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微故事的初中历史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8
/ 2

基于历史微故事的初中历史教学

龚祯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初级中学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在教育中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目的在于提升教育水平,培养科学人才,保障祖国的发展。而初中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初中阶段的每个学科的学习都非常关键。由于历史学科的综合性较强,往往初中生在刚开始学习时都没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加强引导和管理。最直接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在课堂上引用历史微故事。本文主要分析历史微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字:历史微故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引言:

与其他学科较比,历史学科的综合性较强。既有文科学习的记忆内容多的特点,也有理科学习的思维逻辑要求。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刚开始学习时,会觉得历史的学习比较困难,失去学习兴趣。但是,历史对每个学生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科目。即使高中或者大学没有学习历史的想法,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也应该了解基本历史知识。因此,历史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关乎初中学生的历史成绩,也关乎国人历史文化水平的提升。基于此背景,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巧用历史微故事,实现教学目标。

一、选择合适的历史微故事,构建情境教学

初中历史教师在选择历史微故事时,应该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微故事,利用合适的历史微故事,实现情境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针对授课内容,只是简单的将知识点进行“翻译”在传授给学生,这样做只有很少学生能对知识点进行消化吸收,但是大多数学生在理解上还是有些困难的,导致学生对历史科目的学习失去信心。情境教学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促进学习信心的建立。在如今的信息网站中,历史微故事的信息是较多的。因此,教师在构建情境教学时,应该根据当天教学内容,仔细选择合适的历史微故事,用来协助课程安排[1]。只有历史微故事的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知识点才能通过情境加深印象,理解也更加深刻,不会很容易忘记,以此增加学生对历史科目的学习自信。

例如,教师在进行《夏商周的更替》教学时,就可以引入历史微故事。课本上对《夏商周的更替》知识点的罗列虽然有一定的逻辑,但是却不具有“色彩化”,很多学生对文字较多的文章或是学科学习起来比较有难度,但是教师通过历史微故事的加入,将课本上“死板”的文字知识用听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学生就能通过故事发挥想象,从而达成对《夏商周的更替》这一知识点的理解目标,然后再分析教材上的知识点,学生的接受度会更高,也对历史学习不在害怕,建立学习信心。

二、通过历史微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在进行新课的讲解前,利用较短的时间给同学讲一下新课内容相关的小故事,通过故事的讲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多初中历史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课前“预热”小故事对学生的重要性,往往在新课开讲之前直奔主题,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是节奏非常快,二是容易给历史成绩不好的同学造成心里压力,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考试新课之前,利用三至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将今日的新课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进行讲解,可以起到带领同学们预习的作用,同时,初中生对故事的理解能力肯定高于文字的理解能力,故事也能促进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比较好的理解[2]。然后教师在根据故事的脉络,展开知识教学。老师用过较短的时间利用微故事导入新课,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学生的学习也更加轻松,对历史的学习也没有较大的排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到非常著名的《安史之乱》时,在新课开始前,历史教师可以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将安史之乱的知识脉络以微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学生先是可以通过对故事的理解,对今日要将的正课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其次,通过听故事这样的环节,可以在课程正式开始的时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有一种要继续学习下去、这节课很有意思的心理状态,带着这样的学习状态去学习,学生的理解水平较高,教师的上课效率自然也就提高。

三、利用历史微故事细化历史知识,加深学生理解

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利用历史微故事将难度较高、比较抽象的历史知识,转化成比较简单、知识点比较细化的内容,降低学生的理解压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初中历史知识不仅仅要学习国内的历史,还要学习一些世界的历史知识。比起国内的历史知识,一些国外的历史知识理解难度较高,比较抽象,这部分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讲,学习起来难度较大,不像其他知识点的学习那么轻松。此时对像世界历史知识这样有难度的教学内容,初中历史教学老师就可以通过历史微故事的引用,将较难的知识点转化成学生容易接受的程度,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从而促进学生的理解与吸收[3]

例如:在学到《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时,学习难度较之前有所增加,内容也较多。这时,历史教师就可以引用珍妮机、瓦特等为背景的历史小故事,先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大概的学习内容;然后再分析一下所讲的小故事,将故事中涉及到的一些知识点详细的分析;最后在通过对历史微故事简单的总结之后开始教材知识点的讲解。这样的授课方法,将学生原本学习的抽象化内容经过分解之后变得细致具体,学生对细致具体的知识点的接受程度自然会高一些,教师在通过课堂的引导,让学生先理解比较容易的细化知识点,之后在提升一下高度与难度,此时学生对较难的知识点理解起来就不会很费力。

四、利用历史微故事整合教学内容,构建知识框架

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在学完部分相关性比较高的知识点后,利用一个科学、合理的历史微故事,将所学的知识点形成一个高度整合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思路、学习内容,构建学习框架体系。初中历史学科的学习内容比较多,但是课时相对较少。一般授课教师会在一节课之内讲好多个知识点,而学生又不能在历史学科中投入较多的时间与精力,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的回顾不及时,自然就不能梳理学习内容的框架体系。因此,教师在讲完一章或者部分相关的知识点之后,就可以利用一些历史微故事进行复盘,利用故事形成对知识点的串联,再将相关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层次带领学生一起梳理一遍,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非常深刻,即便有所忘记,通过故事的大致记忆,也能顺藤摸瓜找到一些知识点相关的记忆,减轻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负担,学生学习的逻辑层次也非常的清晰。

例如:教师在讲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至《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这四节课程内容之后,可以用一个合适的历史微故事,对这四节课程所学的内容进行一次串联,让学生理解每节课或者每节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关联记忆的效果,然后再通过故事,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内含逻辑,带领学生做一遍简单的思维梳理,这样学生就会对这四节课程的内容形成知识框架,可以起到学生后期对知识点做到快速复习的效果,减轻了学生的复习负担。

结束语:

初中历史学科的学习并没有想象中容易。初中的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人文学科,既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能力,又需要学生有较高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这使得初中学生对历史学科有畏惧心里。因此,教师应该将历史微故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构建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形成知识框架体系,减轻学习压力,了解历史文化知识,提升文化涵养。

参考文献:

[1]姚金松.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2022(8).

[2]黄军虎. 如何运用历史故事教学法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2021.

[3]唐晓杰. 微故事切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时机探索[J]. 新教育(海南), 20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