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风暴》党史学习教育的实现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4

《二七风暴》党史学习教育的实现路径

周聃

贵州轻工职业学院 550025

党史学习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统一部署、各级党委(党组)组织开展的重大政治任务。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使全党全国人民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干什么的,中国共产党是怎么干的,中国共产党干成了什么,中国共产党还要怎么干[1]。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影视作品因其受众广、影响力强,是一种卓有成效的党史学习教育形式[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3]。对影视作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给予了高度肯定。由福建省总工会、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指导的影片《二七风暴》,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一段真实历史。2021年12月13日,影片在“爱奇艺”视频网站独家播放。由于播放平台数据展示规则限制,无法确知该影片观众数量。但影片的公开播放,为了解主旋律电影党史学习教育路径的实现,提供了基础的文本和分析的可能。

、展现工人阶级的生存状态

《二七风暴》所讲述的故事,其本身就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和革命斗争史的重要一环。影片所展现的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在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不断恶化的历史背景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如果给《二七风暴》影片进行分类,毫无疑问的属于主旋律影视题材作品。《建党大业》《建军大业》《建国大业》等主旋律作品,在遵循基本史实的前提下,以史诗般的恢弘气势,选择党史和革命史上重大事件进行艺术加工,使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党和人民在艰难困苦的革命进程中的斗争精神,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而电视剧《花繁叶茂》则将镜头聚焦于黔北一个革命老区村庄的脱贫攻坚战场,从村庄变迁中见出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苦干实干的奋斗精神[4]。相对而言,《二七风暴》所选择的题材,虽没能如建党、建军乃至脱贫攻坚这样对中国社会各方面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但工人运动作为中国共产党独立探索中国革命道路、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主战场,是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名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毛泽东对工业无产阶级有如下基本判断。首先,工业无产阶级总人数不多,但分布相对集中。“现代工业无产阶级约二百万人。中国因经济落后,故现代工业无产阶级人数不多。二百万左右的产业工人中,主要为铁路、矿山、海运、纺织、造船五种产业的工人,而其中很大一个数量是在外资产业的奴役下。”其次,工业无产阶级“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做了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工业无产阶级在海员罢工、铁路罢工、开滦和焦作煤矿罢工、沙面罢工、“五卅”后沪港大罢工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充分证明了工业无产阶级在中国革命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第三,诠释了工业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来源。“第一个原因是集中。无论哪种人都不如他们的集中”;“第二个原因是经济地位的低下。他们失了生产手段,剩下两手,绝了发财的望,又受着帝国主义、军阀、资产阶级的极残酷的待遇,所以他们特别能战斗。”[5]此篇作于1925年,离文中所言及的“铁路罢工”仅两年多。影片《二七风暴》所展现的历史事件,也正是毛泽东据以说明工业无产阶级力量及其在革命中所处地位的重要例证之一。

在近代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个新兴社会阶级,是随着外国资本的入侵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不断壮大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生存环境却并未得到改善。影片《二七风暴》描述的正是这一历史背景下所发生的事件。回到历史现场,京汉铁路北起卢沟桥经郑州抵达汉口,全长1214公里。清末筹议修建,南北段同时开工兴筑,1906年全线通车。京汉铁路通车后,长辛店、郑州、江岸等地因车站和铁路运输的发展而成为新兴的区域中心。入民国后,京汉铁路改归“国有”。据统计,1923年中国产业工人约200万人,其中铁路工人约11万人,约占产业工人总数的5.5%;另有统计表明,1923年京汉铁路共有铁路工人22517人,约占铁路工人总数的20%[6]。京汉铁路工人除工资等经济收入外,有抚恤及养老储蓄金,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也有一定保障。但整体上说,仍难免经济拮据、生活质量差,影片中林祥谦等工人的居住环境和饮食日常,便是最直观的展现。“成年累月做马牛,吃喝如猪穿如柳”,旁白中这首京汉铁路沿线流传的歌谣,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描摹。同时,要得到这样的工作机会,也并不容易。影片中林祥谦在入职时,即便拥有过硬的技术,有熟识的人引荐,还需给工头、监工送礼。在工作中,还要经常面临工头在经济上的剥削和人身上的虐待(工友李有希被监工毒打致死)。工作时间长、休息时间短,福利待遇徒有虚名,时局变动导致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进一步恶化。在早期,工人面临着“无法可依”的困境。在袁世凯执政后,又面临着“有法不依”以及倾向资本家和铁路管理方的“恶法”。在得知老李遭遇后,林祥谦便认识到:“袁世凯颁布的《治安警察条例》,有专门针对罢工的条款。如果我们再搞罢工,他们就有理由把我们抓起来。”这些,便构成《二七风暴》故事所展开的历史背景。

二、描述工人阶级的自我觉醒过程

《二七风暴》整部影片,其故事架构和叙述,都基于历史事实。工友李有希被张监工毒打致死后,在林祥谦和老李等人的坚持下,赵工头赔偿了120块大洋,并将小舅子张监工调到信阳站。但不巧的是,老李为了躲避迫害,也转到了信阳站,与张监工相逢。老李遭遇折磨迫害致死,这引起了林祥谦和工友们的愤慨。如果说在老李的遭遇之前,与铁路管理方的矛盾和冲突还停留在一定范围和框架内部的话。那么,以老李事件为节点,影片的叙事进入了新的阶段:从铺陈历史到情节推演的艺术化表现阶段。

林祥谦刚到京汉铁路时,面对监工无来由的打骂工人,便欲挺身而出。但被工友拦住,提示他才来不要得罪工头。但紧握的拳头,用艺术化的手法,展现出了朴素的阶级感情和价值观念。监工觉得林祥谦是个“刺儿头”应该开掉,但工头认为上级下的任务老是完成不了,工厂里又缺少有技术的工人。林祥谦“有手艺”,先留着。工人阶级依靠自己的技术和手艺,在与资方和管理方的斗争中,掌握了一定程度的主动权。在工友李有希被监工毒打致此后,工人们以罢工相威胁,罢工所带来的损失显然超过管理方的承受范围,迫使他们做出让步(赔偿120块大洋)。其实,资方和管理方也并不是铁板一块。铁路管理局局长赵继贤,代表了“二七”屠夫吴佩孚的最终利益,而蔡福生(蔡老三)则代表了英美帝国主义的利益。但在面对工人为争取工作和生活权利而进行的斗争上,他们又因利益的一致而结成有形无形的联盟。

在李有希事件发生时,林祥谦和工友们也只是本着朴素的阶级感情和价值观念,起而奋争,给李有希讨一个“公道”,“杀人偿命,天经地义”。因着林祥谦技术好,为人热心肠,有胆识有魄力有担当,其“仗义”的名声在外面传开了,不觉间成为了福建帮的领袖。但在当时的产业工人阶级中,阶级意识和阶级觉醒,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地域来源的不同,分成了福建帮、湖北帮、三江帮等不同地缘团体。被学者称为“地缘性分裂”的状况下,各帮口、各地缘性团体之间的利益往往难以协调,敌人经常利用相应的借口挑起事端。蔡福生是使用这一手段的老手,仅利用4个工位就差点让福建帮和湖北帮成敌对之势。好在林祥谦认为,“咱们都是穷人,都是工人,为什么不能互相帮助,反而欺负来欺负去呢?”在林祥谦的调和下,蔡老三的阴谋没有得逞。林祥谦意识到,“帮派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断。就像今天,如果矛盾没有解开的话,肯定免不了一场大的械斗。我就在想,咱们都是穷人,都在打工,为什么非要打来打去,不能团结起来,维护我们共同的利益?”至此,林祥谦的阶级意识开始觉醒,已经远超朴素的道德价值观念和地域利益的局限,而成为了具有自觉阶级意识的工人领袖。

老李事件后,林祥谦和工友们尝试了另一种斗争方式。那就是以“法律”为武器,在符合当时法律规范的前提下进行抗争。“我们工人,不能一辈子给他们当牛做马,我们在他们眼里一文不值。这一次,一定要让杀人凶手,受到法律的制裁。”诚然,在铁路管理方看来,工人的命是不值一文的。正如张监工对赵工头说的:“多大点事啊!不就是打死个人,之前还不是你轻易摆平?”与劳工律师施洋的相逢,为老李事件的合法解决提供了契机。在施洋的帮助和工友们的抗争下,老李的冤屈得以伸张,但林祥谦的心事显然更多了。

三、揭示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

随着镜头的展开,剧情也在不断的推演。与其他工人一样,面临着窘迫的生活和日益恶化的工作环境,林祥谦也在苦闷中不断探索。从以罢工相威胁到以法律为武器,为工人赢得基本的权益和保障。但在某种意义上言,无论是李有希事件还是老李事件,都只是在惨剧发生后得到相应的补偿。“人都没了,还要什么公道?”这一追问,实际上是对现实的不妥协。何以公道一定要在“人都没了”之后,才认识到“这个公道一定要讨”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在中国国内面临军阀割据和混战局面之时,俄国发生了一场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影响全世界历史走向的伟大革命。正如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所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给一直致力于探索中国前进道路的先进国人,点亮了一盏明灯。

穷苦工人出身的林祥谦,思想上也在发生转变。与施洋的相遇,让林祥谦找到了一条为老李伸冤的“合法”路径,那就是以法律为武器,这正是施洋的专长。同样出身贫寒的施洋,通过艰苦的学习,成长为一名法律专门人才,与恶势力进行持续斗争。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国革命和工人阶级带来了新的曙光,林祥谦和工友们也备受鼓舞。据《林祥谦烈士传略》记载,1921年12月下旬,中共武汉地区党委、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负责人陈潭秋等人,找到林祥谦等6名工友了解铁路工人的劳动和生活状况,并进行了革命宣传。几天后,林祥谦等人主动找到陈潭秋等同志,表达了现实的苦闷和革命的意愿。陈潭秋等人向工友们讲解《共产党宣言》的基本观点和战斗口号,希望林祥谦带领工人组织江岸工人俱乐部。此后,开始走上革命道路的林祥谦,经常利用工余时间阅读和宣传《共产党宣言》《工人周刊》等革命刊物中的革命道理

[7]

陈潭秋是中共一大代表,1920年与董必武、刘伯垂等人在武汉创建共产主义小组,是党在湖北武汉地区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影片给了陈潭秋相当多的镜头,在影片中提及的项英(项德隆)、林育南等人,都是党内影响湖北革命发展的重要决策人物。陈潭秋告诉林祥谦,“壮大工人队伍。形成自己的劳动团体,要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工人俱乐部”,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在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于1922年1月成立了江岸铁路工人俱乐部,林祥谦当选为领导人之一。

短短时间内,京汉铁路沿线16站发动组织工人俱乐部。工人们开始团结起来,与敌人展开斗争。面对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形势,当时京汉铁路的实际掌控者吴佩孚,认为工人们“手无寸铁,能掀起什么”,加上其个人名誉考虑,通电保护劳工。但本质上,却是因为吴佩孚认识到,京汉铁路是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重要抓手,这一“黄金线”是他吴大帅的重要财源。通电保护劳工,无非是安抚和利用工人、收买人心的手段而已。而铁路管理者则利用多派监工、加长工时等卑鄙手段,试图破坏工人运动。工人俱乐部与敌人的斗争,不断白热化。

1922年夏,林祥谦、施洋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党员。随着工人运动的不断发展,他们认识到必须组建工会,通过夜校等形式统一和武装工人的思想。面对帝国主义走狗、凶残的军阀,一方面警惕军阀的伪善,工会组织活动采取秘密的方式进行;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解放工人的思想,利用吴佩孚保护劳工的通电公开与敌展开斗争。经多方筹备,决定于1923年2月1日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工人代表向京汉铁路管理局局长赵继贤提交书面报告,赵继贤表面上应允。私下却给吴佩孚发去秘电,言工人“未经地方官厅许可集会,竟敢明目张胆,聚众招摇,不特影响所及,隐患堪虑,即此目空一切,荒谬绝伦,将来群起效尤,愈演愈烈……务祈麾下,迅饬预为防范,切实监视”[7]。吴佩孚惊觉:“这才多久啊,全国工人的队伍,就如此壮大,共产党,果然厉害”,“共产党这是要走俄国的路啊”。敌人撕开伪善的面具,工人运动面临着生死存亡之局。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上级组织产生了不同的意见。片中借陈潭秋之口,将上级组织对形势的判断和决策讲了出来。一种意见是妥协退让,改变成立大会的方式,以避免与军警发生直接冲突。一种意见是继续交涉,将成立大会时间延迟。林祥谦认识到,“这件事情明显不能妥协,军阀势力的反动本质,不可能改变,他们只会变本加厉得寸进尺,根本不可能有商量的余地。”施洋也认为,工人既然组织了工会,就是为了武装自己求得解放。林祥谦和施洋的意见,与上级(项英)意见相合,决议成立大会如期举行。

2月1日,在“劳工神圣”“人民有集会的自由”“京汉铁路总工会万岁”“劳动阶级胜利万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工人阶级万岁”等口号声中,工人们冲破军警的封锁,宣告京汉铁路总工会正式成立。下午,反动军警占领总工会会所,驱逐工会工作人员,查抄总工会文件,代表们受到严密监视。当晚,各分会、各路代表紧急会议,提出了罢免赵继贤,赔偿工会损失等要求。限48小时内回复,不然将在4日举行总同盟罢工,同时决定将总工会移到江岸办公。

4日上午9时,林祥谦接到总工会关于罢工的指示后,迅即下达京汉铁路全线总罢工的号令。短短3小时内,京汉铁路全线所有客货运及军用车辆一律停驶,所有工人全部停止工作。在党的领导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取得了阶段性胜利,震惊中外。但敌人开始疯狂反扑,7日上午完成反革命部署。当天,张厚生亲自指挥了针对工人的“二七”大屠杀,林祥谦也被捕。敌人将林祥谦绑在木柱上,威逼利诱,让林祥谦下令复工,并说出其他负责人下落。面对凶残的敌人,林祥谦决绝的道:“头可断,血可流,工不可复!”并大骂敌人:“可怜一个好好的中国,就断送在你们这些混账王八蛋军阀手里。”[8]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中国工人革命运动的领袖林祥谦,在敌人的屠刀下英勇牺牲。

结语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在党的领导下,在工人阶级不断壮大,工人阶级主体意识和阶级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所开展的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面对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及其代理人军阀的联合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阶级奋起抗争,不断探索中国革命的前进道路。影片《二七风暴》秉承了话剧《红色风暴》(中国青年艺术剧院,1958年)、《二七风暴》(中国铁路文艺工作团话剧团,1958年)等艺术作品的光荣传统,在建党100周年之际,用电影的形式,重现了这一党史和革命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影片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工人阶级日常生活和劳动状况的描述,刻画了以林祥谦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早期工人运动领袖,在党的领导下开展艰苦卓绝的斗争,不惧艰难,不怕牺牲,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和中国革命运动的开展,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从具体拍摄手法,叙事方式,表演技巧,台词对白等方面,《二七风暴》都有值得提高的地方。但影片以影视为传播媒介,用艺术的手法挖掘党史故事,展现党的百年征程中重要的一环,是一部尊重历史事实、弘扬革命精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好片。

参考文献:

[1]齐卫平.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几个着力点[J].党的文献,2021(1).

[2]王亚峰.以优秀影视作品助推党史学习教育[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21(6).

[3]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2月20日)[J].求是,2021(7).

[4]李坤,雷永莲.攻坚的榜样  精神的旗帜——评电视剧《花繁叶茂》彰显的脱贫攻坚精神[J].电影评介,2020(15).

[5]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8.

[6]刘莉.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再研究——以原因、影响为重点的探索[D].苏州: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7:47.

[7]王大同,郑祖溪,陈孝华,林少玉.林祥谦烈士传略[J].党史资料与研究,1983(2).

[8]杨存厚.“二七”罢工概述[J].政治与经济,1959(2).

周聃,女,安徽人,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