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性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抓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6
/ 2

生成性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抓手

刘慧玲

湖南省郴州市同福小学,湖南省郴州市423000

摘  要:立德树人为教育之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道德与法治教学应以儿童发展为本,将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引导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捕捉契机,充分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在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关键词: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他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等环节,并指出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儿童发展为本,将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通过有意义和生动活泼的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最大程度地达成三维目标,引导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是一门系统化的对学生进行直接和专门德育课程,但仅凭单纯的说教方式无法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借助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指导儿童开展丰富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在活动中习得良好的品德。道德与法治又是一门考验教师教学机智的课程,为训练学生的思维,教师需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答案的不唯一使得教师需要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适时引导;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也时常会出现一些意外的“小插曲”。教师如能及时抓住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并顺势开展灵活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僵化、机械的教学模式,将让课堂教学更加灵动,使教学效果愈加明显,从而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实处。

我在教学中一贯重视课堂生成,不因“节外生枝”而避之不及,反而有意识地注意并充分加以利用。在进行《花儿草儿真美丽》第二课时教学时,我就遇到了一个“小插曲”。

我先出示三幅图片,让学生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分别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再让他们判断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并说明理由。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并设想花草被摘下、踩踏时的感受,认识到了爱护花草人人有责。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提出问题:“在校园里,或者在校园外,你看到过不爱护花草的行为吗?这时你是怎么做的呢?”

一名学生举手了:“我见过有人在校园里摘花。我看到后对他说不能摘,因为你把花儿摘下来,别人就看不到了。”又一名学生说:“我看见过有人砍树。”我接着问他打算怎么做,结果另一个没有举手的学生叫了起来:“踢他!”我设想了不少答案,但这种以暴制暴的做法完全不在我的预设之中。直接否定他?置之不理?……我头脑里快速地转了几个念头,最终决定捕捉这个契机,把“皮球”踢给孩子们,让他们通过讨论发现这种做法的错误并找出最佳办法。“我听见有小朋友说要踢那个砍树的人。你是怎么做的?”我继续问第二名学生。“我对他说砍树是不对的,我们要保护森林。”“哦,你和他讲道理。还有谁有别的办法吗?请小朋友们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好办法。看哪一组想到的办法多,看谁的办法好。”我把问题抛给了全班学生。

没多久,讨论的声音渐渐小了,学生陆陆续续举起了小手。一个小组的代表大声说:“如果我看到了,我会告诉爸爸妈妈,让他们去阻止他砍树。”我再抛出问题:“要是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怎么办?”另一名学生回答道:“我会去附近找大人,要是没有穿制服的警察叔叔或阿姨,就找其他大人。”“还有其他的办法吗?”我接着问。“打电话!打电话叫人来抓他。”一名学生想到了其他的办法,但说不清楚电话要打给谁。“那你知道该打给谁吗?”这个学生一脸茫然地摇摇头,我看向全班学生,刚才还高举的许多只手都放下去了。“看样子大家都不知道,那就由老师告诉大家吧!我们可以给林业部门或者森林公安打电话举报偷砍树木的人。你们知道吗?森林公安局北湖分局就在我们学校附近呢!”“老师,可是我们不知道电话号码呀!”一名学生举手问我。“怎么办?老师也不知道林业部门和森林公安的电话。谁来帮帮我?”又一个学生举手了:“如果想查电话号码,可以拨打114。”“你真棒!知道打114查询电话号码。真会动脑筋!”我的话音还没落,孩子们的大拇指就都朝着这个孩子竖起来了。

看到孩子们想出了这么多办法,我觉得时机成熟了,于是让回答“踢他”的那个学生说说还打不打算采取踢的办法。那个孩子肯定地回答:“我不会踢他了。我要先和他讲道理,如果他不听,我再请大人帮忙劝他。要是他还是不听,我就打电话举报他。”为了让孩子们通过这个小小的插曲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我趁热打铁:“大家觉得踢这个办法好吗?用踢的办法能不能制止他砍树?”“我们要讲文明礼貌,踢人是不对的,不文明。要讲道理,让他知道不能砍树。”一个孩子说。又一个孩子举手发言:“我觉得这样做很危险。万一他被我踢了一脚后动手打我,怎么办?我们小孩子怎么打得过大人?去踢他不是鸡蛋碰石头吗?说不定会受伤。”“等他把我打倒,还会继续砍树。”“跟他讲道理的话,也许他会听。如果去踢他,他一生气就会砍更多的树。”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都否定了踢人的办法。

看到他们通过认真思考,懂得了在遇到有人破坏花草树木的情况时该怎么做,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欣慰地说:“刚才许多小朋友都开动脑筋想到了好办法,相信大家以后在碰到有人破坏花草时,都知道该怎么做了。小朋友们说得对,我们要爱护花草,不但自己不去采摘花朵、践踏草坪,还要在看到别人破坏花草的时候,用适当的方式劝阻,注意讲文明礼貌,更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

一年级学生既处在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期,也处于品德潜能开发的黄金时期。这节课上,我敏锐地捕捉契机,以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既让学生养成了尊重生命、与植物和谐共在的意识和习惯,也让他们在追寻真善美的路上收获了同理心、爱心与礼仪习惯,还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巧妙地将立德树人融入生成性教学,为“拔节孕穗期”的儿童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