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地域特色数学作业的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双减”背景下小学地域特色数学作业的实践

罗艳荣

(镇巴县泾洋中心小学 陕西  汉中  7236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学生作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布置好“双减”之下的数学作业,成为数学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师既要合理控制数学作业的量和难度,又要实现作业的有效性,达到巩固知识、掌握技能、训练思维的目的,结合地域特色开展学教结合的数学作业可谓是一条值得研究的新路。地域特色数学作业的实践与研究可以从目标设定、内容设计、作业形式、反馈评价这几个方面开展。

关键词:“双减”;小学;地域特色;数学作业;实践

引言

作业是对课堂的有效补充,也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业是折射学校教育价值观和体现专业水平的“名片”,是“教学”与“评价”相结合的支撑点,是学校、家庭、社会的连接点,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成绩的关键点。因此,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做到保质增效,势必要优化作业,提高作业质量,使学生从被迫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开展独立探究,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学生有效地完成作业有助于及时积累知识点,并把已掌握的知识点合理地转换为一定的技巧,以此培养自身的数学素质。基于此,本文拟在“双减”背景下对如何提高小学地域特色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加以探讨。

1“双减”背景下小学地域特色数学作业的必要性

教育的本质在于对人的培养,其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是学生形成学习态度和方法、构建对外界初步认知的教育,其中小学数学教育更是以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基本目的的教育。作业布置的意义在于在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巩固,并能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举一反三的应用。所以,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也应该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对作业难度、作业数量、作业内容、作业形式进一步优化,在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休息权利的基础上,达成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目的。在“双减”政策的推行下,一线的小学数学老师更应从教学目的着手,优化教育过程中的作业布置和安排,贯彻和落实“双减”政策;在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在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逻辑思维体系,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双减”背景下小学地域特色数学作业的实践

2.1增强课后作业的趣味性

在“双减”政策落地之后,为了可以进一步降低作业带给学生的负担,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增强课后作业的趣味性。实际上,兴趣是学生学习新事物的基础,也是最好的导师。在学生表现出对未知事物的兴趣之时,则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而反复、机械性的作业,会让学生记忆出现倦烦感,长此以往会使他们产生抵触的心理状态。富有乐趣并新颖丰富的作业形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下积累知识。因为小学生本身年龄较小,且充满活力,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外界因素的刺激会直接引起他们的注意,所以,在数学作业形式的设计上一定要具备灵活性、创新性及趣味性等元素,借助多种方式,在课后作业中融入各种寓意。

2.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作业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能够反映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依然存在的问题。通过完成作业,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同时可以举一反三,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理想预测,学生能够有效地通过数学作业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拥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大多数的学生对数学学习仍存在较强的抵触和排斥心理。小学高年级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更希望学生能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多元化解答。但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作业模式仍然较为单一,数学作业设计依然以现有知识为主,无法做到有效的课外延伸,单调抽象的数学理论概念无法满足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数学学科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又需要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其数学思维。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将概念和实践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例如,在教学完“数据的分析和表达”这一章节后,教师应从理论和实践出发,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理论重视数据的分析,实践则重视如何正确地表示收集的数据,可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将实践和理论知识相结合,以最具直观性的表达,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另外,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实践和理论应用的程度和表现进行课后总结,并以此为基础不断优化和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事实上,提升小学生实践能力最直接的方法,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强化其学以致用的观念,并能以数学的角度观察身边的事物,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表达生活问题。

2.3应用型作业布置,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应用型的科学,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习惯的养成、逻辑思维的建立,都是围绕着能帮助学生有能力解决以后生活与学习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而设计的。在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中,更应该强调作业的应用属性。与传统作业中的应用题所不同的是,在“双减”背景下的应用型作业布置,应该更贴近生活,切切实实与学生的自身生活密切相关。例如在学习了“认识时间”这一章后,可以安排学生制订计划,规划自己的时间,让自己的时间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学习了“加减乘除”的运算后,可以安排学生去适当购物,并自己计算应付的金额;在学习了“认识图形”一课后,可以安排学生设计窗花,美化家里环境;在学习了“认识方向”一课后,可以让学生自己绘制地图,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这一类型的作业布置,能够更充分地体现数学这一应用型学科的教学本质,也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更有帮助。且学生对此类作业不会产生较大的抵触情绪,也满足了“双减”背景下的基本作业要求。当然,这一类应用型作业的布置更考验教师对生活的观察,只有教师做到了观察生活、热爱生活,才能更好地带动学生去热爱他们自己的生活。

2.4布置生活化的作业

数学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是教材中的定义、公式等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所以小学数学教材往往会从生活化的场景入手,以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按照同样的思路布置作业,以生活为主要背景,对作业中单纯的数学问题进行转化。教师要注意观察生活,有些生活中的问题需要用数学解决,教师可以将这些场景记录下来,转化成作业,结合各章节单元的内容进行设计,让数学作业以一种具象化的形式展现出来。

结语

小学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需要考虑学生的基础水平和接受能力,考虑教学的重点内容和目标要求,考虑作业的类型,考虑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时间,按照“双减”政策的要求进行创新,对作业进行优化,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习题,用丰富、有趣的内容和形式吸引学生,提高数学作业的质量和数学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早热木·阿不都.“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研究[J].世纪之星(小学版),2021(8):53-54.

[2]王伟.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策略[J].辽宁教育,2020(11):54-55.

[3]黄志峰.“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改革探索[J].文渊(高中版),2021(7):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