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如何有效增效减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双减背景下如何有效增效减负

张玉琴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镇平小学

摘要:“双减”政策是教育部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政策,“双减”即减轻中小学学生作业包袱,减轻中小学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旨在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双减”政策的实施,学生负担的减轻,家长焦虑的缓解,方能实现教育育人的初衷。

关键词:双减政策;提高效率;分层作业;多元评价;家校共育

“双减”政策是与新时代发展高质量教育相统一的政策,“双减”政策的落地,有助于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清晰明确地指导学校的教学工作,规范了校外培训机构的行为。作为人民教师,应扛起这一教育革新的使命,以身作则,行为世范,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推进“双减”政策的实施,多举措并举,让教育回归本真,让我们的教育越办越好。

一、改革传统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学目标精准化
  一堂好课的标准就是教学目标明确具体。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新课标着手,认真研读,细致钻研推敲每一节课的教材,熟知本班学生的特点,能结合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课堂结构,精炼课堂教学语言,吃透重难点,注重引导学习积极主动思考,关注学生对课堂涉及问题的见解和生成,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结合课堂实际发挥教育机智,每一节课都用心准备。
   (二)创设情境,提高效率

1.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循着知识的脉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准确地把握学习内容。

2.创设教学情境,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帮助学生清晰感知本课的重点,突破本课的难点,明确本课知识点能为解决哪些问题做铺垫,为更好地解决问题铺路。

3.创设情境,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数学教学中,找到学生与知识之间的共鸣点,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灵活多样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学生年龄特征、知识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的教学方法。对于叙述事实,论证原理可采用讲授法;实物展示可用演示法;解决复杂问题可用交流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要结合具体教学情境选择最优方法,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实现高效课堂的真谛。

传统教学手段主要靠一支粉笔,三尺讲台。现代化教学手段新颖,幻灯机、计算机、投影仪、电视机等多种电子产品辅助课堂教学,通过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使枯燥的课堂妙趣横生,形象生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1、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只有尊师爱生、互信互助,课堂气氛和谐融洽时,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关系,才能实现高效课堂的魅力,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

2、使用激励的评价语言

学生的向师性决定教师赏识的重要性。赞赏犹如明灯,照亮学生探索未来的道路,温暖了孩子们稚嫩的心灵。课堂上,教师应多用赏识眼光鼓励学生。比如学生回答完问题可鼓励:你的想法令人耳目一新,你丰富的想象给我们开了一扇窗,你的自信的样子真美……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微笑,都给予学生莫大的鼓舞。

3、学会倾听。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教师俯下身来认真倾听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掌握正确的沟通方法,才能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促进知识的吸收,实现个性全面地发展。

二、分层作业,精彩纷呈

传统教学提倡题海战术,内容乏味枯燥,作业质量参差不齐且机械重复。忽视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忽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忽视学生心理需求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导致众多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抑制了学生对科学知识探索的热情,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要想科学减负,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二要考虑课业负担在学科和“五育”的分布上具有不平衡性。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精选作业类型与精简作业量,保证学科作业的均衡性、发展性和时效性,教师应该根据学情,分层布置作业,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施展自己的才能。

作业的形式应该多样化,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作业形式,做到传承文化精髓,开创作业新模式。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及任务情况,布置学生完成口头作业,书面形式的作业,综合实践作业,社会调查研究作业等。

三、多元性评价,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闪亮

“双减”背景下,学校应不断完善教育评价机制,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形成以“校级、年级、班级”不同层次奖励制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既能发挥评价的奖励性机制,又能极大地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热情与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

(一)评价内容:重结果更注重过程

知识检测评价要体现过程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国家课程以常规知识检测为主,校本课程以特色考核相辅。此外,还可以增加数学知识竞赛,数学文化论坛,数学演讲比赛等新颖考核方式。在特色考核时形式应新颖有吸引力,比如:游戏闯关、活动观察、欣赏与设计等。在活动中达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二)评价主体: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以教师评价为主,对学生成绩的评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当评价内容不再“唯分数论”时,评价主体应多元化。除了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教学评价方案中还可以邀请家长参评,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等交互作用、共同合作的评价模式,增强评价的综合性、公平性和合理性。

(三)评价时间贯穿教学始终

在数学课堂中,有效的评价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双减”政策下,减少了不必要的考试练习时间。那如何评价学生知识获得情况呢?势必得重新调整评价时间,可结合教与学的过程进行及时评价,注重考试结果,更在乎学习过程,关注学习参与状态,思维状态。

(四)评价目标:促进发展为主

常规考试注重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关注学生智力发展情况。在“特色考试”中,教师的评价内容可以更多地涉及体育运动技能、身心健康状态、行为习惯、卫生状况、审美情操、劳动技能等方面。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杜绝重智育轻德育轻体育等的状况发生。

四、家校共育,静待花开

“双减”政策面对的是整个社会众多的利益群体。家校社都是重要的责任主体,都应该引起积极的重视。学校可以通过使用互联网建立沟通平台,合理的家校互访活动,建立意见箱及家长委员会制度等,加强沟通,增进交流,互通信息,家校携手,牢记使命,共促“双减”政策的落实,共同培育好祖国的下一代。

总而言之,双减背景下,“减负”减的是学生多余的课业负担和沉重的校外培训,减的是过于看中智育唯分数论的不合理的教育现象;“增效”增的是课堂效率的提升,作业质量的改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唯有从根源上解决“双减”问题,学生方能愉悦高效地学习。任何成就都不能一蹴而就的,“双减’政策的实施,得靠政府大力推动;靠教师、靠学校执行;靠学生、靠家长积极主动落实。滴水穿石,唯有万众一条心,各方面各阶层全力配合,定能让教育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