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浅谈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陈波

泉州市马甲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也在逐步多样化。特别是在中学,学生的基础水平是不同的,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时内容的时候,一些基础好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对于一些新讲的知识领悟得较快,而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对于新讲述的内容不理解,在课堂上也不敢提问,导致数学成绩较差。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利用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本文就结合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模式的原则,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进行重点探究,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分层教学;高中数学;教学应用

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考验,为了合理地实施分层教学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数学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基础能力并进行分组教学,为每个小组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并采用不同的教学和个别评估方法,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而严谨地设计合适的课程,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模式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在新课改模式下,需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以重视,特别是在高中数学的改革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需要重点培养。在分层教育的新型教育方式下,秉持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的原则,突破传统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发挥平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并且乏味的数学知识难以让学生主动增加对数学的思考,在此情况下,需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层教育。

(二)差异性原则

学生个体是独立的存在,在数学教育中需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学,并且分层式教育秉持差异性原则,从学生学习各阶段的基本特点出发,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能力以及学习方式进行重点把握,将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分阶段对学生进行教学。

(三)激励性原则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得到鼓励,根据分层式教学的教学特点,通过学生不同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鼓励,并且每一层次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鼓励标准。在学习相对优秀的学生让其发挥优势,弥补短处。对于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需要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发现学生的优势和长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到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热情。

二、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各层次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应科学化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差异会导致班级分为低能力学生、高能力学生和一些具有中等理解能力的学生。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提高课堂上的数学教学质量,然后增加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受益。在《数列》的教学过程中,此章节需要学生重点掌握各类数列的特点和性质,以及重点理解数列的各种公式,通过将基础知识学习扎实,利用数列的定义去应对较为复杂的数列问题。数列作为教学的基础,在考核中题型相对容易,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分层教学法,对于相对落后的学生以及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进行讲解,帮助他们在重点知识的掌握上解决困难,并且在对于相对优秀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让其把握数列中的重难点问题,并引导学生提高学习难度,使学生能够灵活解决高考习题。并且在导数和函数的教学过程中,这些问题有着相应的难度,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学生复习时,可以根据分层式教学方式,对各层次的学生根据其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进行实践教学,并且为他们制定相应的标准,函数和导数的学习需要不断通过大量的刷题进行掌握,从而让学生灵活运用解题公式和解题思路,对于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做一些基础的练习题,将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对于学习较为优秀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向学生分发高考例题,让其进行发挥,充分提升学习能力。

(二)采取分层备课提高学习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进行备课时需要利用分层备课的方式,分层式教学法能够充分应用于教师备课中,对于提升教师的备课效率有着重要作用。教师需要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组,针对不同组学生的实际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备课,对每个小组进行具体的安排,并且需要对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进程进行重点标明,帮助学生确立更加明确的目标,从而提升对学习的信心。例如,在教师讲解《解三角形》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各个组制定相对应的教学计划。针对甲组的学生,教师需要根据其学习情况,设置一些基础的教学目标,比如让学生理解和记忆基础的正余弦定理和公式,布置相关计算题帮助学生对其进行掌握和理解。而对于乙组的学生,他们不仅要掌握正余弦定理,还应该对这两个定理进行拓展到正余切定理上,并设计相应的例题,帮助学生进行区分并简单使用。最后,对于丙组的学生,由于此类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扎实,在学习目标的制定时,要求他们不仅要对基础知识进行熟练掌握,并且还要将这四种定理进行熟练应用,灵活掌握。

(三)针对各层次学生设置不同的课堂问题

高中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推理能力有很大的差异。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使所有班级的学生都能与任课教师互动和合作,充分参与到课程中。例如在进行人教版数学《直线与圆的参数方程》一课的教学时,由于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学过相关知识,教师在讲解此课程时,可以先带领学生复习必修二中的相关知识,并且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通过复习让学生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大体的了解。本章节是对坐标系方程通过属于点的方式将其变成参数方程。通过让学生解答此课程教材中的例题三,通过点与线的关系,求出相应方程以及点与线之间的距离。教师在讲解完基础知识后,可以先让学生对此问题进行解答,然后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直线与圆的参数方程的含义。然后教师可以鼓励相对优秀的学生讲解更多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对这些解题思路进行评价分析,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对此课程基础知识的理解,也能在提问和回答环节中,提升数学的解题能力和思考分析。

(四)通过分组分层布置学习任务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方式和数学知识水平能力进行自由分组,使他们能够相互支持学习,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内进行分层教学,并设置具体的学习任务。比如以“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教学来进行举例,教师可以要求A层次的学生,对于两种类型的数列中的N型题进行解答和分析,并且求第n项和n项和这两个问题所运用的知识较为灵活,由于A层次的学生基础较为扎实,解题能力较强,因此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只需要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和对题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灵敏度进行培养,让他们在探索中进一步成长;对于B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完成“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第N项值的计算以及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相对于B层次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但是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学习特点,组织小组学习,利用小组的形式,引导学生之间互相改善学习方法,学习优点;对于C层次的学生,由于此层次的学生的基础薄弱,没有很好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进行教育时需要向他们提供较为简单如求N项值问题,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收获知识。

总结

总而言之,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高中教师要在落实课程内容的同时,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采用多层次的教学,逐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通过学习任务、作业情况和学生的评价,从而实现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观顺.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南北桥,2020(4):1.

[2]杨志新.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东西南北:教育,2021(8):1.

[3]马俊,田育霞.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