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双向衔接背景下幼儿数学领域游戏活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幼小双向衔接背景下幼儿数学领域游戏活动研究

李亚敏

濮阳市实验幼儿园 河南濮阳 457000

摘要:虽然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在教育形式和教育目标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但其实这两个阶段的教育也有着较多的共同点。近几年来,随着党和国家逐渐加强了对基础教育建设的重视程度,幼小衔接教育也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另外,相较而言数学学科难度较大,孩子年龄较小理解能力受限,所以幼小数学衔接课堂的高效创建也是很有必要的。基于此,本文章对幼小双向衔接背景下幼儿数学领域游戏活动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幼小双向衔接幼儿数学领域游戏活动

引言

3~6岁的幼儿正处于对知识的好奇、探索阶段,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非常强,尤其是对数学的学习。可由于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还没有建立完整,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数学活动时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因此,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还要让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一、幼儿园与小学数学教育的区别

首先,在教育内容的设置上,幼儿园的数学教学以培养儿童数数能力、识别能力以及计算能力为主;在小学的数学教育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还要对其概率统计和空间几何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行提升。其次,对教学方式的选择,幼儿园教师通常以游戏的形式为主,然而在小学中,教学方式会比较正式,如集中教学。最后,在教学目的方面,幼儿园教师主要目标是培养其学习兴趣,而小学教师则是以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

二、幼儿数学领域教育的现状

(一)没有充分地考虑幼儿实际情况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幼儿园的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并没有将幼儿当作教学的主体,而是让幼儿作为教学的客体被动地按照教师的教学计划开展有关的学习活动。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无法充分地感受到幼儿对各种教学活动的实际感受,使整体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并且部分幼儿教师过于重视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与幼儿做好相应的互动。除此以外,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构建起良好的连接,这就使数学学科的教学呈现出非常强的独立性特点,不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

(二)数学活动方式过于单一

数学区域活动的开展重在对幼儿开放性思维的培养,让幼儿具有独立思考并完成任务的能力。但是在很多实践过程中,教师仍然是活动的主角,对幼儿的引导过多,大大降低了区域活动的灵活性和趣味性。

三、幼小双向衔接背景下幼儿数学领域游戏活动

(一)开展数学类游戏活动,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大班“认识时钟”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正确感知时间。首先,向幼儿展示哪个是秒针,一起观摩它转一圈就是一分钟,分针转一圈就是一小时,然后通过转动分针让幼儿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鼓励幼儿认识整点与半点,说出整点时分针指向哪里,半点时分针又会指向哪里。教师为了让幼儿正确理解一分钟有多长时间,可以请幼儿试着在一分钟的时间内迅速画一幅画,或者试着计算跳绳一分钟内能跳多少次。通过游戏活动帮助幼儿正确感知时间,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可操作的游戏活动。因此,数学知识的游戏化可以更好地让幼儿理解数学知识,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二)科学、合理设计数学游戏,促进教学方式多元化

在开展大班“认识10以内的数”的活动时,教师以改造“萝卜蹲”的游戏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有秩序地排成几排,并让每一排幼儿记住自己的总数。然后老师向幼儿们报出一个数字,当幼儿听到教师报数时,对应数字的那一排幼儿蹲下。如教师报出数字5,这时数量是5个的那排幼儿就要一起蹲下说“萝卜蹲”,紧接着再报出第二个数字2,这时对应数字是2的那一排幼儿蹲下说“萝卜蹲”,如果蹲错的那一排幼儿要接受惩罚。这种游戏教学方式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很适合大班幼儿。通过游戏式教学,既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提升了幼儿的思维空间,还能提高他们的反应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充分体现出科学、合理设计数学游戏的价值和意义。

(三)加强对相关教材的衔接整合,提高衔接课堂的效率

对刚刚走进小学的孩子来讲,由于他们已经习惯了幼儿园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如果教师在进行幼小数学衔接课堂教学的时候,持续性地提及幼儿园所学的知识,那么学生会逐渐对学习丧失兴趣,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会下降。但是,如果教师过于追求高标准、高要求的知识讲解,就会出现所讲知识超出学生理解范围,学生也会由此产生畏难情绪,渐渐地甚至会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因此,为了有效提升幼小数学衔接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一定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结合多样化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目前的知识储备量和实际的需求。另外,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还需要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化差异完成教材资源的整合,从而设计出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以此来提高幼小数学衔接课堂的整体效率。

(四)将数学学习生活化,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信息

幼儿数学学习生活化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在设置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儿童学习的途径应具有生活性,更多的是在生活或类似生活的情景中学习,而不是在数学情景中学习。”幼儿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了解世界。日常生活中包含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机会,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比如,生活中的图形——幼儿发现,车轮是圆的,盘子是圆的,椅子面是梯形的,门是长方形的,气球和鸡蛋是椭圆形的;生活中的分类——帮助教师整理图书、玩具等;生活中的数字——自家的楼层、电话号码等;生活中的对应关系——午餐时分发碗、勺等。既能让幼儿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学习,又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五)积木建构活动,培养幼儿数学能力

教师给幼儿分发积木,并引导小组长带领大家展开活动,思考一下如何才能确保每人都分配到相同数量的积木。一开始,幼儿决定每人按照顺序拿积木,一次只能拿一个,但是发现这样速度太慢,然后便想到先分别拿,然后各自数数自己有多少积木,再进行协调。幼儿在组长的带领下,各自报出自己有多少积木,发现分别是“7块、6块、4块、3块”,于是便决定让数量最多的“7块”,分两块给数量最少的幼儿,这样两人都有了“5块”,还剩下的“6块”和“4块”,他们发现持有“6块”的幼儿分“1块”给对方,大家的数量正好相同。在这样的小组活动中,幼儿明白了可以通过加减法来调整各自积木的数量,促使大家拥有相同的积木。

结束语

总之,幼儿数学教学随着时代发展也开始呈现课程游戏化的趋势,教师要联系幼儿的一日生活,从生活场景寻找并发现数学的真谛,帮助幼儿打好数学学习基础。同时,教师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帮助幼儿理解数理知识,通过幼儿与材料的互动,鼓励幼儿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总结,从而有效地提高幼儿的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把多梅.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游戏化的实践与研究[J].新课程,2020(52):40.

[2]周屏.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趣味性低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0(23):92-94.

[3]刘凤菊,周中后.幼儿园数学趣味教学现状的观察研究[J].考试周刊,2020(91):74-75.

[4]倪敏.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00.

[5]孙月恒.关于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C]//.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2020:1688-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