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精神分裂症(SZ)患者接受帕利哌酮缓释片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治疗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首发精神分裂症(SZ)患者接受帕利哌酮缓释片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治疗的临床效果

张龙泽350000福州市长乐区精神病医院,福建省,福州市

摘要:目的:探究首发精神分裂症(SZ)治疗方案,明确无抽搐电休克(MECT)、帕利哌酮缓释片联合应用效果。方法:统计分析对象为首发SZ患者200例(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和观察组(MECT联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各10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较小(P>0.05),且治疗前PANSS评分具有一致性(P>0.05)。结论:在首发SZ患者治疗中,MECT联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有效率

在大脑和神经障碍、遗传、生活刺激性事件、药物滥用等因素作用下,个体出现行为、情感、感知觉异常,出现行为过激、退缩、反应迟钝等表现,难以区分真实和想象,即精神分裂症(SZ),该病治疗难度大,属于严重、慢性的精神障碍。帕利哌酮缓释片可拮抗5-羟色胺2受体、中枢多巴胺2受体,属于第二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利用一定电流刺激大脑,能够促使人体发生生物化学作用,从而对SZ起到治疗效果[1];本文将对二者的联合应用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统计分析对象为首发SZ患者200例(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所选患者确诊为SZ,均为首次发病,年龄>18岁,无酒精或药物依赖,无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疾病,能够阅读基本文字,已排除存在MECT禁忌者、对治疗药物过敏者、复发SZ者、中途脱落者。两组年龄分别为(32.87±3.60)岁、(33.12±3.69)岁,男女比例分别为40:60、42:58,体质量指数分别为(22.35±1.65)kg/m2、(22.41±1.68)kg/m2,组间差异较小。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首次小剂量、缓慢增加药量并逐渐停用其他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原则,予以患者帕利哌酮缓释片(国药准字:J20170010,规格:3mg*7s,西安杨森制药)治疗,口服,1次/d,初始计量3mg,间隔3d后,根据患者症状表现,适当增加药量,直至9~12mg,连续治疗10周。

观察组:帕利哌酮缓释片用法用量同对照组,配合MECT治疗。完成治疗前各项检查,治疗前6h禁食禁饮,所用工具为电痉挛治疗仪,指导患者取平卧体位,静脉推注镇静药物,所用药物为1mg阿托品1mg+1.5~2mg·kg丙泊酚,睫毛反射消失后,加用1~1.5mg·kg氯化琥珀胆碱,肌颤动消失后,置入口腔保护器,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在双颞侧放置电极通电;连续治疗10周(第1周3次/周,此后2次/周,连续3周,再后1次/2周,连续6周)[2]

1.3 观察指标

①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SZ患者临床症状,包括阳性症状评分(7~49分)、阴性症状评分(7~49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16~112分)3部分,涉及妄想、概念紊乱、兴奋、夸大、猜疑、自罪感等条目,计算患者总分,得分与精神症状严重程度成正比;②判定患者治疗有效率,分为临床治愈(PANSS评分降低≥75%)、显著进步(PANSS评分降低50%~74%)、进步(PANAA评分降低25%~49%)、无效(PANSS评分降低<25%),总有效率排除无效患者;③统计两组震颤、肌强直、静坐不能、心动过缓、认知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6.0,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

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n(%),n=100]

组别

临床治愈

显著进步

进步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1(41.00)

35(35.00)

20(20.00)

4(4.00)

96(96.00)

对照组

32(32.00)

25(25.00)

21(21.00)

22(22.00)

78(78.00)

X2

-

-

-

-

14.3236

P

-

-

-

-

0.0002

2.2 PANSS评分

详见表2。

表2 两组PANSS评分对比(±s,n=100)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88.95±6.41

43.22±6.95

对照组

88.43±6.35

56.04±8.19

t

0.5763

11.9351

P

0.5651

0.0000

2.3 不良反应

详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n=100]

组别

震颤

肌强直

静坐不能

心动过缓

认知功能障碍

总发生率

观察组

3(3.00)

2(2.00)

4(4.00)

4(4.00)

2(2.00)

15(15.00)

对照组

4(4.00)

1(1.00)

4(4.00)

3(3.00)

1(1.00)

13(13.00)

X2

-

-

-

-

-

0.1661

P

-

-

-

-

-

0.6836

3.讨论

当前,首发SZ病因不明,神经障碍、家族遗传、外界刺激(丧亲、离婚、身体虐待等)、妊娠和分娩问题(出生时缺氧、早产、低出生体重等)等因素,共同激发了SZ的发展[3]。此类患者可出现幻觉、错觉、行为异常、思维混乱等阳性症状以及攻击暴力、焦虑抑郁、自杀等阴性症状。针对首发SZ患者,开展积极治疗,能够有效减轻其精神症状,纠正患者行为、思想异常,控制SZ进展。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多巴胺D2受体、5-羟色胺2受体亲和力较高,能够改善SZ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是利培酮活性代谢产物的一种,其具有血药浓度稳定、亲和能力高等优势,且缓释制剂可控制药物释放速率,是SZ治疗常用药[4]。但其可能导致肌强直、震颤、静坐不能等不良反应。静脉注射肌松剂,使患者进入睡眠状态,确保肌肉抽搐反应弱、全身肌肉松弛,然后利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即MECT治疗。该疗法能够刺激SZ患者大脑皮质,对多巴胺、γ色氨基丁酸、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激发脑细胞同步放电,提高神经元细胞存活能力和可塑性,继而提高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精神分裂症状[5]。本研究结果显示,在PANSS评分方面,治疗前两组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二者联合应用,能够发挥协同抗精神分裂症作用,适用于首发SZ患者治疗。

综上所述,在首发SZ患者治疗中,MECT联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主要体现在改善患者精神症状表现、提高整体治疗效果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岳远聘.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探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3):28-30.

[2]梁玉霞,宋丽,吴俊红.帕利哌酮缓释片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02):249-251.

[3]高晶德.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5):57-58.

[4]王宇,刘小燕.无抽搐电休克联合帕利哌酮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研究[J].心理月刊,2020,15(12):103.

[5]金玲,邵晓林.帕利哌酮联合无抽搐电休克在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中应用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0):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