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培育学生健全人格的路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30
/ 2

小学体育教学中培育学生健全人格的路径探讨

宋海霞

济南市济阳区回河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揭示了德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小学德育的最终落脚点,不仅仅在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而且在于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学生的心理健康俨然成为教育部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成为教育教学的当务之急。在素质教育视域下,小学体育的人文教育价值逐渐凸显,将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有力举措。

关键词小学体育健全人格;培育路径

引言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体育和德育教育是互相联系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适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力,同时能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这就需要教师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充分利用体育学科的优势,适时渗透德育教育内容,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进而达到增强体能、形成良好心理素质为目的,最终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结合体育教学方法,进行相应道德教育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可以结合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方式,来进行相应的道德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该对学生进行比较严格的体育训练,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该任务。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反应力以及动作的协调性、准确性,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推动学生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让学生学会和他人和平相处,进而培养出良好的思想道德。与此同时,教师增加体育教学的难度,也可以推动学生努力地完成相应的任务,勇敢地面对困难,提高学生自身的抗压能力,进而增强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而教师增设困难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适当的体能训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推动学生积极地面对困难,提高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教师在为学生讲述前后滚翻这一技能时,教师首先应向学生进行示范,将相应的动作技巧讲述给学生,鼓励学生克服内心恐惧,完成相应练习。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广播体操、球类运动等项目时,还需对学生的畏惧心理进行一定分析,看是身体或技术上的问题,还是怕苦、怕累、胆怯的心理问题,找出这些问题之后,教师才会有更多的精力、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狠抓体育项目达标训练

体育测评是每一个小学生需要通过的项目,随着国家对体育教育的更加重视,体育考评也日趋严格,但是在达标测评考核中,有相当比例的学生不能达到及格标准,优秀率整体偏低。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围绕各个年级的体育测试项目进行强化训练,在肺活量、50米跑、一分钟跳绳、仰卧起坐、立位体前屈等测试项目方面强化日常的达标训练,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达到及格及以上成绩,追求自我突破。同时对薄弱学生及其薄弱项加强达标训练,在训练中磨练坚强的体育意志,克服训练中的困难与挫折,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在达标训练的同时强化体能训练,如通过耐力跑来提升学生的肺活量和耐力,通过俯卧撑训练来增强学生手臂和腰腹力量,通过跳远来提升学生的肌肉爆发力等等。在训练中学生的体育意志品质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变得不怕苦不怕累,意志坚强。

三、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构建健康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培养社会适应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当代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与能力等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第一,教师可以综合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性格特点、学习能力以及学习需求等各方面因素,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这样一方面能够营造和谐的小组学习氛围,帮助小组成员间快速建立亲密的关系;另一方面能够促使每位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够学有所长。第二,布置合理的小组探究任务,深化小组合作,提高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度。例如,在篮球教学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索、学习篮球运动技巧与相关的比赛规则。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组织小组篮球对抗赛,让学生通过自由协商的方式确定每个人的位置与职责,借此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意识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又如,在跑步训练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闯关障碍游戏,通过设置不同的障碍关卡,让各小组交流探讨突破关卡的方案,并在相互配合中顺利完成任务,借此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团结一致的品质,让学生由抵触合作、不会合作到善于合作、享受合作,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树立体育典型案例

树立教育典型一直是德育课程教学中的主流教学手段,树立教育典型,能让学生从感性上认知与感悟有关精神。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尚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因此过于抽象的理论化德育知识,无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有深刻的理解,但若树立典型案例可以让学生感性理解德育,那么小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感触将会更深刻。因此在小学德育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妨尝试树立典型案例的方法,通过体育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感知体育拼搏精神和奋斗精神。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中播放国际体育经典赛事案例,让学生通过观看经典赛事深刻体会乒乓球精神、女排精神和跳水精神等,这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相应的德育知识,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会对自身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小学体育教师应深入贯彻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体育教学与道德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义和利、群和己、成和败,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提高小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推动学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青杰.德育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有机渗透研究[J].第二课堂(D),2021(5):9-10.

[2]陈琴.小学体育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基于观摩农大附小体育课的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9.

[3]郑理.小学低段体育课程如何落实立德树人实践研究[A].2021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C].2021:718-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