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模块的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模块的教学策略

闫雪恩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木松岭学校  537100

摘要2022新课标公布以来,本人从教学实践中觉察到依据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在学习空间与图形模块时存在着一些困难。因此,本文针对这些困难,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论,对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模板的教学策略谈谈个人的几点见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

一、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

纵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改革前后,空间与图形模块的内容发生了不少的变化。2022年以前,《课程标准》对空间与图形模板的教学内容只强调几何知识的传授与侧重于计算的层面上,也强调重培养与生成学生的空间观念,但2022年新课标对教程内容也进行了合并,增删以及顺序的调整,从而使整体内容更为丰富。

空间与图形模块是2022年小学数学新的《课程标准》四大模块之一。模块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其中,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的内容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图形特征的认识,二是图形周长、面积、体积的测量与计算;图形与变换涉及了三种基本几何变换(即轴对称、平移和旋转)比例尺的认识与操作;图形与位置部分主要旨在教会学生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方向以及认识和使用路线图。另外,新的《课程标准》对此内容的顺序安排与课改前不同它改变了以往从点线面到立体图形的顺序,呈现出一个由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到点线面再回归立体图形的学习过程。由此可见,新的《课程标准》对空间与图形模块的内容与结构安排与其设定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皆旨在培养和生成学生的空间观念,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策略

针对以上空间与图形的几个教学困惑,我对该模块教学策略的改进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一)以灵活的方式讲解抽象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讲解。为此,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并获得不错的效果。

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概念。在详细地讲解或分析某个新概念之前,通过图形展示与提问相结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概念进行思考是行之有效的准备。现以学习平移和旋转这两个抽象概念为例,在讲解概念之前,教师可以展示相应的图片并设计相对应的问题,让学生对所学的概念预先有一个感官的认识。问题的设计应尽可能地贴近生活,例如:(1)请同学们观察图片中游乐场里的小火车和摩天轮这两个物体,并想想这两种物体是怎样运动的,属于平行移动还是转动;(2)思考一下平时我们去商场里乘坐的手扶电梯以及每周一早上升国旗的运动与摩天轮的运动有什么不同;(3)你还能举出哪些关于物体平行移动或转动的例子;(4)......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结合生活素材讲解概念。教学实践已证明,结合或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因此,在通过问题导入之后,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准备好的教学道具,如玩具小汽车、篮球等等,进行一一演示让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然后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按照老师的演示自己动手操作,亲自体验平移与旋转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移一移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来感受平移与旋转的几何特征;进而教师可以通过玩具小汽车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外一个位置平行变换的现象向学生阐明平移的概念,以小风车或小风扇围绕中心的转动变换的演示来进一步解释旋转的概念。再次,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强化概念的理解。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合教学,更利于强化学生对空间与图形概念的理解。在学完了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掌握了平移和旋转的几何特征以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再次演示某个物体的平移或旋转的过程,使学生对此概念的理解从想象变为具象。

(二)有效地掌控课堂活动与注重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

有效地掌握课堂活动以及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是有效地学习空间与图形模块的关键环节。在过去的教学实践当中,本人总结出以下几点有效地掌控课堂活动的教学方法:

第一,注重课前的准备。充分的课前准备,一方面要求老师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准备相应的教学道具、课堂演示使用的相关生活素材、多媒体PPT演示文稿等;另一方面建议老师事先布置学生购买统一的测量工具,如直尺、量角器、圆规等,以避免因测量工具不统一而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现象的发生。

第二,把握课堂活动的操作环节。老师演示和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应注意几点:首先,在演示环节上,教师应尽可能的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并将所学的概念结合演示实验逐一有序地进行讲解与分析,以便学生在自己操作环节能够按照老师的步奏一一规范地模仿的同时去感知概念的内涵。其次,在学生操作环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人数将其分为3-5人一组,并从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这样的做法一是可以避免因为小组人数过多而争吵的现象发生,二是便于小组成员的讨论和老师分组指导。再次,在讨论环节上,教师应注重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记录每个小组经过操作后得出的结果并对该小组的结果进行逐一提问,从而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

第三,注重动手操作与数学语言表达的相结合。数学语言表达不规范是小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模块常见的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人认为关键在于老师,老师从始至终都应注意数学语言的表述,尽可能地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学生在锻炼数学语言表达时亦应获得足够的空间。动手操作完成后,老师可以先听取小组长谈谈本小组动手操作后得出的结论,或进行小组内成员自评,或以小组为单位对所得的结论进行小组外评比;然后再由老师对全课进行小结,并对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及数学语言表述进行一一点评,重在纠正或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

(三)重视培养以学生为主导的公式推导

通常,我们以重结果、轻过程的传统教学方式教授空间与图形模块的内容会发现,由于其忽视以学生为主导的公式推导,常会导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现象的发生,这也是造成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强但做题能力差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解决这一困惑,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使用一种可行的教学方式,即引导学生从猜想到验证再到下结论的进行学习。该教学方式操作起来较为简单,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为例,首先,老师可设置诸如用6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个长方形,面积是多少?”“为什么会出现面积相同而图形不同?等问题让学生猜想;其次,根据学生的猜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老师组织小组用小正方形摆出不同的长方形,然后验证面积是否等于长乘于宽,并根据学生摆出的不同图形验证其面积是否相等;再次,根据验证,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整个教学过程都以学生为主导来进行。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去发现数学的规律,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成就感。

结合以上分析,在传授空间与图形模块的内容时,本人认为同僚们应围绕新的《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应用灵活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充分的感知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抽象的图形概念;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己动手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不断地积累空间与图形的观念,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燕.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策略探究[J]. 小学生(下旬刊), 2012(2):50-51.

[2]刘树清. 对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