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体育衔接  助力“双减”落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小初体育衔接  助力“双减”落地

林日雷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福建  福州  350000

摘要:在“双减”政策下,做好体育教学小升初的衔接是近年来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改革非常关注的问题,不论是体育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希望孩子能顺利地过渡到一个新的体育学习环境。体育教师作为这项工作的重要执行推动者,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日常体育基础教学,做好小初体育教学衔接,指导学生完成好体育运动知识技能的学习,夯实基础、助力前进就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教学难题。本文将结合“双减”政策下小初体育教学如何衔接的相关内容进行论述,帮助教师、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小初体育教学衔接,减轻学生体育学习压力。

[关键词]小升初、衔接、“双减”

小学体育偏向趣味活动型体育课,初中体育教师则是技能锻炼型体育课。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小初衔接时期,面对初中体育模式教学势必存在很多不适,这使得小升初体育如何做好教学的衔接成为这一时期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小学体育教学应为初中体育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初中体育教学应当根据学生小学基础情况,构建初中教学实践。那么,如何衔接,怎么衔接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冲破教学观念隔断,打通小初衔接

教学观念,是一种教学的目的性动机和追求,决定着教学行为的层次和效率【1】。要解决小学与初中体育教学衔接问题,就要首先解决教师教学观念的问题,小学、初中体育教学隔断的观念一旦被冲破,就必然在小初衔接的教学上起到巨大的指导作用。小学体育教学为主是“帮扶”,中学体育教学为主是“放练”,教学过程的衔接存在脱节情况。新时代的体育教学模式应是“教会、勤练、常赛、适评”所以体育教师应代之以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从教材观、教学观、备课观出发,努力结合研读中小学教材,根据《福建省体育与健康义务教育教学指导意见》中的内容,在元创新的观念下,为学生点亮学习的火种,开展有效的体育小初衔接教学。

二、打破教材体系阻隔,畅通小初衔接

体育教材,它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的、是能系统反映体育教学内容的教学用书,它不但地给出了科学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步骤,还合理地规范了体育学科教与学的方法。《福建省体育与健康义务教育教学指导意见》 明确了体育与健康教学各个水平各类内容及比重,精细到每个知识点在不同学期的不同要求。在处理教材时,小学体育教师和中学体育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对方年级段的教材延伸拓展,加强双向连接与沟通,形成一个缓冲带,以达到过渡的目的。一般来说,小学体育教材中大部分是以基础动作的教学为主,到了初中后,对于很多技术动作的要求就提升了很多,技术性更强了,如果小学某项技术基础没打牢,到了初中体育教师如果要正常的开展该项课程,就要再次对学生教授基础动作,这极大的消耗了宝贵的课程时间,而且效果还比较差。

同时,每个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以及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和学习特点,自主创编编衔接教材,可以把一些技术特点容易衔接的技能教材进行处理加工组合然后进行归纳整理,为学生初中体育学习提供切切实实的帮助。教材的创编要体现小初的衔接性,立足于小学阶段体育课程学习的系统回顾,着眼于小学与初中两阶段的体育课程的特点,将初中阶段中最基础重要且最有用的体育知识技能提前引入同学们的视野,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融合在一起,为初中的体育学习打好地基。

三、双向融合教法,助力小初衔接

小学生和初中生的生理特征差异明显,所以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六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更加深刻、敏感,外加生理上的迅速成熟冲击着心理的发展,使得这一时期的孩子产生了成人感。这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与潜能,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小学阶段体育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强,情境设置较多,教学中会更注重学生的参与性、体验性。而初中阶段体育学习内容的学科性不断凸显,逐渐由感性授课过渡到理性教学,教学中更关注体育课堂的容量和效率。小学中高阶段的体育老师要在充分了解中学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练自学能力,构建有效课堂。同样,初中的体育教师也必须熟悉小学阶段目标的要求,掌握该阶段学生的知识结构,在衔接期给予学生适当的缓冲期,不能拔苗助长,而要循序渐进,实现教学衔接过渡的“无痕”。另外,小学生和初中生在认知心理、认知风格、学习方式上也有所不同。这些差异都要求教师融合小学、初中的体育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适应从小学到初中体育学习的“过渡期”,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四、搭建教研、观摩实践活动,互通小初衔接

要实现体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就要凝聚教师集体的智慧,搭建集体教研备课的平台去更好地服务于体育教学。小学体育教师走进中学体育课堂观摩,初中体育教师走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小初体育教师跨跃不同学段授课,开展集体教研备课,整合资源,共商共议,互通小初衔接教学的有效方法。

小初体育衔接需要更加直观的感知体验,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九年一贯制学生的“地利”优势,适当组织学生走进初中部,观摩初中体育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初中生体育学习活动的氛围,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展“我看初中运动会”的体验活动。让小学生亲临观摩初中运动会比赛的火热现场,用体验来替代教师和家长的告知,将更多感知与体验的契机,交还给学生自己。

五、构建多维评价机制,落实小初衔接

要根本解决小初体育教学衔接问题,就必须有一套完整、系统的评价机制。福建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小初体育课堂教学从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就目前来说,大多数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还停留在体能和知识与技能这两点的定性与定量评价上,对于态度与参与和情意与合作的评价上还很单一欠缺,只是停留在形成性评价上,只是简单的根据学生课堂出勤、违纪、参与和合作上给出所谓的终结性评价,更是无法更好的突出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不能更加全面、系统的将评价信息反馈给学生。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评价也要体现出衔接,就应该在终结性与相对性评价上进行优化。如:写评语,包含教师评语、学生自评评语、同学互评评语,制作学生期初与期末同一项目成绩的进步幅度表格,制定“成长记录袋”,将学生的这些评价信息一同放入袋中,最后汇总跟随,反馈给学生以及下一任授课教师。体育学习是个过程,体育学习评价也应有过程评价的思想2

“双减”不减体育,聚焦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与身心健康发展,小初体育教学衔接并不是提前学习初中知识,而是夯实小学体育知识。在“双减”政策下,小初体育教学衔接要发挥最大优势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小初体育各有偏重各具特点,但又紧密关联,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衔接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程,需要我们全力以赴,负重致远。在“双减”背景下对小初体育教学衔接的摸索中我们兢兢业业探索经验并进行总结,希望能为广大体育同仁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建议与帮助,从而更好的推进小初体育教学衔接工作。

参考文献:

[1]解决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的主要策略研究[J] 王蓉蓉.文教资料 . 2012 (36).

[2]王海芳.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操作与案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