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2
/ 3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韩素英

新疆伽师县第四中学  84300

【摘要】随着新课标实施以来,对于初中生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学的工作提出了更多要求和更为细致化的硬性标准。对于教师而言,教育不仅是书本上的死板教学,更是对学生生活和学习提供帮助的一个平台。针对道德与法治而言,首先要让学生明白,道德与法治在我们生活中到底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道德与法治重要性和关键作用,才能更好的学以致用,通过生活中的各个场景进行知识构建和学习。学生们需要了解的不仅是课本上的大道理,更多的是关于对自我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构建,以及正确的道德思想教育。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教学 初中生 部编版

【正文】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将是学生最初的一种思想启蒙。众所周知,道德是用来约束个人行为和评判自我或他人的行为规范的标准,是否符合当前社会背景与人文规范的情感教条。而法治则是在道德基础之上对个人行为规范超乎伦理与法律的更深程度的约束,不仅有威慑作用,更有惩治作用。针对初中生而言,道德与法治得学习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个满意的分数,更多的是通过日常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和道理,让自己的人生之路和学习之路更加平坦顺利,也有利于让自己成为一个继往圣之绝学,开自身之先河的好公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方法尤为重要,与传统教师满堂灌的方式相对比,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更需要融入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更加日常的视角去对事件,对观点进行同理化的剖析,有利于让学生更加融入课堂氛围,掌握课堂知识,从而发挥自己的学习热情。

一、当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现状

在当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过于相信教科书式的课本权威,认为学习是一种记忆的过程,作为一门偏于文科思维的学科,应当采用背诵的方式让学生自行记忆。其实这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存在诸多弊端,第一,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教师应该在授课过程中,充分让学生认识到这门学科的不同之处,让学生领略到教师的教学规划和教学理念,进行师生之间的和谐交流与思想碰撞,完成对这门学科的双向探讨。第二,如果单纯的记忆只是为了应对考试,那么即使在短时间内,学生通过记忆,将课本上的内容能够做到熟记于心,长此以往,也会丧失对学习的热情,从而导致失去学习兴趣,无法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等各种问题。第三,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职业特点,对学生和课堂保证一种默契的适配度,既要让学生充分融入进课堂的教育教学之中,又要让课堂成为学生们表达自身对课程的理解的平台。

部分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可能更偏向于数量化,所谓的数量是指学生做的习题的数量,课堂作业与家庭作业的作业数量,片面的认为学生的知识体量应该在自主化的学习过程中达到一定的标准和高度,其实不然。课堂上的讲解才是学生对陌生知识和观念的最大记忆点,因为只有在初次接触到陌生事物的时候,学生的观感才是最灵敏的时刻,也是记忆力最深刻的节点。因此,教师应该把教学重心放在课堂教学之中,而不是大量无意义的刷题和作业。错误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得学生的作业量极大提高,还容易使得学生在众多题目中迷失自己,产生对课本知识更多的疑惑和困扰。对于课堂体验来说,生活化的教育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融入课堂氛围,从自身为出发点,身临其境的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精神力量。

二、探究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应用

2.1从课堂氛围出发,打造生活化教学课堂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习的趣味化与场景化,这将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一大改革要素。所谓的趣味化和生活化相互结合,就是既要让学生感觉到道德与法治与自身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又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不一样的新奇体验。传统的课堂气氛过于凝重严肃,导致学生的天性容易被压抑,从而无法对学习提起兴趣,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为了改善这一弊端,教师可以在创新课堂的教育教学理念上,综合初中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这一课题的憧憬与想法,然后进行合理采纳,拿到教师与学生共同接受的目的,从而完成初中课堂的优化。例如,是否要添加一些提问环节,让学生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对某一事件或某一观点的看法,然后举一反三,不断进行头脑风暴,达到所有同学共同融入讨论和课题研究之中的目的。所谓的场景化和生活化相互结合,就是在课堂中通过举例或者一些时事新闻报道,构建一个贴近生活的日常场景,比如医院,银行或者超市,让学生不自觉地带入教师营造的生活化场景之中,然后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与学习体验进行选择,通过当下的模拟情景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和关键,从而达到对知识更深层次的领悟。

另外通过一些时事新闻,可以和学生搭建一座更加便捷的桥梁,通过对不同事件的解析,达到对知识点更加精准的掌控和把握。

例如在八年级部编版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当前一些时政新闻或者社会热点进行抛出,让学生根据这一事件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剖析,然后从中了解公平与正义的价值所在。比如被拐儿童孙卓拒绝回到原来的亲生父母家中,他的养父母明明知道亲生父母寻找孩子有多么艰难,却只口不提让孙卓回到亲生父母身旁,这算是一种公平和正义吗?结合道德与法治角度进行双重分析,针对孙卓养父母被采取措施进行解读,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买家剥夺了作为亲生父母本该享受的天伦之乐,他们享受的齐人之乐是偷走别人本该享受的幸福时光。视如己出,也不能掩盖违法的本质,但凡有一丝良心的不忍,那么他人就可能不会坠入地狱。所以不仅要严惩人性泯灭的人贩子,还要严惩以爱之名剥夺别人父母权利的买家。没有买就没有卖,严惩不贷才能真正起到对恶人的震慑,从根源上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有的学生会认为养父母本身没有对孙卓造成任何身体上和精神上的伤害和虐待,反而是从人贩子手中把他解救成功,是一种善意的行为,只是出发点和方式不对,依然是公平和正义的对待孙卓。

其实,教师引入时政新闻热点并非是为了探究对错和争议是非,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化场景的视角中,可以通过自己掌握的文化知识,进行更全面的看待,而不是非此即彼,绝对的一锤定音。回顾事件本身,教师应当让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的界限,公平和正义的价值远远高于一切。通过课堂上的激烈讨论,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各抒己见,无所谓立场,教师的用意应该让学生以更加多元的眼光,更加全面的角度,更加包容的心态去面对一切事务,虽然没有绝对的公正与正义,但是并不妨碍我们成为一个追求公正与正义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良好公民。

2.2善于以生活化视角提问,打造高效课堂

针对道德和法治这门学科而言,教师应当充分对这门学科有足够的认识和认知。然后基于自己对本门学科的认识,对以往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充分发挥个人特点,采纳更加适用于初中课堂的教育模板和方式。例如,在对这门学科的理解上,法律和道德对人的行为都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法律是对道德的成文化,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也是一种“自然法”,它在人的心中约束着人的言行。两者对社会和统治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要相互结合,共同作用。只谈道德的世界会是一团乱麻的,因为每个人三观不同标准不一,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行违法之事的行为在法治社会也并不罕见,这种道德并不能给社会带来真正的和平与安宁;只谈法律的世界又是冰冷无情没有温度的,法律作为一种制度,囿于人认识的局限性,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又受到了文字表达的局限性,存在理解和解释的分歧,法律的滞后性又决定了不能在第一时间对出现的问题作出做公平公正符合实情的判断。因此,法律和道德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互相作用和贯通才能行走和奔跑。教育也是如此,需要师生之间相辅相成,相互沟通,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尝试以主动提问的方式,吸引学生加入到所学知识的探讨和研究之中,多动脑,勤发言。

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四课“社会生活讲规则”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何在生活中作为一个遵守社会规则公民呢?然后让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讨论研究和头脑风暴。在此之前,教师应该对这个问题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确保自己的知识体量和发言对学生起到优秀的参考作用,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只有具备专业的教学教育知识,心理学知识,道德与法治知识等等,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保持持续性的知识输出。在同学们进行发言的时候,教师也应当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最后根据各个小组之间总结的答案进行复盘,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为学生规则的定义,我们为什么要遵守规则?规则对于我们来说发挥着什么至关重要的作用等等。通过先提问后回答的方式,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就会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更加认真的听讲。这种生活化的教育方式就像一种面对面的交谈,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对教师提问的问题带入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对于教师而言,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场景也更加高效。

2.3引用实际生活的例子,提高学习热情

在课堂上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引入生活实例,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力量,进行生活化教学,核心部分就是贴近生活,初中生每天都在体验生活,从他们身边找例子,是最好的方法让他们理解,实际入手让他们感受到知识的联系性,联系越强,学生吸收越快,外化于行的效果也会越强,这对于学生的行为塑造有很大的作用。例如:在课堂上讲解有关法律时,学生在一开始接触法律,并不能完全理解,教师可以找到影视作品,或是实际情况,对法律的应用做出正确的判断,学生面对这样的情况,自然就会好理解,吸收速度也会加快,慢慢理解这些内容。还有助于他们联想实际情况,进入特定情境,理解更多的内容,提高他们的思想。在课堂上他们的热情也会展现出来,每一个人会因为理解而继续前进,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这才是课程教育的核心内容。

2.4课堂氛围要到位,多进行交流

交流的好处就是让学生适应环境,形成好的氛围感,氛围感到位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感受到课堂的趣味,自然而然地本性推动他们进入学习,交流也会更加通畅,整体的学习效率有保障,尤其是教师,可以换位思考,以退让的策略,把课堂教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地交流,学生的想法自然是丰富的,我们需要给他们机会,让他们交流慢慢融合想法。除了课堂上的交流,在课下教师也要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情绪不太稳定,良好的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明白自己的处境,接受教师的帮助,会朝着积极的方向进入到合适的道路,每一位学生都是不一样的,处于一个基础的阶段,教师需要负起责任,让交流活动持续下去。

2.5控制作业数量,改变作业的方向

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所布置的作业不需要像其他必修课程那般,教师在控制作业数量方面,需要结合双减政策的情况,稍微改变一下作业的方向,逐渐向实践性的方向过渡,这样才会方便学生感受到作业的实质性,从排斥慢慢走向接受,主动性也会逐渐变强,那就需要好好根据学生的情况做出调整。在作业中凸显出道德法制的内容,让学生外化于心,可以将学到的内容运用到生活之中,在生活中展现接受教育的价值,实践去强化学生的道德法治意识,用知识去武装大脑。像是在“社会规则”方面,与其让学生死记硬背完成配套练习题,还不如为学生们选取一些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去上升自己对社会规则的吸收与运用,也通过这样的作业去凸显作业的价值,让学生们减少作业量的同时,凸显出学生们对知识的运用,在历练过程中逐渐掌握知识。

【结束语】对于教师而言,首先要有良好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设计、课堂把握、与学生沟通、以及积极反思和优秀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在专业知识方面,除了对本专业知识必须精通以外,还需精通其他交叉学科知识,善于收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生活化。

参考文献:
[1]宋淼.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8, v.15(06):114.

[2]罗航. 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0(18):1.
[3]钱雪荣.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 好日子, 2019(26):1.
[4]朱丽.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模式构建之初探[J]. 才智, 2020, 000(012):14.

[5]彭留英.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 成功:中下, 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