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应用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应用价值研究

焦中华1,曹成铁2

1双鸭山双矿医院有限公司 155100  2双鸭山市人民医院  155100

【摘要】 目的 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的64例本院收治的疑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收集时间为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患者均接受磁共振胆管成像以及腹部CT,以手术病理结果为依据,判断不同诊断方法应用价值。结果 两组在诊断准确度和敏感度上差异显著,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均高于腹部CT(P<0.05)。结论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应用于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能够为临床提供准确参看依据,帮助制定更为针对性的治疗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肝外胆管结石;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效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extrahepatic bile duct stones. Methods 64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extrahepatic bile duct ston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May 2020 to may 2021. The diagnosis wa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abdominal MRI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RI.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sensitiv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was higher than abdominal CT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extrahepatic bile duct stones can provide accurate reference basis for clinical practice and help to formulate more targeted treatment basis, which has high application value.

【 key words 】 extrahepatic bile duct stones;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fficiency

肝外胆管结石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一般发病于胆管系统或者从胆囊排出至胆管部位,导致胆管内结石难以顺利排出到肠道内,进而引发胆管阻塞及胆管感染情况【1】。胆管内感染的病菌上行至肝窦对肝静脉造成影响,会引发全身中毒感染症状。对于肝外胆管引发的疾病症状,可造成患者胆绞痛周期性发作,明显的肝区或胸部疼痛症状,引发贫血、肝肿大、高热黄疸等不适症状,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诊疗。如何尽早准确判断疾病情况,是保证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临床通常会选择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和CT技术进行诊断【2】。CT优势在于能够清晰了解脏器病变情况,识别病变和感染区域,缺点为图像呈现较为单一,病灶一旦发生叠加或是遮挡,极易造成漏诊。磁共振成像技术不需要造影剂,且成像清晰操作便捷,临床应用效果理想。本次重点分析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应用价值。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的64例本院收治的疑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收集时间为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64例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24例。年龄32-78岁,平均(45.2±3.7)岁。纳入标准:患者均因腹痛、发热、黄疸等不同症状就医,临床资料完整:合并其他严重机体病变者;既往相关手术史者;检查禁忌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两组检查前需要详细了解疾病情况,进行初步判断,明确检查方向。

腹部CT检查:仪器选择64排螺旋CT,检查前指导患者充足饮水,首先接受规则扫描,具体参数设定为5-10mm层距,6-8mm层厚,1.5mm螺距。对可疑区域进行着重扫描,并详细记录关键数据。

磁共振胰岛管成像检查:检查之前,告知患者需要禁食6到8个小时,并进行必要宣教,确保检查准确性。检查时患者保持仰卧,分别接受横断面(T1WI),冠状面(T1WI,STIR序列),斜矢状面(T1WI,T2WI,STIR序列)。合理设定参数,具体为T1WI(TE为20ms,TR为500ms),T2WI(TE为90 ms,

TR为300 ms),STIR(TR为100 ms,TR为400 ms)。4.0mm层厚,1.0mm层间距,16.0cm视野,256×256矩阵。检查后获得数据利用MIP处理建成三维建模。

患者检查均由两位以上临床经验丰富的副高职以上检验医师进行处理和分析,给出最终论定。

1.3 观察指标

汇总腹部CT以及磁共振胰岛管成像检查结果,并和最终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认检查结果准确性。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比数据。(±s)为计量方式,检验值为t;n(%)为计数方式,以X2检验。P<0.05,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腹部CT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和手术结果对比

手术结果证实,阳性41例,阴性23例。CT检查结果总计检出34例,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总计检出38例。详见表1。

表1腹部CT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和手术结果对比[n(%)]

检查方法

手术检查结果

阳性

阴性

CT检查

阳性

28

3

阴性

13

20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

阳性

36

2

阴性

5

21

总计

41

23

2.2诊断效能比较

两组在诊断准确度和敏感度上差异显著,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均高于腹部CT(P<0.05),两种诊断方法在特异度上对比差异较小(P>0.05)。见表2。

表 1不同诊断方法效能比较[n(%)]

组别

例数

准确率

敏感度

特异度

CT检查

64

75.00(48/64)

68.29(28/41)

86.96(20/23)

磁共振

64

89.06(57/64)

87.80(36/41)

91.30(21/23)

χ2

4.293

4.556

0.224

P

0.038

0.033

0.636

3 讨论

肝外胆管结石为外科常见病,对其发病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与胆管狭窄、胆道结石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3】。结石通常发生在人体足有肝管总汇位置以上分支胆管中,大部分分为胆红素结石。对确诊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其中含有细菌残留,以大肠杆菌为主,提示疾病主要诱发原因为细菌感染。结石形成过程的必要条件为胆汁滞留,会引发胆绞痛、高热、畏寒和黄疸等症状【4】。在临床治疗中,肝胆管结石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其治疗难度相对普通结石更大,且取石效果差,容易造成疾病反复发作。准确判断疾病情况是确保治疗方案合理性的关键。

    目前临床中多利用CT进行诊断,能够对内外胆管形态和梗阻部位进行准确判断,但缺点为具有一定辐射,且检查准确性受操作水平影响较大,准备工作耗时长,具有一定局限性【5】。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和其相比,分辨率更高,技能了解病灶位置、形态和周围组织情况,同时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能够为临床提供准确依据,降低误诊率。但是检查费用较贵,因此临床需要综合考虑患者情况,建议接受此项检查。

综上,肝外胆总管结石选择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进行诊断,能够准确判断经情况,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1] 裴瑞娜.对比分析腹部CT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在肝外胆管结石中的诊断作用[J].实用医技杂志,2021,28(7):881-883. 
  [2] 朱媛.腹部CT与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02):219-220. 
  [3] 姜书山.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21,18(4):160-162. 
  [4] 高岩.腹部CT与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应用意义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8):121-122. 
  [5] 李清华.腹部CT与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应用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