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张雪莲

会理市人民医院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 615100

【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在120例产妇中展开,均为2021年1月-2022年5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分为2组实施不同的康复护理模式,其中试验组(60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常规组(60例)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比各组产妇的康复情况。结果 试验组盆底肌力3级以上者占90.00%,远高于常规组的75.00%,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试验组早期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分别为5.00%和23.00%,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在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加速盆底肌力的恢复,具有广泛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盆底功能;

由于过大胎儿导致产妇产道裂伤,在分娩后常发生阴道松弛、阴道痉挛、尿失禁、子宫脱坠等盆底功能障碍类并发症,从而使产妇出现抑郁、自卑等心理波动,影响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长期临床实践表明,在早期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时,对产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稳定产妇的心态,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本院为了进一步掌握在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效果进行了本次对比研究,报告全文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择120例实施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均是2021年1月-2022年5月在本院分娩者,根据随机数据表法进行分组,试验组共有产妇60例,年龄范围在20-45岁之间,均值(30.25±2.31)岁,其中21例初产妇,39例经产妇,包括32例自然分娩、28例剖宫产。常规组组共有产妇60例,年龄范围在18-43岁之间,均值(30.47±2.55)岁,其中27例初产妇,33例经产妇,包括35例自然分娩、25例剖宫产。两组产妇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本研究已经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产妇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在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治疗中,常规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疾病观察、康复指导、饮食建议等。试验组产妇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盆底肌状态评估:在产妇分娩后,护理人员需谨慎评估产妇盆底肌的损伤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康复护理计划。

1.2.2 健康教育:在产后,医护人员需对产妇进行盆底功能康复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盆底功能障碍的危害及质量方案、盆底肌护理的重要性等,提高产妇对早期盆底功能康复的重视程度,更好的配合后续的康复治疗。

1.2.3 心理干预:医护人员需积极与产妇进行沟通,密切观察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缓解产妇的负面情绪,鼓励其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1.2.4 康复训练:护理人员需指导产妇进行适度的盆底肌康复训练,通过提肛、阴道哑铃等方法加速产妇盆底肌功能康复。

1.3 观察指标

1.3.1 评估两组产妇护理后的盆底肌力情况,医护人员通过口令指导产妇收缩阴道,评估其盆底肌力恢复情况;盆底肌力共分为6个等级,即0-5级,3级及以上表示盆底功能恢复正常,恢复情况越好盆底肌力等级越高。

1.3.2观察各组产妇腰骶疼痛、尿失禁、子宫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用(%)表示计数资料,通过χ2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 结果

2.1 盆底肌力恢复情况比较

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后90.00%盆底肌力恢复到3级以上,常规组仅有75.00%恢复到3级以上,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对比(%)

分组

例数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3级以上者占比

试验组

60

0(0.00)

2(3.33)

4

(6.67)

14(23.33)

28(46.67)

12(20.00)

54(90.00)

常规组

60

2(3.33)

4(6.67)

9(15.00)

23(38.33)

15(25.00)

7(11.67)

45(75.00)

4.675

P

0.031

2.2 各组产妇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对比

试验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见表2

表2 各组产妇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对比(n,%)

分组

例数

腰骶疼痛

尿失禁

子宫脱垂

总发生率

试验组

60

1(1.67)

2(3.33)

0(0.00)

3(5.00)

常规组

60

4(6.67)

8(13.33)

2(3.33)

14(23.33)

8.292

P

0.004

3 讨论

在我国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病率非常高,约有40%以上产妇会出现此类并发症,并且年龄越大的产妇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几率越高[2]。造成盆底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为分娩和妊娠,一旦出现盆底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盆底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已成为当前临床医学中的热点问题。产妇在产后恢复期临床护理必不可少,护理质量将直接影响产妇的康复效果,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本研究中,对试验组产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在评估产妇的盆底肌情况后制定合理的康复方案;通过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使产妇对盆底功能康复更加重视和配合;再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指导下提高产妇的康复速度[3]。研究数据表明,试验组盆底肌力恢复到3级以上者占比高于常规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这说明,综合护理干预比常规护理措施更有助于产妇盆底肌力恢复,最大程度减少盆底功能障碍,为产妇的产后康复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有效提升早期盆底功能康复效果,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莹莹. 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 7(10):1-2.

[2]阮小婷. 综合护理在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20, 24(6):813-814.

[3]高志建.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中华养生保健, 2020, 38(8):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