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法在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5
/ 2

PDCA循环法在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姚国秋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龙潭镇卫生院 655417

摘要:目的:讨论PDCA循环法在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入选阶段是2018年3月——2020年1月,研究对象是我院抽取的病情处在危急的患者90例,严格执行随机分组原则,划分两组实验组(45例)和参照组(45例),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法,参照组采用常规危急值管理法,对比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检验结果汇报时间、临床干预实施时间、抢救成功率)。结果:实验组的检验结果汇报时间、临床干预实施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讨论:PDCA循环法应用优势较好,在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的实践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PDCA循环法;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应用

引言:PDCA循环法,最早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创建的概念,包括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处理)四个步骤。危急值(critical values)最早兴起于美国临床学界,是指临床各项检验指标,证实患者处在生命体征处在十分危急,如果医生根据各项检验数据,围绕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病情趋于可控化,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及质量,否则引发的后果不堪设想[1]。PDCA循环法既能改善检验危急值管理水平,又能强化所有医疗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有着较高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本文依据我院选取的90例病情十分危险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浅谈PDCA循环法的实践效果及应用价值,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借鉴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18年3月——2020年1月)、研究对象(我院病情处于危急值状态患者90例),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划分两组(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5例)。实验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21~76岁,平均(62.41±7.31)岁,电解质危急值(10例)、血常规危急值(12例)、凝血功能危急值(13例)、心肌酶危急值(10例);参照组中男(21例)、女(24例),年龄23~79岁,平均(62.83±7.42)岁,电解质危急值(12例)、血常规危急值(11例)、凝血功能危急值(8例)、心肌酶危急值(14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研究获得院内伦理委员会准许。

1.2研究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危急值管理法,具体做法是检验人员观察出危急值,第一时间内向上级进行汇报,明确检验数据准确性后,密切配合临床医生工作,期间将所有数据采取文件书写方式详细记录下来,

实验组于参照组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法,具体做法如下:(1)计划管理:打造一支高水平、高效率的PDC管理团队[2],从检验科和护理部中各选出1名组长和2名副组长,定期组织危急值管理会议,根据危急值管理的实际情况,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以检验数据结果为例,若是其准确性差,需要综合考虑各因素,包括检验报告漏项、少项、人工失误等。(2)实施管理:围绕各种问题,进一步加强讨论,立足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危急值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严格杜绝专业能力不高及工作失误情况;做好对危急值管理的宣传和推广,使所有人员认知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组织相关理论及操操作流程的专业培训,采取理论培训与实践环节有机结合的方法,明确各工作人员职责及分工,若是出现突发状况,及时展开相应的危急值管理工作。(3)检查管理:价钱对危急值管理工作的监管,经过有效的检查、考核、管控,将临床检验数据及时反馈到质量管理小组。(4)管理管理:针对总结的问题及不足,创建有针对性、目的性的改进和调整措施,严格防范管理[3]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的检验结果汇报时间(min)、临床干预实施时间(min)、抢救成功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人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χ2检验;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t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的检验结果汇报时间和临床干预实施时间比较

实验组的检验结果汇报时间、临床干预实施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P<0.05),详见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的检验结果汇报时间和临床干预实施时间 [(±s),min]

组别

例数

检验结果汇报时间(min)

临床干预实施时间(min)

实验组

45

25.13±8.32

18.32±4.53

参照组

45

38.26±10.54

36.65±7.78

T值

-

6.559

13.658

P值

-

0.000

0.000

2.2 两组的抢救成功率比较

实验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详见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的抢救成功率比较 [n,(%)]

组别

例数

抢救成功

未抢救成功

抢救成功率

实验组

45

43(95.55)

2(4.44)

43(95.55)

参照组

45

35(77.77)

10(22.22)

35(77.77)

χ2

-

-

-

6.153

P值

-

-

-

0.013

3讨论

针对危急值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有着高度的综合性、系统性,各项环节操作繁琐复杂,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对此既需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人员又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及素质。PDCA循环法应用中,危急值,又叫做紧急值,根据实际的管理状态,需要分析问题及不足,创建规范管理体系,各部门及员工应明确分工,强化工作职责[4-5];在注重评估流程时,还要围绕问题提出针对性应对方案,实现对管理效果的优化。因此,PDCA循环法与常规应急值管理模式相比,不仅保障检验数据准确性、缩减检验报告传输时间,而且降低工作失误概率、给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本次研究中,实验组PDCA循环法管理与参照组常规危急值管理相比,检验结果汇报时间、临床干预实施时间、抢救成功率指标改善显著(P<0.05)。

综上所述,PDCA循环法管理能够提升检验数据准确性,又能显著缩短检验时间,对改善患者抢救效果和预后情况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邬红珊.PDCA循环法在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13):145-147.

[2]张蓉蓉.PDCA循环在医院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5(08):101-102.

[3]刘莹,李娜.PDCA循环法在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中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06):22-24.

[4]张爱爱,严荣荣.PDCA循环在住院患者检验危急值管理的应用[J].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2019,07(03):190-192.

[5]田文武,张波,曹志刚,池末珍.PDCA循环管理在提高检验危急值通报率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3):1948-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