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与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临床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8
/ 2

补阳还五汤与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临床作用

张莹,杨英昕,王丹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13

摘要目的分析补阳还五汤与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共8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针灸。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肢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下肢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对于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治疗效果确切,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肢体功能和提高生活能力。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临床作用

中风发病急快,有局灶性脑功能缺失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病情进展迅速,治疗困难。其主要特征是发病迅速,有局灶性的脑功能丧失,或有弥漫性的脑功能减退,其临床症状以偏瘫、言语功能障碍、工作能力下降,后遗症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中风偏瘫后遗症会对病人的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造成他们的焦虑,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的治疗方法效果欠佳[1]。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偏瘫后遗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联合针灸,可进一步提高效果。本研究分析了补阳还五汤与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临床作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共8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61-78(65.45±2.45)岁。观察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61-79(65.13±2.01)岁。两组统计学比较显示P大于0.05。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方剂:川芎、当归尾、赤芍、桃仁、地龙各10克,红花6克。每日1剂,每日2次。加减原则:言语不利的患者加石菖蒲、远志、郁金各10克;肢体感觉冷的患者加泽泻、茯苓、薏苡仁、防己各10 克;肢体麻木的患者加半夏、陈皮、茯苓、胆南星9克;小便失禁可以加用肉桂、益智仁、五味子、桑葚蛸、山茱萸等各10克。腰膝酸软加杜仲10 克,续断10克,桑寄生10克。

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针灸。主穴为手足三阳经。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搭配神门穴、金津穴、玉液穴、足三里、通里穴;上肢障碍搭配外关穴,手三里穴,肩前穴;下肢麻木加用阴陵泉穴、足三里穴;动作迟缓加足三里,阳陵泉穴。肢体痉挛加申脉、跗阳、照海穴;口角偏斜加颊车、地仓穴。采用采阴补阳法,取气后留针,30分钟一次,一天一次。

两组均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肢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在SPSS22.0软件中,计数x2统计,计量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肢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P>0.05,而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肢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改善,而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下肢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肢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时期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下肢功能

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观察组(40)

治疗前

15.13±4.91

14.25±3.28

61.12±2.21

治疗后

7.56±1.21

28.19±3.40

92.13±2.13

对照组(40)

治疗前

15.24±4.78

14.45±3.56

61.20±2.22

治疗后

9.56±2.56

24.12±3.34

81.45±2.12

3讨论

在西医看来,中风是因为血液粘稠度升高,导致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导致血液流动的缓慢。最后造成脑部供血不足,影响脑神经功能,造成口齿不清、患侧流涎、口眼歪斜、肢体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后半年还会出现痴呆、口舌歪斜、麻木、偏瘫、言语功能异常等情况。中风后遗症是本虚标实,而在临床上,最常见的是气虚血瘀,因此,在治疗中风时,应从“从气论治”的“从瘀论治”入手,做到标本兼顾,气血同治[2]

补阳还五汤以益气活血为主,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对缺氧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改善血小板电荷分布,抑制血小板聚集;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等具有显著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血小板、抗纤维蛋白生成、提高纤溶酶活性、有效延长凝血酶还原时间等功效[3]

中风多犯于阳明经,阳明经以多气多血为特征,阳明经的气血运行顺畅,可以帮助人体迅速恢复气血。按照经脉的运行,可以选择手足阳明经的经络,疏通经脉,疏通气血。辅助水沟、哑门穴等穴位加减辅助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针灸对神经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以促进脑组织的修复,促进脑细胞的活跃,调整神经元的功能,还可改善血液循环[4]

对于中风偏瘫后遗症的病人,采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既可以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又可以减少治疗费用,减少患者的负担。与传统的西医相比,补阳还五汤+针灸可以从多个方面改善病人的症状,两者结合,优势互补,疗效显著[5]

综上,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对于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治疗效果确切,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肢体功能和提高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小华,陈松,江云蓉,李丽. 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总结[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20):217-219.

[2]王申林,张海超,刘俊佳,李海音.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内服治疗中风后偏瘫后遗症的临床研究[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18):48-50.

[3]郑全成,刘建浩,张宇.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对Hcy、BDNF的变化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1,39(03):47-50.

[4]米晓峰,吕玉娥. 针刺夹脊穴为主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观察[J].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1(04):279-281+309.

[5]谢蕴卓. 补阳还五汤联合温针灸对中风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J]. 海峡药学,2020,32(07):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