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青年美术教师教学实践的路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青年美术教师教学实践的路径探索

田淇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省贵阳市    550000

摘要:青年美术教师在高等教育中的职责除了教书以外,更重要是育人。青年美术教师可以通过“情”、“理”、”法”的教育方法和美术课程思政的教育手段介入教学过程,培养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关键词:情理法;公共课;专业课;课程思政

一、“情”“理”“法”的教育方法

(一)以“情”感人,提升教育温度

“情”是情感、情怀。在四有好老师中“有仁爱之心“就是”情“的表现,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就是情感的链接。所有的美术作品都是沉积画家对客观世界的情感体验及理解,青年美术教师通过美术作品为媒介与画家进行精神情感的沟通,高校美术教师对主题了解的深度影响着教学效果。青年美术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来消化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深入理解画家的时代背景、生活背景、家庭背景等因素,在作品中寻找画家对作品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感知作品中对生活的快乐、忧伤、愤怒等情感以及线条的粗细曲直、媒介材料、构图位置、明暗色彩关系等情感符号的理解,画家对美术作品的情感体现往往不是直接明了的,而是需要青年美术教师对作品中引导学生将情感符号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体验艺术符号的情感表现,创作富有情感的艺术作品,达到人与情感、人与物品、物品与情感的有效融合。不仅如此,青年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了解学生性格特点,与学生情感互动,保持同理心,掌握主方向,根据性格特点来制定沟通方案,与时俱进的运用新媒体平台微信、QQ等多样化方式情感沟通。

(二)以“理”服人,增强教育效能

“理”即道理、真理。以“理”服人的核心是要通过给学生讲道理和真理来劝服于人,以“理”服人是通过“理”作为教育手段,使得人能不能通过道理和真理说服学生才是重中之重。然而要使得以理服人,只是讲道理、讲理论,对于学生是行不通的,要通过理论来指导,通过言传身教、改变说教说理的方式,使得情于理融合,才能真正的“服人”。青年美术教师要将理论生活化融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精神世界中,使受教育者认同和接受,就需要进一步增强理论知识,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学科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达到以情感人来支撑以理服人,让理为主线,是原则正义,以情感号召,达到以理统情的效果。

(三)以“法”育人,固牢教育红线

“法”是法治、制度。是师生不可逾越的边界,是师生的权力与义务的体现。法的体现无处不在,《教师资格条例》是法的体现,高校青年美术教师要满足教师资格的条件是要通过考试、体检等合格后,再提交相关材料申请教师资格的认定,达到高等教育的要求才能真正获得资格。我国高等学校实行教师的聘任制,学校、老师都有着各自的权力,如学校有招聘、续聘、解聘的权力,教师个人同样也有着辞聘、拒聘的权力。都是以“法”来筑牢教育的红线。教师和学生也都有教育教学的权力、公平评价的权力等。高等学校使用学校校规校来管理师生,教师可通过班级班规来管理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高校美术教师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也在“法”的红线中,受到“法”的约束。

二、美术课程思政的教育手段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1]可见,国家出台文件,美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知识传播的手段与工具,成为新时代背景下落实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重要方式之一。如今,当代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存在问题和偏差,如审美素养的误解和无视的态度、对美的理解的模糊、零散和不确定性等,是社会现象、学校环境、教师水平和家长教育等多方面、多维度产生的原因。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要通过公共课与专业课融入思政教育,公共课与专业课共同完善发展。让青年美术教师意识到美术课程思政不是侠义的只从党建教育入手,强硬结合。而是以美术为根本,通过美术作品的领悟中有教化育人的作用,能够以小见大的感受人生真谛。

(一)美术类公共课与思政元素的有效结合

公共课是具有多重性任务的教学活动,它能够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如人文素质和基础知识的学习提升,来服务于专业教学,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等。特别是公共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志趣和基础进行选修的,也是学生最有兴趣的课程。美术作品中的思政元素众多,如工匠精神、爱国精神、法治教育等,美术类公共课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土生土长的生活文化中找到可用在教育教学的思政例子,让思政更加生活化。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不是高高在上的,是“生活化”的,但也是艺术化的。例如“和谐”,美术作品中讲究阴阳和谐、色彩和谐等内容都很多,有龙凤吉祥纹样、水窝纹等等。高校美术教师通过带领学生欣赏、学习和创作美术作品,培养学生成为追求真理、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通过言传身教塑造完美人格。

(二)美术类专业课与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

美术专业课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承载着核心课程,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功底,激发学生创造力。如果过于注重单一的绘画技能、缺乏综合性技能及其他理论支撑,日益会出现学科交叉的知识点会存在不足。其原因是美术专业的专业性较强,需要美术教师通过示范和辅导,来了解构图、上色的方式方法,多画少讲的教学习惯使得教师缺乏探索研究新教学方式的精神。因此,在高校美术教育中还是存在重技法、轻理论的教学方式。

美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是“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美术教学内容中的“课程思政”也是需要依靠老师理解、提炼和传达,才能把首先,青年美术教师要注重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的培养。树立正确认识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政治性的关键点,注重美术专业知识的传授的延续性。同时,还要掌握艺术作品的时代背景、艺术现象的文化内涵,要不断的将艺术问题与政治、经济和文化问题联系起来,不断提升自我,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审视艺术问题的背后原因。最后,青年美术教师要把握每次学生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是教师作为新边界、新问题的探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特点等为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重新探寻新的教学改革,积极面对、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给予引导,提高教研意识,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教育科研之路。

三、结语

青年教师对美术教育思想内涵挖掘,进行有效转化,能够塑造学生正确思维观念,通过教学中对美的艺术表达,将学生高尚的道德品格与美术教育内容中真、善、美有机结合,转变为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公共课与专业课的协同发展,将高等教育法规在高校中焕发教育新力量。

参考文献

[1]母春生.试论美术创作与主观世界的关系[J]. 美术大观,,2017,(3): 94-95

[2]2020年05月28日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

教高〔2020〕3号

[3]严奇辉,何阿珠.大学生审美素养问题探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7,(1):105-107.


[1] 2020年05月28日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
教高〔202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