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

张瑾

西宁市水井巷小学  青海省 西宁市  810000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学科,其不仅是引领学生思维、理解、认知等发展的工具,且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塑造,也具有重要意义。而由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性所限,以致其中涉及的很多抽象概念、复杂公式、深奥原理等,普遍对学生的思维力与理解力要求很高,这使得以信息技术为铺垫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构建,便势必更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满足。而且,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有效融合下,教与学的延展性、丰富性、发散性势必会得到切实保证,学生的认知发展自会更为充分到位。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指导时,应以具体教学内容为依托,来加强对信息技术工具、资源、素材等的充分利用。在此基础上更好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实效,以实现对高质量、深层次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构建。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数学教学;融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有效融合,不仅是提升教学实效的关键,更是发展学生素养的重点。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图画、视频、音乐等刺激下,学生的数学思维必然会切实激活,这也更利于其数学兴趣的激发与认知潜能的开掘。而且,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价值发挥,更为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搭建了宽泛平台,这也成为新时代小学数学教学得以高效、深入、充分开展的必然趋势。更为重要的是,信息技术所对应的诸多模拟软件、动态图像等,可使很多看似抽象、复杂、深奥的数学知识得以直观化、可视化、具体化呈现,以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与丰富性的育人目标。基于此,教师应以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有效融合为育人导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中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等,科学开发信息技术素材、资源等认知元素,将其以最易被学生所接受的方式迁移至其视觉,来实现对传统教学不足与缺憾的优化,并为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提升,以及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塑造而奠基铺路。

一、做好对辅助性信息技术素材的开发,提升数学教学实效

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有效融合,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且对于教学实效的强化,也会产生重要影响。而且,由于不同学生的认知实际不同,以致其在思维、理解、探究等能力的发展上,也存在着很大差异。而通过对学生认知个性与差异的切实兼顾,来开发信息技术教学素材,并借其拓宽教学路径、提升教学效能,则更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塑造与认知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发教学微课、课件、实物等素材时,除了科学、合理驾驭各类信息技术工具与技术外,还应加强对学生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思维能力、数学基础、理解发展等全面了解,在全面践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在信息技术引领下借助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开展数学学习,来加深其对不同数学概念、公式、原理等的理解,并深度把握其彼此之间的关系与特性,来确保信息技术在学生认知发展领域的辅助作用发挥。以更好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来实现对教学实效的切实强化。例如,在开展“分数加减法”教学中,可通过对学生认知实际的充分了解,在所设计的课件与微课中融入学生更喜欢的教学素材,来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开展深度探究。使其在更为多元且丰富的教学策略驱使下,以更好促进教学实效的增强。

二、做好对直观化信息技术工具的利用,丰富学生认知体验

与传统教学工具,信息技术所对应的各类操作软件、模拟工具等,更利于课堂教学延展性的强化,且对于学生的认知体验丰富,也会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信息技术极强的信息存储功能,使得其可同时就不同数学知识借助多种方式开展呈现,以帮助学生在充分感知其关联与特性的基础上,获得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内化。因此,教师应以具体教学内容为参考,结合对应教学目标,开展对信息技术软件、工具、媒介等利用。以通过对具体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展示,来提升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与吸引力,使学生在深度参与与全新体验中掌握教学重点、理解学习难点,实现认知蜕变。例如,在开展“正方体与长方体的认识”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来展示各类“正方体”、“长方体”实物,组织学生在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其利用辅助绘图软件,来描绘不同的“正方体”和“长方体”,进一步掌握其内在结构与特点,来实现对学生空间想象与抽象思维的培养。以切实拓宽课堂教学路径,为学生更好内化课内所学,并切实构建完备认知体系的助力。

三、做好对多元化信息技术资源的整合,引领教学模式优化

作为小学数学教学领域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之一,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比较普遍,且不同教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呈现方式也存在着一定差异。这使得以信息技术为辅助的教学活动设计,则更具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在落实教学活动设计时,应以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为依托,将活动中涉及的问题、涵盖的知识等,用不同信息化手段进行呈现,使学生在更为鲜活、生动、形象的游戏、猜谜、竞赛等驱使下,探究数学奥妙、理解数学内涵、开展数学学习,且切实培育其数学兴趣与实践素养,来提升教学效能。例如,可将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等讲解过程录制下来,在课外发布至师生交互空间,供有需要的学生开展继续学习。又如,在“鸡兔同笼”问题探究中,可利用多媒体图画,组织学生来观察“鸡”与“兔”腿的差异,并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的训练,让学生在竞赛中开展学习,来促进其综合素养塑造。使建立在信息技术引领下的小学数学全新教学模式构建,更好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满足。

四、结论

总之,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不仅是新课改要求得以落实的现实需要,更是确保新课程理念得以践行的关键所在。而且,在多种形式的信息技术资源、素材、工具等驱使下,数学知识的呈现形式必然会更加多样、丰富、灵活,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发展,也自然会更加充分、到位。同时,信息技术的借助与利用,更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措施的优化、教学效能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也自然更利于学生认知潜能的开掘与数学素养的塑造。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指导时,应用有效融合信息技术为铺垫,将与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有关的各类信息素材、媒介资源等以可视化、直观化形式引入课堂,来提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丰富性、延展性,在此基础上更好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来丰富其认知体验,拓宽其认知视域,激活其数学思维。为小学数学教学实效的强化,以及学生完备认知体系的构建而提供坚实保证。

参考文献:

[1]陈莉.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路径[J].学周刊,2022(18):151-153.

[2]景生永.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的层次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03):131-133.

[3]张红艳.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12):239-240.

[4]牟红军.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研究[J].新课程,2021(4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