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群背景下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智能建造群背景下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优化

程明广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专业群被摆在突出位置,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成为教育的必然使命传统院校亟需融合现有传统专业,组建专业群,积极对接产业链,精准服务产业链。对于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而言,要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变化,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服务能力,推动专业群高标准高质量发展,示范引领区域内同类院校。

[关键词] 智能建造群;建筑室内设计;课程优化

一、智能建造群与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的关联关系

《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作出指示,建筑业以高质量发展为总体目标,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加大智能建造应用,同时加大智能建造人才培育力度。建筑建造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有着大量的人才需求和广阔的就业市场[1]。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高职土建类专业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还应富有学习意识和钻研能力,遵循规范又敢于革新,兼具个性又能团队协作,既能发现问题又能对现有技术进行融合创新和应用创新。

为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双高计划”建设将专业群建设提到了重要位置。各大院校建筑类专业组建智能建造专业群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建筑工程技术特色专业的基础上优化升级,以数字化、智能化为基础,面向智能建造产业链,覆盖数字化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智慧管理等各个环节构建高水平专业群,为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培养和输送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程目标不精准细化

课程目标不精准细化课程目标的制定主要来源于教育部专业标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前两者是宏观性和广泛性指导标准,后者是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指导标准。由于各个院校采用的指导标准不同,于是出现室内设计课程目标千差万别现象,这背后放映了各个院校根据自身的教学条件基础主动做出的调整,也反映了室内设计课程目标定位不精准。在实际教学中,有时课程目标形同虚设,教学实施过程与教学目标脱节。

(二)课程内容达不到就业市场需求

高职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重在实践应用。目前出版的各类教材、参考书内容偏重知识,单元划分孤立不连续[2]。比如,教学内容仍然按照客厅、卧室、书房、卫生间等功能空间划分模块,或者按照陈设、装修、照明、绿化项目划分模块,教学始终没有整体观。从学生就业可以看出,就业质量整体偏低,学生进入企业适应能力差,与企业实际需要有较大差距。普遍反映学校所学课程太偏学科体系,没有实际项目实践能力,学习不能直接对接工作能力需求。

(三)评价考核与目标脱节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大部分课程考核办法采用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偏重考核形式而非考核效果,缺乏对思政内容融入及考核。用考试警示学生而不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评价考核动机、理念与教学目的不一致。

课程评价考核的标准是检验课程教学目标实施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以助于教学改进和学习纠偏。传统的评价考核只为区分学生学习水平的途径,孤立片面的将考核与教学分开。

三、基于智能建造群的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优化之策

(一)革新室内设计课程理念

室内设计课程改革理念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课程组根据行业特点及近些年毕业生工作情况反馈,同时也对企业用人要求进行广泛调研,得出最具一致性的结论:室内设计标志性的成果主要有项目商洽、现场勘测、方案设计、材料清单、施工图设计重要技能。也就是说无论学生在校掌握的理论或单项技术如何,最终结果就是要面对社会的综合能力考验,设计师要能拿出以上成果满足客户的需要。为此,室内设计课程需要与专业相关课程,共同培训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以及设计过程中问题处理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因为室内设计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本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和职业素质。

(二)构建创新导向的实践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教育形式,基于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模块化实践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适应市场需求的必然要求,而以创新为导向是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创新来源于实践,实践训练在提升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围绕产业升级需求,完善“宽基础、强能力、促融通”的实践课程体系,实现多元化专创融合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创新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增加多种渠道增设实践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过去经常出现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的现象。以行动导向为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教学中实践项目比例。以培养系列实践技能为专业教学目标,以实践项目为主线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以必要的知识系统作为补充。

(三)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习效果评价,不论是过程评价,还是阶段性评价,目的都要体现学习成果。

在智能建造群的导向下,相较于“考试能力”,人才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更加重要。因此,为了对教学效果作出科学评估,课程目标需要细化,细化的课程目标就是评价标准。学习成果评价可以促进教学反思,督促教师自我改进。比如,采取积极的态度,合理的引导,安排适宜的项目任务,如何实现学生情感的认同,注意力的集中等[3]。室内设计课程核心的能力目标是设计能力,该能力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能够按设计要求,拿出合理的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成果,这种结果性评价比任何过程性评价都管用。如果学生能够完成,接下来就是评价方案的合理性、艺术性、经济性,从中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所以,方案设计能力是综合能力,其他都不足以证明学生的设计能力。室内设计课程的核心任务是教会学生设计能力,并通过课程评价考核该能力的实现程度。

人才培养是专业群建设和产业发展需求之间重要的关联变量,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质量、规格和结构提出新要求,而这些要求又倒逼专业群建设适应产业集群化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要能够满足产业升级的需求,院校专业群要进行系统化设计,将教育目标从“证书”放大至对产业的贡献,才能够助力产业升级乃至区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邢顺峰.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03):12-18.

[2]崔景贵,汪慧慧.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发展评价的积极范式与建构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1(13):63-68.

[3]马廷奇,王俊飞.从专业到专业群: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产业需求逻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8):11-15.

项目基金:2021年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高职院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项目编号:ZJHZW2021010

作者简介:程明广,男,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建筑室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