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分析

黎兰忆

钟山县钟山镇第六小学542612

摘要:小学生年龄特点具有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的特性,低年级具有模仿、直观及简单再现的特点,直到中高年级后创造及想象才发展起来。数学作为形式科学对于小学生而言,如何能产生兴趣,并在兴趣指引之下自主探索,这就需要教师在兴趣激发上发挥创新精神。本文就问题情境创设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优化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育教学  问题情境

引 言

    新课改及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教师纷纷按照改革指引进行教学方式的优化及创新,立志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降低难度,达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基本运算,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1.问题情境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通过知识讲解时所选定特定问题进行提问,以此来促进学生思考。提问包括一对多、一对一,使用此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更加牢固、透彻,是教学中时常使用的方法,其具有促进互动、激发学生兴趣、反馈教学效果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作用[1]

新课标实施以来,教师转变教学模式,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性,达成共同进步的目标。有效提升互动性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提问就是最为有效的一种。在授课过程中因学生年龄特征,时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教师提问可指向性明确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在难题学生时,提问基础上可以循循善诱,便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直到完全掌握新知。课堂提问也是教学效果反馈的有效途径,教师能够及时掌握整体情况,为知识复习阶段做好准备。数学教学问题设置要进过精心设计,问题要具有启发性,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问题情境创设现况

    2.1针对性不强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提问过程往往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回答上不存在难度,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种就是集体回答问题,课堂气氛表现相当热烈,但不能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展示,对于一部分学生而言对数学课堂也逐渐丧失兴趣。

2.2启发性不够

教师为了展现学生在授课过程中主体地位,一部分教师使用启发教学的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性,在低年级授课过程中总是提问: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由此你想到了什么?等问题,对于低龄段的小学生而言极难回答出与数学相关的答案。

2.3缺乏整体性

    在问题创设中没有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性,按照提前准备的好环节实施授课,也有部分教师为了完成学习进度直接提问优生进行问题的回答,对于其他学生而言,没有主动参与学习及内化,只是被动接受,容易出现开小差、精神不集中的情况。由此可见,学生上课时课堂参与感不强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不言而喻。

3.问题情境创设优化措施

3.1问题创设与实际生活

在生活中,数学与现实紧密联系,问题情境创设贴近生活,增加学生的代入感,与学生的认知及发展规律高度契合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域”,即为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与最大限度水平间调动其解决问题的热情,使学生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不断的自我突破[2]。例如应用题中的行程问题、图形问题、重量问题等,都可以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同时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也尤为重要,什么时候问、问什么问题才能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都是深入研究的重点。例如在知识衔接处、在教学疑点处,“三角形的认识”中,可以让学生现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角”,在对角进行分类、对比,还可遮挡2个角,让学生猜第三个角是锐角、钝角还是直角等,如果知识能力允许还可进行深入学习。

3.2问题创设与知识迁移

小学阶段经历了一段学习后,学生具备相应的数学基础,在新知探索时要重视知识迁移。知识迁移问题情境创设时要与学生已有经验相结合,教师要对新旧知识进行高度整合,保证能够让新旧知识互通,学生可以通过内化将新旧知识串通,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最后教师要推波助澜,使学生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例如在圆柱与圆锥的学习上,可以对之前学习的扇形统计图加以巩固,学生可自制扇形统计图,并将其剪下来,教师在课堂提问可涉及表面积、平面到立体等,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动手操作,提升其学习兴趣,还对旧知识进行了巩固。

3.3问题创设与思维能力

在问题创设上教师需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更容易被吸引,同时自主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例如迷你数学竞赛,可将学生分为多组,分别进行计算速度、题目抢答、标新立异等环节,答对多的小组获胜,同时设置个人奖项,以此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问题情境设计多样性应注意形式的完整性,注重教学内容,将教学目标作为根本,不是为了活跃课堂而进行。

3.4问题创设与综合能力

问题创设不仅是为了提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能够让学生独立思考,对学到的数学知识加以应用,设置问题时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多层次问答环节设置要将情境碎片化、层次化、梯度化充分展现出来,使学生能随之进行深入思考、总结。

问题创设要注意多学科融合,将数学作为基础,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使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展现多彩课堂。同时充分体现家校共育,让家长能够跟孩子一同学习,了解孩子学习状态,给予孩子关注,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结 论:

   问题情境教学是新时期的主要教学方式,深受广大师生喜爱,能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在问题创设上就要求教师具备数学方面坚实的基础,与学生不同年龄段心理特性及学习习惯相结合,通过不断的实践来完善问题情境创设,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保证学生正确思维模式的建立。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深度学习:课堂转型的标识[J].全球教育展望,2021,50(1):14–33.

[2] 张莎莎,宋乃庆,蔡金法.小学数学教师“问题提出”课堂教学行为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22(04):46–5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