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 2

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苟小燕 ,王净 ,沈毅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贵州  遵义  563000

[摘  要]  目的 探究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方法 纳入我院2020年1月-12月实施常规急诊院内转运收治的60例危重症患者为对照组,纳入2021年1月-12月实施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收治的60例危重症患者为观察组,比较组间转运期间安全隐患的发生情况以及院内转运时间。结果 观察组转运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概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院内转运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可以有效避免转运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加快转运速度,缩短救治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 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急诊;院内转运

前言

受诊疗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医院急诊救治需要进行院内转运,危重症患者病情危急,变化快,所以转运难度较大。因此,必须不断规范并完善院内转运流程,以保证急诊患者的院内转运安全[1]。基于此,文章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究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为我院2020年1月-12月实施常规急诊院内转运收治的60例危重症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范围20-70岁,均值(45.32±1.45)岁。观察组为2021年1月-12月实施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收治的60例危重症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范围22-70岁,均值(46.21±1.45)岁。病例差异小(P>0.05)。全部患者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其中急性心肌梗死需要立即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需要立即接受外科手术送入手术室的患者;临床资料不全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急诊院内转运管理。

观察组为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具体包括:

(1)加强培训。以《危重患者转运应急预案》与《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为培训内容,定期组织科室人员集体学习,并进行考核,考核不通过者需要单独再次学习,直到考核通过。同时考核平车运送患者,考核成功方可上岗。

(2)制定转运分级评估单并以此配备转运人员。参照《急诊危重症患者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以及德国科隆大学RLS85分机制定转运分级评估单,转运设备及人员的配置结合患者实际的分级情况。评估患者呼吸、循环、意识状态等基本体征,由主管医生与N3护士共同评估危重患者的病情,并依据分级情况制定转运方案。

(3)完善急救设备。加大对包含氧气瓶、转运微量泵、便携式吸痰器、转运监护仪以及转运呼吸机在内的转运设备的资金投入,并规定同意的转运急救设备放置点。同时,要求CT室依照急诊科标准配备药品与物品。

(4)合理选择镇痛镇静药物并予以患者约束。镇静镇痛药物选择呼吸抑制作用较轻,且可控性较强的药品。使用约束手套与约束带,以免发生意外拔管等转运意外事件。

(5)制定最佳的转运路线。对转运路径进行实地考核,并统计途径路线的电梯数、人员流动量,确保所选转运路线的合理性。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SABR模式,制定完善有效的转运交接流程,杜绝发生职责模糊、推卸责任的情况。

1.3观察指标

(1)转运期间安全隐患:导管滑落、呼吸骤停、意外拔管、血压下降、其他。

(2)院内转运时间:普通病房、检查室、ICU。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SPSS21.0,利用该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百分比表示,2检验;P<0.05说明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转运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比较

见表1,观察组转运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概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转运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比较[n/%]

组别

导管滑落

呼吸骤停

意外拔管

血压下降

其他

发生率

观察组(n=60)

1(1.67)

1(1.67)

0(0.00)

1(1.67)

1(1.67)

4(6.67)

对照组(n=60)

3(5.00)

3(5.00)

2(3.33)

3(.005)

4(6.67)

15(25.00)

χ2

7.566

P值

0.006

2.2院内转运时间比较

见表2,观察组院内转运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显著(P<0.05)。

表2 两组患者的院内转运时间比较[±s/min]

组别

普通病房

检查室

ICU

观察组(n=60)

20.32±2.43

14.52±1.97

25.37±3.14

对照组(n=60)

22.53±2.01

16.75±1.27

28.26±2.47

t值

5.248

7.370

5.603

P值

0.000

0.000

0.000

3讨论

急诊危重症患者的器官功能损伤严重,存在病理性和生理性障碍,必须以有效的循环、呼吸以及气道管理等生命支持措施展开救治,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延缓患者的病情。受标准化分级转运流程的影响,转运操作的有效性与规范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有效减少了转运风险事件的发生,优化了急诊资源,提升了转运效率

[2]。同时,标准化分级转运流程要求急诊护理人员不断强化自身的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以此树立护理人员的批判思维,可帮助护理人员加深认知,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预见性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保证急诊转运救治工作可以有条不紊的展开,确保自身突发事件应急能力与处理能力的提高,全方位保证转运安全[3-4]。结合文章的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转运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更低,且转运时间更短。由此可见,标准化分级转运流程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的积极作用。

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可有效避免转运安全隐患的发生,加快转运速度,缩短救治时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姜国莹,安博,彭晶,等.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对急诊妇产科危急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影响[J].现代医院,2021,21(12):1901-1903.

[2]陈双节,李贤连,李乐.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在ICU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21,38(10):16-18+69.

[3]祁学峰. 基于校正MEWS评分构建术后患者院内转运分级方案与应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21.

[4]黄丽霞,陈丹丹.基于标准化分级的转运方案对急诊患者院内转运时间及不良事件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1,7(14):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