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策略

许木坤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龙溪中心小学  516121

摘要:近些年来,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在不断地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着力于教育多元化的发展。但是,教育在不断地改革应试教育的核心体制并没有得以改变,导致部分家长和学生还是过于关注学习成绩,也就产生了学生课后学习压力过大的不良现象。这些现象主要是来自学生家长为学生所报的补习班,也有一部分是来自教师的课后作业布置。而在双减这一大的背景之下,教育的改革在不断地进行,在解决了学生课外班问题之后,教师也应该从自身的课后作业设计出发,减轻学生的课后压力,以此来实现双减的核心意义,归还于孩子一个更加美好且快乐的童年。

关键词:小学教学;数学教学;双减政策;作业设计

引言“双减”政策的提出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与道路。在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时候,教师们也要充分理解“双减”政策的要求,精心设计课后作业的形式与内容,让学生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在本文中,简要介绍了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作用,并基于此,提出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在阅读后提出宝贵意见。

一、分析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现状

(一)旧的工作观念依然沿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老师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只有通过多元、全面的实践,才能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从而使他们在测验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传统的家庭作业观念的影响下,老师们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往往只注意到作业的一致性和标准化,从而使学生无法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自主地进行作业,而且作业的完成也很僵化。学生长期面临单一、重复的家庭作业,不但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会导致他们在完成作业时产生固定的思想,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创造力和创造力。同时,在课堂上,当学生的数学测验成绩下降时,老师也会给他们安排额外的作业,以供他们练习。这会使学生对小学数学有较大的抵触心理,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1]

(二)作业布置统一性

目前,在小学数学作业的编排中,存在着作业形式单一的问题。有些学生在做完家庭作业时,会做很多次的运算和解题,而当学生做完作业后,老师会根据学生的作业做一个有针对性的评价。部分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普遍存在着“一视同仁”的倾向,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差异和学生的理解差异。老师们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往往会以课本上的内容为主要依据,而对于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和成绩不好的同学,则会进行统一的作业,而且作业的差异性也不是很大。小学生对相同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如果老师还坚持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容易造成成绩好的学生觉得作业难,没有动力去做,而成绩不好的学生则会觉得老师给的任务太难了,不想去做。由此可以看到,在以往的小学数学作业安排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老师还是按照这样的方式安排作业,那就会加剧学生的差异性,导致班级的极化,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减负提质背景下数学作业的设计

(一)探究性作业设计

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将关注点放在了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几乎忽略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知识的实践性探究。随着“双减”政策与新课改进程的推进,学以致用成为教师教学环节设计的指导思想之一。在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更要严格遵循“双减”政策的要求,将作业形式设置的更加多元化,尤其是探究类作业的设置,让学生对于数学学科学习的实效性认知的更加清晰[2]。例如在学习了《测量》这一内容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练习中,将自己生活中的常见物体进行测量,比如家里的电视、冰箱、沙发的高矮、盘子的大小等,通过实际的测量,学生对于不同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更加清楚,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的探究不同长度单位之间换算的定律。需要自己动手实践的课后作业设计,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不自觉的重复教材内容,并将其细化,在生活背景下体会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二)要注重思维

受到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过程中都采取了题海战术的模式,让学生们在大量的练习中增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提升自身的做题正确率,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然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利于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素养的逐步提升,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思想,通过恰当的课后作业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引导学生们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逐步提升。教师要在课后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减少一些机械性练习,增添意义性练习,让学生们在一些数学调查或者统计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举个例子,在教学百分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课后作业,让学生们去银行查阅不同年限的存款利息,看一看银行是怎样用百分数来表示存款利息的,并且思考这样的表达方式有怎样的特点?引导学生更加清晰理解不同表达方式的区别,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逐步提升。

(三)完善个性化作业设计

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和家长必须承认学生的差异性。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肯定存在不同的差异,所以教师在通过合适的途径、合理的方式引导家长认识孩子在学习方面的差异性,然后根据孩子的学习需要,分层次布置作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以把数学作业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计算型作业。对于学困生,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不要求全部掌握内容,可把最基础的计算题学会即可;第二层次为简单应用型作业。这类作业是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应用类型的题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第三层次为巩固延伸型作业。以课程标准要求为主,尽量让学生能够全部消化课本内容;第四层次为拔高拓展型作业。主要是面向成绩优异的学生。让不同的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类型的作业,能够更大程度上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所以必须结合学生差异来设计分层作业,切实发挥作业的功能。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分层进行作业设计

由于每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且学生与学生之间存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因此数学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应当充分了解与掌握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性格、爱好,并将其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的重要依据,防止出现传统“一刀切”的课后作业布置形式。而数学教师在掌握学生实际情况后,在为其展开课后作业的布置时,则能够结合学生个人能力,来为其设计简单、一般、困难等程度不同的课后作业,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防止一些因为学习水平较为优异的学生迅速完成课后作业,缺少一定的挑战性,从而难以进一步提高自身学习水平的情况;另外一个方面,也可以有效保护一些因为学习能力较为薄弱、基础不牢固,而难以按时完成课后作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感受由困难变简单的数学习题之后,通过一次次课后作业的完成,会逐渐树立起良好的学习自信心,进而真正接受数学知识的学习。由此可见,只要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则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效率[3]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如今双减政策大环境下,数学教师为学生优化课后作业的设计,不但能够充分减轻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时的压力,同时还可进一步提升学生课后作业完成的有效性。因此,数学教师应当通过布置预习作业、布置分层作业等手段,来进一步提升课后作业完成的有效性,让学生可以在数学知识学习时,更好地培育自身逻辑性思维,充分体现出双减政策的内涵与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晶.减负提质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策略[J]. 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06):71.

[2]孔繁晶.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08):29-34.

[3]任喜相.“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新思路[J].新课程,2022(0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