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罗李平,李小蓉

乐山市人民医院  四川省乐山市614000

摘要 目的 分析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 抽取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66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各有33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的不同效果。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护理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护理前评分均较低,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价值显著,可推广。

关键词 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预后

脑血栓是临床常见神经系统病症,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由于其后遗症较多,所以应在稳定病情的基础上,以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为目的,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以改善后遗症[1],降低致残率。为了探究早期康复护理的干预价值,本文以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为例,进行如下研究。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入选对象共计66例,均为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即一组对照组,一组观察组。

对照组:本组33例中女性有16名,男性有17名,最小年龄者50岁,最大年龄者78岁,平均年龄为(66.37±2.11)岁。

观察组:本组33例中女性有15名,男性有18名,最小年龄者52岁,最大年龄者79岁,平均年龄为(66.46±2.32)岁。

上述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口头健康教育、心理疏导、药物指导、病情监测、生命体征监测以及并发症预防等[2]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行早期康复护理:(1)言语训练:以患者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科学言语锻炼计划,首先指导患者锻炼张口、闭唇、鼓腮、伸舌、缩舌等训练,改善口面肌肉,其次,从简单的“啊”“吧”“啦”等象声词逐渐过渡至简单的短句、复杂的词语和句子,以坚持不懈的精神改善言语功能(2)肢体锻炼:根据患者的轻重不同,对患者进行不同时段的翻身训练,例如:病情危重者,每1h翻身一次,轻者每4-5h翻身一次,具体情况需要结合患者的需求而定,并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对其进行一些肢体的主被动训练,同时根据患者的改善程度,逐渐增加肢体活动量,并指导患者进行抬头、坐起、挺胸、挺腰、抬臂等训练,提升肌力,改善肢体功能(3)行走锻炼:指导患者开展平衡协调能力训练,指导患者行走时,平视前方,早期可以扶物站立、行走,逐渐过渡至脱离物品,自行站立、行走,提升行走能力[3-4]

1.3观察指标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利用NIHSS量表进行评估,量表满分42分,得分越低越好。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通过ADL量表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越好。

护理满意度:通过我院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统计调查结果包括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5.0对本文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接受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接受t检验,当处理结果显示p<0.05,即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见下表一所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护理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护理前评分均较低,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

表一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s)

组别

n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3

29.74±6.61

11.35±3.63

42.55±4.68

89.67±3.45

对照组

33

29.73±6.78

18.91±2.23

42.54±3.78

52.41±1.91

t

0.006

10.194

0.010

54.278

p

0.995

0.000

0.992

0.000

2.2 护理满意度

如下表二所示,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二  护理满意度 n(%)

组别

n

十分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33

20

12

1

32(96.97)

对照组

33

15

10

8

25(75.76)

X2

6.304

p

0.012

3讨论

据数据显示,脑血栓多集中于中老年群体,是中老年群体多见的神经系统病症,且尚无根治的有效方式,属于终身性疾病,且伴有较多的后遗症,因此,一旦患病,除了药物稳定病情外,还需要通过科学的护理来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而常规护理重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并发症预防,虽然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提升患者的认知,促进病情的改善,但是对于后遗症的干预价值不理想,而本文的早期康复护理则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后遗症改善的延伸性护理,其强调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以患者的实际耐受性,对其分别进行言语训练、肢体训练以及行走训练等,从而分别改善患者的言语功能、肢体功能以及行走能力等,从而提升肌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相比常规护理而言,早期康复护理更加能够妥善的应对患者的后遗症。结合本文研究可知,观察组的干预价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提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急性脑血栓患者可推广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以便提升预后,促进后遗症的改善。

参考文献

[1]陆丹丹,姜素兰,王舒蓉.双向同步调动模式结合按摩对脑血栓形成患者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2,44(12):1869-1871+1875.

[2]王珊珊.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自护能力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12):134-136.

[3]陈英秀.无缝隙护理在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15):72-73+76.

[4]邓彩容.无缝隙护理在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05):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