获一个习惯。在中学物理探究型教育中,学生的科学探索学习任务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在班级集中教学活动的环境中完成的,而老师的主体角色则是探究性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指导人和合作伙伴。“用类似科学的方法”,让学生需要透过“仔细观察、对比、剖析,发现自己、提问,产生解题的猜想,试图回答并加以证明”的步骤去发掘认识规律,并寻求破解的方法和路径。其实质是使学生掌握科研的基本思考方法和科学方法,并以此锻炼学生积极探索、掌握科技,以及处理现实社会问题的才能。

高中生对物理学的了解与认知是通过亲身经历的教学环境中慢慢建立的。物理课不应该就是学生听讲、记笔记、做试验、作习题的过程,而应该成为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与支持下,不断探索物理现象的实质和存在关联性的过程,让科学探索成为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反映自然科学的实质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相结合的特点,是物理学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1]

二、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探究

(一)学生缺乏物理学习的兴趣

因为物理学知识相对抽象,学生们在物理教学上面临的问题也愈来愈多,在长期受阻的状况下,学生们对物理教学的兴趣爱好也愈来愈薄弱,无物理教学的积极性,以至有了弃物理学的心态。

(二)教师教法不得当

面对传统授课方式以及应试教育的冲击,不少老师在课堂上是采用灌输式的方法,老师们将物理知识点强行传递给学生,他们却对抽象出的物理内容无法进行掌握。不少老师为培养学生的物理考试成绩,一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重视课堂内容和活动的实施,使得物理课堂气氛沉闷、乏味。单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缺少了学习的积极性,在被动的情况下对知识点的把握也是不牢固的,有效课堂教学体系无法形成[2]

、高中物理学习重视过程的原因探索

在以往的高中物理课程中,由于老师为培养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与能力,在课堂中盲目追求课堂效果,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从而使得学生在物理教学中的思想没有丰富和提高。而老师则在课堂中一味的强调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而忽视了学生的抽象式思考,从而不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高中学生很容易在学习时遗漏了物理学的有关知识点,从而造成学生的物理知识掌握并不扎实,对学生的发展与成才都有很大负面影响。所以,老师们在高中物理新课改背景下教育中要注意提出科学性的教学策略,以指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良好的学习技巧,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3]

老师要在此过程中站在学生的视角研究与反思,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设计教学策略,促使学生更积极的加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注重于在过程中体验并丰富学生的物理教学思想。同时老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寻找物理教学的新方式,因为只有提高学生的物理教育学习策略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物理学课堂中,老师往往使用较简单的方法指导学生了解物理的有关解题技巧,结果学生在课堂思维活跃性较少,不能够很好的了解,使用物理所学知识点,从而导致了老师的教学方法效果有限。老师必须在课堂中指导学生利用实验完成物理学操作技能的练习与理解,才可以切实的培养的物理学习印象,的创新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践行过程教学理念

(一)在过程中审视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

 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老师们必须注意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上的变革与创新,才能更有效贴合最新课程标准理念,以及运用生活化经验,重新设计课程。高中的物理老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过程教育原则重视物理课程的结构与设计,并意识到了物理学过程教育的重要意义[4]。以达到将物理学过程和方法共同融合的教育目标,从而增强物理学课程的有效性。

比如:当老师在指导学生练习“关于曲线运动速率方面“的这一节课时,在传统课堂流程中老师指导学生通过列举日常生活当中的圆周运动切线例子:保护伞在转动过程中水滴的运动轨迹,学生可以在反思和探究过程中,逐渐掌握曲线运动的特性和物体在通过某部位时的运动速度走向,从而加深了学生的了解印象,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加心以稳固和掌握。但这种教学方法由于过于传统,学生在练习中往往会感觉到沉闷和被动,不利于学生自主的反思和探究,因此课堂效果并没有提升。所以高中老师要采取创新教学方法,先指导学生拓展课程步骤,让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观看曲线运动的生活例子,同时询问学生如何判断曲线上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当中的速率走向,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思索与探究。然后老师再利用实际教学实验设计钢珠在任意曲线形状的导轨当中运动情况,同时说明曲线运动某一点的速率走向与曲线相切。最后老师再利用实际的教学实验设计指导学生利用实践掌握物理所学知识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掌握能力。

(二)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行为

在新课改中,教师要确定学生的全过程与学习目标,让学生实现独立的练习与探究。因为高中生所要面对的中考学业压力很大,所以老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诙谐风趣的话语,指导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与思考。同时老师还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验教学目标和学校已有的教育条件,创新教学与实验计划,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意识。

(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获得体验

因为高中物理是一个以实践为核心的教育课程,所以老师应充分的注意把实践和教学的融合,促进学生在实践中的成熟与提升,切实的培养物理教學的效果。老师也要完整的表达学生过程教育思想,提高学生的思考,培养的能力。

(四)让物理学更接近于学生生活,并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践

利用最接近学生生活的实际环境展开教育,通过诱导学生自我思考问题,自我去发觉并纠正错误的心理状况,可以彻底改变过去单纯灌输的教学方法,从而突破了消极的教学环境,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反映了学校知行合一的教育原则。但现在,有些教学滥用探究、合作式学习的方法,不给学生进行充分的机会和科学的引导,使课堂教学活动流于形式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一组合理的、科学的课外活动,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第一问题情境应当接近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活动内容也应当与学生现有的结构和理解一致;然后要使学生有一种独立思考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带着自身的看法去全面地讨论研究,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形成完整全面的认识系统;另外对各个阶段的学生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看法,使学生在相互交流、探讨、比较的学习过程中把认识系统优化组合,并作出合理评判。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能够明确的了解到教师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只有全面的重视物理教育的内容,才可以让他们的体会进一步的丰富他们的物理知识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高彩梅. 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J]. 学周刊,2022,1(1):54-55.

[2] 张刚刚. 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2022,2(2):65-66.

[3] 马晓霞.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考试周刊,2022(3):119-122.

[4] 张其林. 结合生活中物理现象开展高中物理教学[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12):74-76.

姓名:何立丹 ,男,汉族。 籍贯:湖北随州。 生于:1975-9。 工作单位: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单位省市:广东省东莞市。 单位邮编:523000。 职称:中学一级 本科学历。 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