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背景下培智学校劳动课程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五育并举背景下培智学校劳动课程研究

陈相与

渝北区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新时期的“五育并举”主要体现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方面。培智学生劳动教育需要意识到劳动教育与“五育并举”之间的联系。劳动教育作为特殊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众承担着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劳动技能的任务,更是五育并举实施的良好载体,将五育并举在劳动教育中实践,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更大的积极作用。五育并举在劳动教育中的实践策略,旨在促进特殊学生生全面成长。

关键词】劳动教育  特殊学生  五育

一、特殊教育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

劳动是促进人发展的活动,对学生而言,更具有对其生命及生活进行观照与提升的价值。特殊教育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指劳动教育既满足学习主体即特殊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又具有促进特殊学生补偿缺陷、发展潜能、全面综合成长的特殊意义,具体体现在育人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三个方面。

劳动即教育,劳动教育的本质是“以劳育人”“以劳促全”。特殊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感官知觉缺陷、认知发展不均衡等特征,因此,不同障碍类型的特殊学生拥有各自独特的学习通道。例如,盲生常用听觉补偿视觉获取学习信息;聋生常用视觉补偿听觉获得学习信息;智力障碍学生存在注意力易分散、注意转移与注意分配能力不足、记忆力差等认知功能问题,其多用触觉、嗅觉等感官知觉来进行补偿。特殊教育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育人价值就体现在对特殊学生的缺陷补偿、潜能开发的观照,特殊教育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可通过具身实践劳动来帮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发展劳动知识与技能、养成劳动习惯。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人的身体及其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为基础的。具身认知科学对促进特殊学生的学习和心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劳动教育课程走向具身化是其本身的应有之义,它体现在教学活动中的身体在场、身体经验的整合、身体与环境的互动以及身心全面发展。

二、劳动教育与“五育并举”之间的联系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新时期的“五育并举”主要体现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方面。培智学生劳动教育需要意识到劳动教育与“五育并举”之间的联系,并将劳动教育活动作为“五育并举”的一种载体,在劳动教育活动中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意识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特殊教育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社会价值在特殊学生参与社会劳动、社会活动及社会生活中实现,同时也体现在特殊学生与社区、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特殊学生在劳动教育课程中学习必备的劳动知识与技能,不仅实现自我照顾、独立生活的个体目标,也要努力追求社会劳动、社会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参与,最终趋近或达成社会生活的独立与自由,实现人的社会价值。

另外,在特殊学生社会劳动、社会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参与、融合过程中,并不是特殊学生单向地对社区、社会环境提出必要性改变需求和要求,更重要的是社区、社会为满足个体个性化的生活和发展需求,主动性地逐步建立起接受、尊重和支持个体差异的无障碍的社区、社会环境,所以在五育并举背景下,劳动教育如何有效开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在劳动教育中渗透“五育并举”的策略

(一)在劳动教育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的新时期,特殊教育以人为本,劳动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劳动意识与劳动习惯的重要任务,对于自我照顾为核心的特殊教育中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爱上劳动,并在劳动过程中促使学生学习生活自理能力意义重大。因此,培智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应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劳动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劳动教育活动中增长见识,实现劳动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发展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争当集体劳动小能手”劳动教育活动,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由四至五位学生组成,并且每组选择一位同学当小组长,引导学生将教室中的玻璃擦干净。教师可以事先准备水盆、毛巾等,动手操作体验劳动的辛苦。不一会儿,干干净净的玻璃就出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了很强的成就感,很好地培养了爱劳动的意识品质。

(二)在劳动教育活动中渗透“智育教育”

劳动的过程需要大脑的参与,并能在这一过程中增强动作和眼手协调能力。例如,在清理桌面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如何才能更快、更干净地清理桌面。为了更好地完成劳动任务,学生需要运用自身的各种器官进行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其智力的开发。劳动是发展学生智力的良好载体,在春节将要到来时,教师可以拿出事先准备的红纸、剪刀等工具,引导学生开展剪福字活动,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剪福字的具体过程,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剪纸技巧之后,引导学生剪福字。在剪纸劳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怎样折叠才能剪出福字,一些学生还在思考怎样剪出其他的字体,并且尝试剪出了莓字,有的学生还剪出了一条鱼的模样。这样的劳动实践活动需要学生积极思考,并在思考后进行实践,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

(三)在劳动教育活动中渗透“体育教育”

毋庸置疑,劳动教育活动是提升学生体质的重要基础。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劳动教育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性的劳动教育活动,如在温暖的春天到来时,开展“春天耕种”劳动实践活动,鼓励和引导班级内的学生参与到耕种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之中。首先,教师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三组,每组分一块小耕地,有的学生在田地里耕种,有的学生挖坑,有的学生在撒种子,小组内学生默契地配合着,体验着劳动带来的愉悦感,同时学生的粗大精细动作也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此同时,劳动教育教师也可以在学校内开辟植物角,然后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播种、浇水、拔草等劳动技能,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劳动与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从而很好学生初步认识到劳动与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从而很好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和持久细心的劳动态度,让学生的体质得到很好的发展,实现快乐成长的教育目标,帮助学生早日实现社会化目标。

(四)在劳动教育活动中渗透“美育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美育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劳动教育中开展美育教育活动,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在实际教学中,劳动教育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劳动创造美”的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思考和创造,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并将学生通过劳动创造的工艺品装饰在班级和校园文化墙上。

(五)在劳动教育活动中发展“劳动教育”

劳动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劳动能力是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人类特有的价值创造活动。小学生正处于劳动意识与习惯培养的黄金时期,在培养学生劳动意识与能力的过程中,劳动教育教师可以采取家校合作的方式。家长必须让学生意识到劳动是光荣的,并且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教学生学习洗碗,可以边洗碗边数数﹔学习择菜,在择菜的过程中认识各种蔬菜;学习衣服分类,看到整齐分类的衣服,会获得劳动的成就感;引导学生完成穿脱衣裤、鞋子,整理图书等简单的劳动任务,进而增强学生劳动的体验感,这样便可以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形成强烈的劳动意识,为学生劳动习惯与劳动品质的养成创造良好的条件。

特殊教育学校劳动教育应扎根于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树立“全人”教育观,挖掘特殊学生的劳动潜能,发展其劳动能力和素养,帮助特殊学生成长为独立或半独立的社会人,实现其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