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浅析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张佳宁

河北省定州市西南合中心小学  河北省定州市

摘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分层教学法也应运而生。分层教学法是指将学生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分层,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外作业、评价方式等,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指导,进而提高学习质量。基于此,文章对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学数学;应用要点

1分层教学的含义

所谓的分层教学,是现阶段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将某一个班级内部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进而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在对学生进行分层以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小组,确保可以将学习的教学目标科学且合理地分配到各个小组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在教学中应用这一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其想要学习的知识,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而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和计划,合理地进行指导和教育,保证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其思想以及教学内容与分层教学的观念基本相同,但是,教学及指导学生的方式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分层教学中,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可以得以全面提升。

2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首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能够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分层教学法是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性而采用的新型教学法。学生在智力发展、思维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同的差异,对学生进行不同层级的教学,因材施教,能够提升数学教学成效。其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是达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基本要求。新课程改革以来,不少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实施分层教学法,能够让教师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进行教学,实现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最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能够体现教学的公平性。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育公平性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应用分层教学法,数学教学的公平性就会体现得非常明显,教师既要考虑学习进展慢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要考虑学生进展快的学生的学习情况,最终通过有效方法最大限度地缩小学生之间差距。

3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3.1教育对象分层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中心,是教育的对象,一切教育活动都围绕他们展开。所以,有效践行分层教学法,首先要对他们进行区分。就目前分层教学来看,很多教师在分层时只考虑学生的成绩,以他们的数学成绩为唯一指标将他们划分为若干个层次,这是片面的,会让分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笔者看来,教师应遵循全方位原则设计分层计划,即全方位考虑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除了数学成绩,还包括他们的数学基础、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一般情况下,将有扎实知识基础、强烈学习兴趣的学生分在A组,将能力和兴趣一般、数学基础薄弱、学习态度欠佳、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划分为C组,剩下的学生则划分到B组。

3.2教育目标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达到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就像不同长度的树木,经过浇水、施肥后在同样的时间内达到的高度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教师要进行分层处理。以“圆的面积”为例,对于C组学生,要求他们记住圆的面积公式并用其解决基础性的问题;对于B组学生,要求他们掌握公式推导过程,知道公式是怎么来的,学会灵活地用其解决问题;对于A组学生,要求他们掌握极限思维,知道如何通过极限思维推导公式并且学会运用这种思想迁移解决各种问题,还能在面对实际生活情境中关于圆的面积的问题时,灵活运用圆的面积公式。

3.3课堂教学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进行分层。例如,在课堂提问中,对于C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基础性问题,目的是帮助他们巩固知识,增强其自信心;对于B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难度中等的题目,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中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及时做出调整,实现教学效益最优化;对于A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旨在挖掘他们的潜能。又如,在授课方式上,对于C组学生,采取“先学后教”的方式。顾名思义,由学生先学,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就给学生提供自己制作或者从网络上搜集的相关视频资源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明确重难点,初步掌握知识,然后在课堂上,教师再根据他们的问题和疑惑提供针对性帮助。对于B组学生,使用合作探究学习法。通过分层标准可知,B组学生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良好的学习能力,提升空间比较大,教师可以设置学习任务,然后让他们进行小组学习,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让他们在互帮互助、互相借鉴的过程中实现共同提升。对于A组学生,采取探究教学法,给他们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然后让他们自主思考,以此挖掘其潜能,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3.4问题设置分层

小学教师若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实现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培养,则可以结合具体的数学教学,为学生设置合理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促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圆的周长与面积”的相关数学问题时,可以先向学生提问:“谁还记得圆的周长与面积的公式?”鼓励学习成绩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回答该问题,并引导其在黑板上写出公式,借此加深他们对有关知识的记忆。接着在讲解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则可以设置相对比较复杂的问题,“已知一个圆的面积是30平方米,那么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π取3.14)”引导学习成绩处在中等的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同时还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解题思路讲解出来,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还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数学解题能力。随着教学进程的不断推进,教师可以将一个圆从中间分开,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将半圆的周长及面积求出来,面对这一问题,则可以让数学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进行解答,而且应该要求学生讲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并将半圆面积以及周长的计算公式求取出来。

3.5作业分层

课后作业是巩固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巩固所学知识,锻炼自身思维能力。在分层教学中,课外作业也要根据学生层次进行分层布置,如果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加区别就会大大影响课外作业的效果,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例如,针对低层次的学生,作业主要是基础知识练习,能够帮助他们打下牢固的基础,中层次的学生作业要稍有难度,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才能完成,高层次的学生作业要更加深入和综合,需要学生结合其他科目或者课外知识才能完成。分层作业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

3.6教学评价分层

教学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分层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当针对教学评价进行分层。譬如,对于C组学生,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B组学生,既要肯定他们的成绩,还要指出他们的不足,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变得更优异;对于A组学生,要表扬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认真学习的态度,同时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以此发掘A组学生的潜能。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分层教学法,其主要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因材施教,能够很大限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提升教学有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为了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的学生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合理的分层,保证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艳玲,刘丹.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探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7(21):58.

[2]贾会香.小学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上),2016(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