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口语表达助力人际交流——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重视口语表达助力人际交流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分析

郭韡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实验小学黑龙江伊春1530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基础夯实,认知能力发展的奠基期,塑造期,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育,又是学生与人交流、互动、分享意识得以提升的关键。而且,学生在自主驾驭口语表达内心所想,开展实践应用的认知过程中,其语文思维、理解、认知能力必然会得到进一步发展,这势必更利于其认知基础的夯实,综合素养的塑造。同时,口语表达能力又是学生综合能力的直观反馈,更是学生的内在涵养升华关键保证。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语文教学指导与设计时,应以切实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抓手,结合语文教学中涉及的重点项目、关键内容等,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参与口语表达、交流的机会与生态。让学生在表达中释放内心夙愿,提升认知能力,来调动其驾驭所学词汇、句子、语言等表达内心所想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在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口语表达技巧、方法等基础上,获得口语表达能力的更好发展,来夯实其语文基础,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口语表达;小学语文;语文教学;策略;分析

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综合素养的直观反馈,其训练与提升的效度,便直接决定着学生的认知发展程度。而且,口语又是学生人际交流的工具,其不仅需要在生活中逐步提升,更需在实践中得以切实内化。特别对正处于认知起步阶段的小学学生,其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离不开教师的科学、精准、有效指导,而且离不开辅助性教学活动、项目、任务的切实驱动。这更加说明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基于此,教师在落实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时,应以切实了解学生的认知现状为参考,结合学生的口语表达发展情况,将更为科学、丰富、多元、鲜活的口语训练项目灵活迁移至课堂。组织学生在主动表达、积极交流、合作分享中获得口语表达能力的逐步发展,为其精准驾驭不同口语素材表达内心所想、所思、所得而铺设广阔路径,来引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逐步提升,并为其认知基础的夯实,内在涵养的升华而助力。

一、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口语沟通环境,来调动其口语表达热情

口语的应用与表达,必然离不开宽松、和谐、丰富的用语环境辅助。而将口语表达中需要掌握的技巧、方法等,以多种形式迁移至丰富用语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热情与兴趣,则不仅更利于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且更利于其表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调动。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时,应以具体教学主题为依托,来致力于对更具干感染力、生命力、吸引力的口语生态构建。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自主表达、互相分享中获得自身课堂主体地位的逐步凸显。并为创设更多自主表达与分享的机会,让学生在鲜活情境、丰富生态的刺激下,萌生其表达与交流的迫切夙愿,为其口语表达能力逐步提升而助力。例如,在以“长大后做什么”为主题的口语教学指导中,可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畅谈自己未来的职业、理想等目标,让学生在自主表达与互动中,展示自己的口语技能,逐步获得口语表达能力的切实提升与更好发展。以通过对丰富口语表达环境的创设,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目标得以逐步达成。

二、为学生引入多元的口语训练项目,来提升其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直接反映着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理解程度。而小学阶段的很多学生,普遍在语言的积累、表达的技巧等发展上存在着诸多不尽充分、深入之处,这便导致其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一些针对性、实效性训练项目的助推。因此,教师在落实日常强化训练中,必须切实了解学生的口语发展现状,并以此为参考,将一些辅助性训练项目逐步迁移至课堂。让学生在学习倾听,逐步交流,积极互动中,对辅助性表达技巧、方法等获得灵活驾驭,以更好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同时,在日常的训练指导中,可结合学生用语现状,借助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途径,来致力于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强化训练,为确保训练实效而提供保证。例如,在开展《我是一只虫子》阅读指导中,可结合课文的内容、情节、用语等,引入一些辅助性问题,组织学生在思维、分析、判别、感受中,进行互动与交流,研讨与探究,来分析“虫子”的语言、外貌、动作等。接着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从“虫子”的视觉出发,开展想象与联想,就文本的情节进行艺术性加工与展示,据此来强化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为其口语表达能力的切实发展而助力。

三、为学生提供鲜活的口语实践空间,来增强其口语应用素养

学生在社交场合中的谈吐、举止、表现等,则是对自身口语表达能力的直接体现,更加决定着其社会适应。而通过对鲜活的口语实践空间构建,来提升学生的口语应用素养,则更是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必须着力强化的重点与核心。因此,教师应从抓好对学生缜密、正确的语言逻辑指引为导向,借助一些实践性活动、场景、素材等,对学生开展辅助性引导。来激发其在生活中用口语来表达、分享、交流的内在诉求,使其口语表达能力得以逐步发展。比如,在每天的课前五分钟时间内,可组织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就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进行分享;还可确立阶段性主题或话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与观察,自行组织语言去表达、去交流。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指引,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条件,来引领其口语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全方位提升。此外,应在每天的口语教学结束后,为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外实践任务,让学生在生活中大胆表达,通过实地调研、观摩体验、探究争辩等活动的开展,切实助推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

四、结论

总之,口语表达能力不仅是学生语文思维、理解、认知能力发展情况的直接体现,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着力强化的重点认知项目。其对于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发展,也有着积极影响。而且,面对不同的口语表达活动与项目驱使,学生用口语来表达、交流、分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势必会得到切实调动,这必然更利于学生的语文基础夯实与认知体验丰富。因此,结合小学学生的身心特性与认知现状,教师在落实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与提升策略探究时,必须以多种认知项目为依托,将教学与指导中需要掌握表达技巧、交际方法等,以多种形式灵活迁移至学生认知视域。促使其在运用不同口语素材、话题等开展表达、交流、互动、分享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口语表达能力,更好发展自身语文素养。来引领学生的语文认知基础夯实,并为学生在多元口语训练、实践、体验中开启全新认知旅途而铺设广阔路径。

参考文献:

[1]陈翠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课堂表达能力的策略分析[J].新智慧,2021(13):85-86.

[2]梁斌.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策略分析[J].读写算,2020(20):115.

[3]尹鑫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J].职业技术,2020,19(04):100-103.

[4]陈鹏程.放松心情,让学生不自觉地提高口语能力——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上),2016(0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