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继发性压力性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2
/ 2

脑出血患者继发性压力性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尉丽花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脑出血人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为采取预防护理措施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于医院治疗的90例脑出血人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人的人口学资料、合并症及生化结果,使用Braden量表对其进行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每日观察病人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情况直至其离开急诊科,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急诊脑出血人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90例急诊脑出血人中发生压力性损伤15例(16.67%),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的入急诊时间、白蛋白水平、Braden量表总评分、营养状况评分、摩擦力和剪切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raden量表总分低、白蛋白水平低是急诊脑出血人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出血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在住院护理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影响因素。

关键词:脑出血继发性压力性损伤影响因素

引言

脑出血患者发病凶险,常因缺失部分颅脑神经功能,伴随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需长时间卧床,仅有不到20%的患者在6个月后能够恢复生活自理,卧床期间因长期压迫肢体和躯干,部分组织缺血、缺氧,极易产生压力性损伤(PI)。近年来,脑出血的诊疗已取得较大进展,且国内外学者仍在努力探寻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压力性损伤一直以来是护理领域的难题之一。由于脑出血患者各种反射能力下降,皮肤新陈代谢降低,一旦发生压力性损伤,创口修复较为困难。因此,明确影响脑出血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关键因素,对制订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尤为重要。本研究对9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着重对影响脑出血患者继发压力性损伤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旨在为临床开展相关防治压力性损伤发生提供实验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我院接受留观或住院治疗的90例脑出血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4例,女26例,年龄65~90岁,平均(77.35±5.53)岁。纳入标准:入急诊治疗时间>24h;年龄≥65岁;Barthel自理能力指数评定<60分。排除标准:病情危重限制翻身者;原有皮肤异常者;临终病人。所有对象每2h翻身1次,在急诊科接受治疗期间均进行统一的PI预防护理干预。

1.2方法

本研究从设计、实施、资料收集等方面采取了严格质量控制措施,对收集数据的神经外科护士进行统一的考核和培训,确保资料收集的完整性。所有患者的资料均经过计算机系统查询,保证真实可靠。

1.3观察指标

入组病人PI发生情况;2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2组Braden量表评分比较;急诊脑出血人PI的危险因素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入组病人PI发生情况

90例病人中有15例(16.67%)病人发生PI,其中Ⅰ期9例,Ⅱ期6例。以是否发生PI,将病人分为发生组(n=15)与未发生组(n=75)。

2.22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2组病人性别、年龄、空腹血糖、PaCO2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急诊时间、白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2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x±s)

2.32组Braden量表评分比较

90例脑出血人Braden量表平均分为(13.89±4.26)分。未发生组Braden量表总分及营养状况、摩擦力和剪切力维度得分均高于发生组(P<0.01),2组感觉能力、潮湿程度、活动能力、移动能力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2组Braden量表评分比较(x±s,分)

2.4急诊脑出血人PI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病人是否发生PI为因变量,以入急诊时间、白蛋白水平、Braden量表总分及营养状况、摩擦力和剪切力维度得分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raden量表的总分低(OR=0.289,95%CI:0.095~0.877,P=0.028)、白蛋白水平低(OR=0.296,95%CI:0.108~0.809,P=0.018)是急诊脑出血人发生PI的危险因素。

3讨论

压力性损伤缺血性受伤体制学说认为,压力性损伤的本质是部分组织长时间受压,毛细血管血流受阻造成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损坏和坏死。脑出血患者普遍存在意识障碍,对应部位及器官的运动与感觉障碍;且意识评分越低,各种运动与感觉障碍越严重,将出现肌经挛、肌腱挛缩,关节僵直、畸形等导致身体活动受限、血流受阻的情况,是压力性损伤产生的高危因素。本文研究还发现,清蛋白与患者压力性损伤的产生也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相关文献也报道低蛋白血症可加大患者产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脑出血患者机体基础消耗量增大,易出现营养失衡,消瘦的患者常会出现骨隆突处皮肤薄、脆弱等情况;同时由于代谢功能障碍,低蛋白的出现,增加了组织皮肤水肿风险。蛋白质是机体组织修复所必备的物质,营养扶持是防止压力性损伤不可缺少的关键手段。所以,对患者的常规护理要注重患者的清蛋白水平。一方面要做好患者的饮食指导保证其营养需求;另一方面发现患者产生低蛋白血症征兆时需马上向医生反馈以快速地纠正营养风险。脑出血患者普遍存在意识障碍,卧床时间较长,躯体移动受限,加之呼吸机、镇痛镇静药、糖皮质激素等的使用,如不及时的处理及干预,容易导致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本文研究发现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较高。临床中为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常要求抬高床头30°~45°。床头抬高,患者易发生躯体下滑,其骶尾部皮肤所受的压力将大大增加,也常常引起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本研究显示镇静镇痛药物的使用是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糖皮质激时,皮质类固醇药物会影响毛细血管再生和胶原合成,增加了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风险性。因此,为尽可能减少脑出血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应合理、谨慎使用镇静镇痛药物和糖皮质激素。

结束语

脑出血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与性清蛋白计数、使用呼吸机、镇静镇痛、糖皮质激素药物有关,且清蛋白计数、糖皮质激素、镇痛镇静药物是压力性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护理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上述因素,保持皮肤通风,使用保护隔离敷料,防止皮肤受损,规范化清洁皮肤,适时更换污染的尿布,使用防回渗的尿垫。尽可能预防住院期间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哲,郝九玲,徐秀静.压疮预警干预机制联合问题导向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51(12):1503-1505.

[2]董瑶,宋玲,刘均娥.心血管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9,34(24):15-18.

[3]高秀荣.压疮预警干预机制联合问题导向的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22):4184-4185.

[4]郭军平,刘改芬,鞠奕,赵性泉.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住院期间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卒中杂志,2019,14(10):1015-1018.

[5]魏万霞.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原因及防护措施[J].甘肃科技,2018,34(07):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