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医疗发展及价值链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2
/ 4

 数字化医疗发展及价值链探讨

刘东海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200433

摘要:数字化医疗是全球随着计算力成本逐步下降,远程通信技术大幅提升,医疗体系服务能力与日益增长的需求矛盾加剧的情况下,基于医疗检测和影像设备、数字化技术、网络构架的医疗服务支持体系,特别在COVID-19疫情期间由于医疗资源整合需求获得进一步发展机会。本文梳理了数字化医疗的发展现状,并结合中国现状就其价值链(包括:数字医疗开发企业、医疗机构、医生、患者等方面)各环节价值及作用就行了讨论,希望对行业的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思路,并逐步使医疗更为智能化,使更多人享受到高质量诊疗服务。

关键词:数字化医疗;价值链;医疗发展

一、引言

数字化医疗是基于网络技术、现代计算技术和知识工程,面向社会全面医疗服务和医疗信息的系统。充分把IT技术应用于医疗保健行业,将整个社会的医疗保健资源和服务,如医院、专家、远程服务、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社区医疗、药品供应厂商、数字医疗设备供应商等进行整合,以提高整个社会医疗保健服务的运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二、数字化医疗的基本特征

数字化医疗的基本特征有医疗设备的数字化、网络化;医疗业务的信息化、医疗服务的个性化。

医疗设备的数字化即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与传输等过程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在计算机软件下工作的医疗设备,可将所采集的信息进行存储、处理及传送。[1] 网络化则是指可以实现医院内部及外部设备资源的共享、影像及文档资料的传输;在远程医疗方面,可以实现远程教学、电视会议、远程会诊与手术、网上查询求助,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信息化即管理者可以通过网络随时了解医疗业务工作情况,使医疗系统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同时,医院可以随时为病人提供各种所需信息。医疗服务的个性化可以通过网络预约、挂号;无需在检查部门等候检查结果,各种诊疗影像和数据通过网络直接传送到主治医生,医生可及时、准确地对病人做出诊治。基于互联网、有线电视等的私人医疗保健服务和公众医疗咨询服务,将随时提醒大众进行身体检查、预测某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向病人推荐新的治疗方法,使其可以足不出户享受个人医生的医疗保健服务。

三、数字化医疗的基本结构

数字化医疗基本结构可归纳为四个部分,即数字化的医疗设备,数字化设备构成的网络和网络之上的远程医疗系统。

(1)数字化的医疗设备:构成数字化医疗设备的主要部分,如 C T 、M R 、C R 、D R 、ECT 等。这些设备有符合DICOM3.0 标准接口,可直接从数字接口采集图像及检测数据。

(2)数字化设备构成的网络:1.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是数字化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使临床科室更加方便快捷地处理和利用各种临床医疗数据,如病人医嘱、病程记录、药品情况、检验结果、医疗费用等。

  1. 医学图像的存档和通讯系统PACS 使临床医师能迅速、准确地获得所需的医学影像信息及其相关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病历资料、病情记录、临床检查(检验)、报告、治疗记录等信息,并能查询与该医学影像相关的多种影像设备图像信息,以便对医学影像做全面综合分析,做出明确诊断,拟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3. 放射科信息系统:主要是用于放射科室管理、病人安排、照片检索、记录等。完整的 RIS 包括从病人进入放射科开始的一切文本信息记录、放射科的日常工作管理、病例的统计以及科研需要。

(3)远程医疗系统:远程医疗包括远程医学教学、远程医学情报检索、远程

会诊和远程预防医学教学等。

四、数字化医疗的优势

数字化医疗可以在多个方面对医院提供的服务质量及其运营模式有一个质的飞跃。实行数字化医疗以后,医院将不仅仅是一个看病的场所,还是集医疗、保健及健康咨询为一体的服务型机构。从根本上改变了医院的经营模式,也带动了医院经营理念的转变,使医院从原来只注重设备及医疗水平,转为既要注重设备及医疗水平,又要注重医院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2]

医院管理者可以实时、准确地获取来自全院各方面的信息,及时将本院的各项管理调整到最佳运行状态。全院实现无纸化办公及无胶片存储,大大降低了医院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病人可以省去在医院排队挂号、划价、检查及取药的时间;可以选择自己信任的专家来诊治;可以在家中向医生做健康咨询;可以随时得到医生的健康提醒。

医生还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当天病人的流量;电子处方和电子申请单也大大简化了医生的开单过程;利用先进的数字化诊疗设备进行的影像检查数据准确,还可通过网络及时传输到诊治医生手中,不仅对病人能做出及时诊治,而且对复查的病人尤为有利。远程会诊及远程监护可以使医生实现足不出户的行医,医生的才能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同样数字化医疗也赋予了医院日常教育和科研新的内涵,开辟了新的途径。

五、数字化医疗现状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的生活,包括医疗健康进入数字化时代,相应的是数字城市、数字健康、数字医疗,进而是智慧城市、智慧健康、智慧医疗。从定义和发展路径来讲,首先是数字化,进而是信息化,进而是智慧化。从涵盖关系上讲,数字化包含了信息化和智慧化。

(1)数字化:现代计算技术与医疗设备的结合数字医疗在中国的提出最早应该是上世纪 90 年代末期,以东软为代表,其旗下医疗相关业务成立的公司名为“东软数字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在 2000 年提出“数字化医院全面解决方案”。[3] 彼时,医疗设备从传统的模拟装置开始转入数字化。继续追述国际发展历史,数字化医疗出现的典型代表应该是以 CT(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断层扫描成像)为代表,把数字化的计算技术引入常规的放射成像,人类开始进入“数字化医疗”时代。此后,常规脑电图、心电图都开始数字化,以及 MRI、DSA 等目前重要医疗诊断设备,都是数字化医疗发展的结晶,为人类打开了更宽的视野,从更高的角度来提高医疗健康水平。

(2)信息化:数字化的输出更为广泛的应用设备的数字化,使得信息化成为可能和必然。在上世纪 90 年代末期,全球的医疗信息化发展风起云涌, 最早是把其他行业的成功信息系统移植到医疗领域,如把 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移植到医院,成为 HMIS(Hospit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后来简化为 HIS -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成为今天国内医院的标准基本信息化系统。之后发展迅速的是医技科室应用软件系统,如 PACS、LIS。以 2012 年的数据为例,我国就有 PACS 厂商(包括中外)300 多家。有跨国公司的 GE、Philips、西门子和柯达、富士、爱克发等,把国际上各类最先进的 PACS 系统拿到中国,给中国的医院用户洗脑。也有不断进取的国内信息化厂商,如东软、华海等,凭借强劲的努力在 PACS市场占据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特别是基于本地化服务,能更了解客户需求,更快速响应客户的要求,获得更多的青睐。

(3)智慧化:对于信息的有效处理、利用,获取知识指导实践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仅仅能够把模拟的信息电子化,也不再仅仅满足于能够方便地存取数据,而是更希望这些数据带来的信息能够被有效利用,提炼出知识,指导医疗健康服务。因而,智慧城市、智慧健康、智慧医疗成为热门话题。国家也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智慧健康和智慧城市建设。以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ICU CIS)为例。重症监护科是医院最为挑战的工作环境之一,信息量大),响应速度要快),干扰信息多,呈现方式各异。

据美国 Medicare and Medicaid 的统计数据,重症监护室的医生在这样的工作环境和信息压力下,每 100 条处置就有 1 条出错。这种情况下,ICU CIS 能很好地降低医生周围信息的复杂度,提高医生获取信息的质量和速度,并辅以智能提醒功能,大大降低了医生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最为重要的是,降低了医生处置的出错率,挽救很多生命。ICU CIS 的原理很简单,就是把所有的复杂信息源,包括来自设备的(如监护仪、呼吸机、心电图机、脑电图机等)以及来自信息系统的(如 HIS、PACS、LIS、EMR 等)的信息集成到一个系统内,再把信息细化、分类、归纳、整理,从而使得信息以最小信息单元的形式有序化。最后,以各个不同的使用者需要信息的内容以响应的形式呈现给各位使用者。

六、我国数字化医疗的现状与价值链分析

我国数字化医疗的建设刚刚起步,而数字化医疗的特点是要把占医院业务总信息量 80% 的临床资料信息化,并以医学图像的存档和通讯系统 (PACS )予以核心技术支持。但人们对数字化医疗的认知程度不够,加之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限制,妨碍了推行程度。全国现有1.6万所医疗机构,数字化系统初具规模的医院不到1/3,真正完整的更少。调查研究认为,标准化是阻碍我国数字化医疗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目前运行的 HIS 产品中,非标准化通讯接口问题严重,开发商和医院在建设HIS 时没有参考相应的国际标准 (HL7 ),只注重单一的 PACS 和 HIS 运作。医院业务流程无标准、共享数据无标准等原因造成 HIS 低水平重复开发,难以移植推广,数据难以共享等问题对数字化医疗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潜在危害。提高对数字化医疗的认识医院管理者应加深对数字化医疗的了解,使数字化早日实现成为可能。

由于数字化建设是一项资金、技术和知识密集性的高科技工程,必须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作后盾。目前,在数字影像的采集、显示、远程医疗等方面,我国尚没有相应标准,因而数字化医疗在工作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难以得到保证。应尽快建立起适合我国数字化医疗应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电子病历、医学图像系统和远程医疗的发展更需要加强医院标准化的建设。医疗培训软件的实现和维护以及不断更新的数字化设备操作和保养,专业性要求都较高,需要有一批技术精、素质高的工作人员,并且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培训技能。

《Performance Effects Related to the Sequence of Integration of Healthcare Technologies》一文中对医疗技术和产品整合进行了描述,通过病例组合指数、患者平均成本和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数在成本和效果上阐述了其对医疗效果的影响;胡新平、张志美和蒋葵等在《数字化医院建设的体系结构研究》中通过分析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发展,探讨了数字化医院建设多层体系结构,提出以医院诊疗业务为核心构建的数据存储中心和五大业务平台的应用框架。通过相关国内外文献,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指导构建我国数字化医疗产品体系。

整一个医疗价值链包括:数据提供方、数字疗法开发企业、数字疗法运营、医疗机构、医生、患者、医保支付方(政府或者保险)等方面各环节价值及作用。那么实质上整条价值链就是把数字化医疗产品通过应用领域分为个人/社区医疗产品、医院医疗产品和数据提供方(第三方)等三类。

个人数字化医疗产品又包含体征信息搜集、健康建议和查询、医患对接交流。体征信息搜集一般是通过硬件搜集患者的体征信息,包括血压仪、体温计、心电仪、血氧仪、血糖仪、胎心监护、脉搏仪、睡眠检测仪等,对运动、姿态、血压、血糖、血氧、心率、心电、体温、脉搏和体重等人体体征参数以及气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参数实时监测,并实现对检测数据的可视化管理与反馈,供用户查看和参考。

健康建议和查询是根据用户输入的信息包括体征信息、疾病史、过敏史、饮食情况和运动情况等,医生给出合理性建议,包括运动量、饮食、药物服用和医院药房的选择等。并提供给用户一些查询功能,如一些重要体征指数计算查询、疾病检索、药品检索、化验单检索、医院、医生和药房信息的查询等。医患对接交流主要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交流的平台,包括患者和患者的病情交流、医生和医生的业务交流、医生的随访跟踪、患者的咨询求助及医生的解决应答等。

医院数字化医疗产品主要包括患者医疗流程服务,临床信息系统,数字医疗设备,基础设施智能化系统,医疗信息安全。

患者医疗流程服务的主要功能为帮助患者通过便捷的方式使用更少的时间和精力完成整个医疗的流程,并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包括:预约挂号、预付费、查询、护理呼叫和病患关系等。主要用户是患者,目的是改善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体验。临床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帮助医护人员在医疗行为过程中更容易获取病人信息,获得准确的结论,能够更方便地给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包括:电子病历、医院信息系统、临床知识库、影像归档和通讯系统、护士工作站等。主要用户是医护人员,目的是改善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体验,并提高医疗效率和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等。

数字医疗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将一些医学信息进行数字化展示,丰富了医学信息的内涵容量和医生的诊断技术。数字医疗设备包括从一维信息的可视化,如心电(ECG)和脑电(EEG)等重要的电生理信息;到二维信息,如CT、MRI、彩超、数字X线机(DR)等医学影像信息;进而三维可视化,甚至可以获得四维信息,如实时动态显示的三维心脏。基础设施智能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其他数字化医疗产品提供基础服务,使医疗行为能够更为顺畅的执行,包括:无线网络设备、门禁管理、多网融合系统、数字化手术室、智能呼叫应答系统和ICU探视系统等。医疗信息安全的主要功能为保证其他数字化医疗产品的安全运行,以及保障整个医疗行为的安全执行,包括:电子认证系统、机房环境及系统监控系统、特权账号管理系统和防统方系统等。

随着医疗数据大量的产生,为了充分挖掘潜藏在数据中蕴含的价值,将零散的数据进行整合,充分利用每个个体产生的医疗数据,打破医疗数据信息孤岛的现状,以及满足医疗数据的分享和买卖需求,催生了国内外一系列医疗数据交易平台的出现。[4]

目前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医疗数据共享平台有中央在2010年拨款,将12家医院作为中心建立起来的湖北省级远程平台。远程会诊系统通过覆盖湖北省省内医疗机构、与其他省份大的远程医学平台联动,逐步覆盖全国医疗,实现各个省份可以对国内的医疗资源共同利用、让医疗资源产生的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整个平台包括远程医学信息系统、通讯网络系统两个子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将已经步数完毕的湖北省卫生信息专网作为基础,采取质量服务技术建成湖北省远程医学网。将各下级医疗结构以高于4M的带宽连入带宽20M的主干网络中,同时可以支持采用不同的互联网接入方式接入,可以通过防火墙技术来进一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除此之外还有上海的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牵头建设上海市级医院临床信息共享项目,目前属于国内涉及范围最广的一个医疗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了对上海市内38家医疗机构的覆盖,也是国内最大的医疗档案信息资源库,通过这个平台,就医的患者只要使用医联卡在加入了平台的38个医疗机构内任何一家就医,便可实现在不同的医疗机构对就医患者查询到在其他医疗是机构就医产生的诊疗档案、相关医学检查结果的报告或者医学影像,医生便可以根据患者在其他医疗机构就业时的检查结果和其他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用药方案、诊疗方案来辅助作出该患者的诊治方案,在提升医生诊断速度的同时也保障了医生诊断的准确性。其中医联工程影像数据中心采用了B/S结构C/S结构两种方案的设计来保障终端的使用用户可以快速查询到系统中存储的影像数据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影像共享方案严格参照医疗信息系统集成规范、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 3.0及卫生信息交换标准7来进行设计,所以只要参照严格遵守了数据中心的要求来接入影像数据共享平台的医疗机构都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图像信息的分享和查看。

七、结语

随着数字化医疗的推广,将使医院的服务对象由患者扩展到整个社会,服务性质也由“有病求医”到终身医疗保健计划和服务;整个社会的医疗保健体系也会进一步完善,医生和社会资源充分共享。通过调研我国数字化医疗产品现状,对现有数字化医疗产品信息进行整合构建和研究,分析当前我国数字化医疗产品的现实水平以及价值链,然后按照功能分析个人医疗产品、医院数字化医疗产品、医疗数据平台。通过研究建立我国数字化医疗体系框架,为改造和构建国家或区域性数字卫生体系做出贡献,为我国数字化医疗发展方向与思路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任宇飞,奈存剑,庹兵兵,熊梦园. 我国数字化医疗技术体系基本框架研究[J]. 中国医院管理, 2018,38(11):59-60+63.

[2]闫景卉. 数字化医疗质量管理实践与评价研究[D].河北地质大学,2017.

[3]孙丽君,徐勇勇,刘运成,黄天纳,孙顺,孟群,胡建平. 数字化医疗基本要素与应用系统体系架构构建[J].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5,12(06):580-586.

[4]范义东. 未来医疗发展趋势——数字化医疗[J]. 中国数字医学,2008(05):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