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贯通培养下课程思政一体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中高职贯通培养下课程思政一体化

张秋妮

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而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前提。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关键。尽管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定位不同,但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一致的。目前,对于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研究颇多,但是针对各地区、各院校开展的实践探索与问题分析相对欠缺,基于此,本文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推进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关键词:中高职;课程;思政一体化

1中高职贯通培养下课程思政一体化的重要性

各地深化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促进了中职和高职教育协调发展;职业院校积极探索系统化机制建设,扎实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工作。特别是随着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日趋扩大,一方面缓解了产业发展需求侧与人才培养供给侧的矛盾,另一方面也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各项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针对中高职贯通培养学生普遍存在的文化基础薄弱、自律意识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等问题,如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是职业院校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探索实践中高职贯通培养下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完善“铸魂育人”体制机制,解决学生思政教育“孤岛”“壁垒”“两张皮”问题,是实现职业院校实用高效发展的内在需求。

2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中高职思政课理念与实际融通性不足。我国职业教育偏重操作与技能培养,高职思政课地位较低,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甚至不必要的尴尬地位,思政课理论教学开展不透彻、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缺乏深刻认识,学习兴趣不高。在评价上“唯分数”“唯升学”,重诊断性与终结性评价,评价断裂,对是否做到立德树人、是否关注学生成长等关注不足。在现实中,思政课教学导向与企业、社会经济利益导向冲突,德育理想化与生活现实性、物质性与精神性相矛盾,学生不愿从事苦累的工作,对到一线实习存在抱怨、抵触情绪,职业认同度低;部分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比较薄弱,政治热情表现不足,对时事政治缺乏关心,关注个人利益得失,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奉献意识、担当意识均有待增强。

2.2学术研究水平有待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师往往实践经验丰富,学术研究能力相对较低。长期以来,职业院校大多重视应用技术的讲授,忽视学术问题研究,学术研究经费少,教师参与学术会议的机会不多。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也使得很多思政教师有挫败感,他们往往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投入较多,而在科研方面投入较少;部分思政教师认为教学科研工作高不可攀,自身理论水平不足,教学科研工作是本科院校或科研机构的事,因此,不少职业院校的思政教师做科研工作只是为了评职称或者晋升而应付了事,导致科研工作最终无法指导实际教学工作,学术研究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3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应对策略

3.1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首先,构建科研激励机制,激发思政教师的科研意愿,强化思政教师的科研创新意识,以科研促教学,改变中高职思政科研薄弱、教改成效不明显的现状。其次,定期开展集体备课,遴选思想政治教育成绩突出的学科带头人担任各门课集体备课的牵头人,发挥专家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不同学校、不同学段的思政教师“手拉手”备课,构建职教思政教师一体化备课的示范性机制,让不同学段的教师相互学习、启迪互进;建立网络备课平台,完善思政教师学术信息资源和网络备课服务支撑系统,全面提升思政教师的教研水平。最后,建立稳定的沟通平台和渠道,采取学习观摩、专题研讨、课题联合研究等方式开展教学研讨,相互切磋交流经验与信息,互派学术骨干进行实地考察和研修。

3.2课内与课外协同。立足“线下”——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深入挖掘育人元素,在设立教学目标时,强调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类目标统一起来,努力实现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借力“线上”——利用互联网等丰富平台推进思政工作形式和内容创新,通过微信群、QQ、微博、蓝墨云等推送主流价值观、适时解答学生疑惑和回复学生关注热点重点难点问题;整合实践课程资源,广泛开展寒暑假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公益事业、志愿服务、创作大赛、科技大赛、设计大赛、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实践平台,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厂矿企业、博物馆、爱国主义基地等,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育人”活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关键能力培养,逐步构建起课内与课外协同育人的思政教育一体化格局。

3.3加强党的领导。各学校党委应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制定和完善相应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不断推进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地完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

3.4加大骨干教师培训力度,创新集体备课方式。应推动各学校把中高职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常态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推进,运用好“大中小学思政工作一体化研究中心”“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培训与研究中心”所提供的平台,加强交流沟通。创新集体备课方式,例如通过录制“思政公开课”的方式,让各中职学校优秀思政教师进行线上或线下教学演示。在思政课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评先以及职称评聘等方面,适当增加中高职一体化建设参与情况的权重。以制度化、常态化的形式落实中高职思政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和全面协作。

结语

综上,我们在“大思政”视阈下提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化育人理念,是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发动全员的力量,鼓励专业课、通识课等的教师、专家、教授一同参与到思政队伍中,打破思想政治教育一定由思政课教师“独舞”的模式,通过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积极挖掘“育人元素”,形成思政课教学的“群舞”格局。

参考文献

[1]张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21-03-19(02).

[2]卢黎歌,耶旭妍.规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必然遵循[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01):10.

[3]张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21-03-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