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数民族地区班级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班级管理

周雅娴

冕宁县泸沽中学校

摘要:少数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局部,受到了党中央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班级管理工作有其重要性和特殊性。特别是近些年,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工作。本文重点研究了少数民族地区班级特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善的措施。

关键词:少数民族 班级管理

一、少数民族地区班级特点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学生家境较为贫穷,学校教学设备及教学环境不及发达地区,每个班级的学生至少包含了两个民族,同学之间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习惯差、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排他性、自卑感、或者民族优越感等。

二、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班级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少数民族地区因落后引发的学生基础薄弱及学习习惯差等问题

许多少数民族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甚至有的学生来自极为贫穷落后的偏远山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开展相对落后,学校资金短缺,教学设备以及师资力量相对匮乏。通过调查发现,一方面,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视野不够开阔,思维不够灵活,再加上基础较差,部分学生即使学习非常努力刻苦,但是成绩任不理想,不断的努力却看不到成果,长此以往容易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另一方面,由于经济较落后,部分学生的父母都选择长年在外打工,无法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通常孩子由家中爷爷奶奶或哥哥姐姐代管,但由于老人年纪大、哥哥姐姐年纪太小对孩子没有威慑力,也不会教育,导致部分自制力差的学生不认真学习、贪玩,学习成绩不断下滑,许多坏习惯不断出现。

2.民族差异导致班级凝聚力减弱

少数民族地区班级内学生有不同民族,其生活环境、语言交流、衣食住行、习俗等方面都略有不同。少数民族生活环境单调,培养了他们豪爽、坦诚的性格,这样的性格一方面有利于他们建立较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不利于他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控制自身的情绪。会出现本民族学生抱团形成小团体的现象,特别是在发生冲突时表现尤为强烈,这不利于保证民族团结,同时这种分帮拉派的现象也会削弱班级凝聚力,影响良好班风学风的建设。

3.家长的封建迷信与教育教学管理的冲突

由于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较强,导致部分少数民族家庭及学生封建迷信思想强烈,经常会有少数民族家长在学生上课期间为了家中“做迷信”,给学生请假,甚至有的请假好几天,这样做容易导致学生请假回来后学习跟不上,十分耽误学生学习。但是这是他们的风俗,是他们认为比学习更重要的事,又必须尊重,只能尽量劝家长缩短请假时间。学校对学生的仪容仪表要求中是不允许学生佩戴耳环、项链等首饰的,但是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因为宗教信仰而佩戴项链,而且不能摘下来,这无疑与学校的管理规定发生了冲突,给班级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三、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班级管理问题的措施

教师在组织日常的教育中,应该重视对少数民族心理的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环境。充分结合当地的民族风俗习惯,通过换位思考、角色互换等方式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班级管理问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工作观念,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新世纪教学大纲的重要内容之一,表达了我党对学生思想工作教育的重视程度。学生教育教学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那么,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管理工作。身为班主任,就不能心存差生观念,这不仅有悖于教育理念,更有可能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我们的爱心要撒向全体学生,尤其是要尊重少数民族的不同的文化习俗。放大学生的优点,激发学生上进的潜力,自主去掉身上的不好的习惯。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问题,防止学生产生严重的自卑、不良心理,及时的满足少数民族学生的情感需求,防止学生产生负面的情绪。经常深入的与学生谈心、交流、及时有针对性的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班级管理中应该注重营造和谐平等的教育教学环境。应该结合少数民族学生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其在文体方面的特长,开展相应的班级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重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在班会课或者班级活动中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欢度节日的平台,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要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班级管理工作中,要确立“成才先成人,树人要树魂”的教育理念,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开展教育,以主题班会课为主阵地,辅以有意义的文体活动,树立正确观念,让学生接纳不同民族差异,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有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就能于无形中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而一个班级的良好班风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形成,班主任老师可以通过构建班级文化活动,来促进良好班级风气的形成,以达到构建属于自己班级的具有独特特色的班级文化的目的。

3.熟悉少数民族文化习俗,更好地促进学生融为一个整体

少数民族地区班级的学生由多个民族构成,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深受本民族文化习俗的影响,如果班主任或汉族同学对他们的文化习俗不了解,往往一个不经意的举动或一句话就会触动其敏感的神经。熟悉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包含接纳不同民族的风俗特点,利用这些差异,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好学心理,学会互相包容,互相理解的良好品质,并促进民族团结,加强班级凝聚力。

四、结论

班级管理,是一份艰辛的工作,少数民族地区的班级管理难度更大,它需要我们的付出和智慧。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是未来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和开展的主力军,深入的分析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班级特点和管理问题,不断的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组织工作,不仅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还能够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有利于保护和开展我国的民族多样性。在新的时期中,完善少数民族地区教学管理工作仍然是重要的内容,值得更多人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静,赵伟.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冲突及其调适的研究JJ.民族教育研究.2002(3)

【3】帅静萍.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班级管理.教学与研究.2018(5)

【4】郝艳君,潘磊.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21(2)

【5】伊莉曼 艾孜买提.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做好管理工作J.教育学院学报.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