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流程管理对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精细化流程管理对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龚艳

昭通市昭阳区中医医院  657000

摘要:目的:探究精细化流程管理对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手术室患者进行研究,共80例,其中40例实施常规护理,视为参照组,40例实施精细化流程管理,视为研究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对于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护理满意度,两组比较,研究组更优,P<0.05。结论:手术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精细化流程管理,有效预防感染,消除负性情绪,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护理效果显著,可在临床广泛使用。

关键词:精细化流程管理;手术室;感染;满意度;

前言

手术室是诊治患者、抢救患者场所,护理人员水平、手术室环境均影响患者的治疗,被视为挽救生命的重要组成因素[1]。手术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伴随感染等并发症,影响疾病的治疗,给患者带来痛苦。精细化流程管理表示预防风险事件,医护人员对安全隐患及时排查,在早期采取措施进行干预,规避意外,促使护理安全性提升,不仅可有效满足患者个人需求,还可促使护理工作水平有效提升,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得到患者信任。研究指出[2],围手术期患者实施精细化流程管理,有助于降低风险发生率,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的治疗,应用效果显著[2]。本文将以80例患者为对象开展研究,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手术室患者进行研究,共80例,分组如下:参照组(40例,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精细化流程管理),研究时间为2021年4月-2021年6月。参照组,男性患者共23例,女性患者共17例;最小年龄是28岁,最大年龄是46岁,年龄平均值是(38.75±5.84)岁。研究组,男性患者共22例,女性患者共18例;最小年龄是27岁,最大年龄是44岁,年龄平均值是(38.42±5.16)岁。纳入标准:资料齐全;认知正常;具备手术适应症;熟知本次研究,并表示自愿参加排除标准: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术前感染性疾病;药物过敏;恶性肿瘤;不配合研究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分析,P>0.05。

1.2 方法

给予研究组精细化流程管理:(1)术前一日,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实施心理指导,并讲述手术治疗安全性。指导患者的饮食,由巡回护士根据患者年龄及手术预定时间,清晰讲解禁食水标准,避免一切因认知不同导致的理解错误,要求患者严格执行,杜绝患者在麻醉中发生误吸。结合尿培养、尿常规检查结果,选择抗生素治疗,增加饮水量,需超过2000ml。(2)在麻醉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查八对,配合麻醉医师完成麻醉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加压面罩、一次性呼吸回路、一次性麻醉过滤器等严格执行一人一换;喉镜片、纤维支气管镜、简易呼吸器等医疗器械一用一灭菌;在麻醉药物作用时间达到后,准备给患者加压给氧前,巡回护士与麻醉医生做好精准配合。针对留置胃管的患者:提前打开胃管胶塞,使用负压吸引进行抽吸(或开放胃管前端,使用手套包裹)贯穿整个加压给氧全过程;未留置胃管的患者:巡回护士在加压给氧前准确按压患者胃部,减少大量气体进入患者胃内,容积过大导致胃内溶液反流,造成误吸。(3)手术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及时调整手术体位,密切关注患者体征变化,监测各项指标;关注手术进度,递送并及时清洗手术器械。(4)手术结束后,恢复体位,检查患者皮肤完整性,检查并整理术中各种记录资料,和医生一起搬运患者安全转移至专用车,并转运至麻醉恢复室;预防非计划拔管,并对患者进行肢体护理,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约束肢体;在患者意识恢复以后,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沟通,使其配合,结合实际情况对上肢约束;规范吸痰操作,配合呋喃西林溶液使用;准确把握拔管指征,病情稳定后进行被动、主动活动,麻醉恢复室护士将转运车背板调高30度,有助于患者呼吸,有效预防感染。(5)患者安返病房后,向患者即家属普及疾病有关知识,并强调防范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家属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并做好不安全因素预防,提升认知水平。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多想指标,对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详细观察与记录,一旦发生异常情况需及时告知医师,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指导患者的饮食,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清淡食物为主,促进消化。

1.3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感染发生率;详细统计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包括输血反应、病历书写错误;使用HAMA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情绪,随着分数升高,患者的焦虑情绪越严重。最后,评估护理满意度,由三个等级组成,即十分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选取SPSS20.0软件对比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感染发生率

研究组感染0例(0),参照组感染4例(10.00%),研究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X2=4.1745)。

2.2 两组患者风险事故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2.50%,参照组15.00%,差异P<0.05。如表1.

表1:两组患者风险事故发生率结果(n/%)

组别

n

输血反应

病历书写错误

发生率

研究组

40

0(0)

1(2.50%)

1(2.50%)

参照组

40

4(10.00%)

2(5.00%)

6(15.00%)

X2

/

/

/

3.9857

P

/

/

/

0.0498

2.3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结果

研究组患者经过护理以后,HAMA评分(6.46±1.13)、HAMD评分(6.18±1.37),低于参照组各指标,P<0.05。如表2。

表2: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结果(X±S)

组别

n

HAMA评分

HAMD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40

13.29±1.45

6.46±1.13

14.28±1.64

6.18±1.37

参照组

40

13.36±1.38

8.94±1.25

14.39±1.57

9.08±1.63

T

/

0.6734

4.9677

0.7843

5.9566

P

/

0.5523

0.0000

0.6158

0.0000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增加、生活方式变化,手术室患者数量逐渐增多,且呈年轻化发展,需及时治疗疾病,改善预后效果。然而,手术室患者因,且手术复杂、侵入性操作多等,极易发生医院感染。近期临床研究显示[3],我国手术室医院感染发生率在6.37%-9.6%,高于同期平均医院感染发生率(3.23%),其中感染发生率约为1.18%。针对手术合并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诱发因素,包括以下几点:其一,免疫力下降:患者因长期卧床,身体机能低下,免疫力不足,无法有效抵抗微小细菌,而细菌在患者呼吸下进入肺部,诱发感染。其二,自身疾病引起感染:肺部为机体呼吸重要器官,若患者合并其他疾病,肺部出现连锁效应。其三,药物感染:部分患者对药物存在过敏反应,极易引起感染。其四,物理因素:重症监护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插管、器官切口、麻醉等多种因素影响,感染发生率增高。手术室患者在治疗中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时,护理手法单一,仅重视生理管理,缺乏全面性、规范性,对术后治疗十分不利。为了有效预手术室患者感染等并发症,应当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抗生素治疗,并严格做好术后管理。本次研究中,针对手术室患者实施精细化流程管理,研究结果可见,研究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

险管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精细化流程管理,通过成立护理小组,针对患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归纳总结,并及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可见,对于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护理满意度,两组比较,研究组更优,P<0.05。

综上所述,手术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精细化流程管理,有效预防感染,消除负性情绪,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护理效果显著,可在临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张丽梅. 精细化流程管理对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效率的影响探讨[J]. 中国卫生产业,2021,18(27):60-63.

[2]李春霞. 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精细化流程管理的运用探究[J]. 婚育与健康,2021(6):47.

[3]赵红梅. 精细化流程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护理工作效率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0):1740-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