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的亲子交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浅谈科学的亲子交往

潘艳

册亨县百口小区幼儿园   贵州  册亨  552200

摘要儿童是振兴中华的希望,儿童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关系到我们伟大祖国的命运。[1]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在社会飞速发展的21世纪,作为家长,关注的不应该只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应受到重视。教育不再只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尤为重要。良好的亲子交往是家庭教育的基础,父母要想更好地教育子女,就需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时刻关注幼幼儿的心理的发展,才能为幼儿提供更适合的教育。

关键科学;亲子;交往

一、亲子交往的概念与意义

(一)亲子交往的概念

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父母子女关系。父母和子女是血缘最近的直系血亲,为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

亲子交往: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陪伴。

(二)亲子交往的意义

1.亲子交往有利于帮助父母及时了解到孩子的心理需要与动向,并为其提供适合的教育帮助。

2.亲子交往可以增强家庭和谐、热闹的温馨氛围,让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3.亲子交往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

二、科学的进行亲子交往

你坐在孩子身边就是陪着她吗?你和孩子说话话就是和他交往吗?亲子关系是一门科学,家长需要遵循科学规律才能融入孩子的世界。[3]家长与幼儿的交往不应局限于简单的问候和似是而非的陪伴。亲子交往是一个多方面的、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孩子就像是一块海绵,吸水性极强。无论你放什么样的水质,他都可以吸收的很快。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你随意的在上面涂涂抹抹,他也可以很直观得展现出来。孩子就像是你的一面镜子,你做什么他就做什么。所以,亲子交往过程中,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为孩子做好学习的榜样。儿童早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关系着人的一生。[4]在与孩子交往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站在孩子的世界看问题

前段时间有个抖音小视频赚足了眼泪,大致内容是一个小男孩经常给在外地的父亲打电话,一会儿说老师要请家长,因为他和另一个小朋友打架了;一会儿说是自己考试只考了多少分;一会儿说村长要拆家里面的房子了。刚开始的时候父亲都是不以为意的回答,然后继续忙自己的事。直到后来,父亲回家后发现每次小男孩在电话里说的事情都是假的。男孩哭着说自己很想父亲,但是每次父亲都很忙,所以想把父亲骗回家陪陪自己。可能在成人看来,这多麻烦,直接说:爸爸我想你了,你回来看看我。不就行了吗?或者会觉得孩子不懂事,然后批评一通,暴打一顿。但是孩子的想法却很简单——思念父亲,想要父亲陪陪自己。

陈鹤琴先生说过:只有了解儿童,才能教好儿童。[5]及时的与孩子交往,了解他内心的想法。给他提供合适的教育理念,在适当的时侯给予他帮助。父母除了是孩子的长辈,还可以是他们的朋友、玩伴。

(二)亲子交往,重在共情

来自抖音好友的分享:一位父亲给年幼的女儿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时,说到没有人买小女孩的火柴时声情并茂,将女儿完全带入故事情境中去,听故事的女儿非常伤心的哭了起来。一位父亲的上班时间与儿子的上学时间大致相同,于是父亲每天都和儿子一起起床,一起晨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陪伴孩子,给孩子做好榜样。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错过了的时光就再也找不回来,所以在能陪伴孩子的时光里请为他营造一个温暖的港湾。与他一起看喜欢的动画片、玩喜欢的小玩具,讲他爱听的故事,做他想做的事游戏,把自己当做他的同龄小伙伴,共同去寻找那简单却又很快乐的时光。

(三)给孩子播种自信,播种希望

小A在家中很少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表扬,吼骂是家常便饭,长久以后便有些自卑,总是在否定自己,明明很优秀却找不到自己的闪光点,做事犹豫不决,缺乏果断精神。小C在家会得到相对较多的肯定和表扬,性格开朗,做事果断有魄力,总是充满自信。这与皮格马利翁效应效应原理非常相似。皮格马利翁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提出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作为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做对做好的时候要给予肯定,做得不好或是做错的时候要及时引导。亲子陪伴,除了教授知识,还要给孩子播种自信和希望。

韩国的一档亲子节目中做了一个实验,叫做“视崖实验”,当孩子看到满脸微笑的妈妈在镜像前鼓励自己时,会勇敢的迈出步子,爬向妈妈。相反,当孩子看到面无表情的妈妈就在自己的对面,他却望而却步,甚至往回爬。由此可见,父母的情绪也会影响到孩子。所以,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面部带着温和的表情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每个人的笑容都想春天的阳光一样,可以温暖他人,可以让人充满自信,充满希望。

亲子交往的时光就像飘过的流年,像一杯醇厚的美酒,氤氲着一丝甘甜与清香,丝丝落落的于风中,缓缓地扑向脸庞。愿我们我们都可以在亲子交往中得到更多的快乐与美好。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家庭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书刊类)

[2]https://baike.so.com(网络类)

[3]葛操、申景玉《与孩子一起成长:亲子关系中的心理学智慧》.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7.1(书刊类)

[4]陈鹤琴《家庭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书刊类)

[5]陈鹤琴《家庭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书刊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