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15
/ 3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宋圭忠

甘肃省靖远县 甘肃省靖远县大芦镇叶滩小学 730618

摘要: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这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中所提倡的,应使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主张不谋而合。可见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不仅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全面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本研究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角度来审视当前小学劳动教育发现其存在教育的目标被指向单纯的劳作、活动过程被异化为纯粹的娱乐、教育的内容被限制为简单的活动等问题,通过分析发现其主要源于教育者的认知存在偏差、小学劳动教育的地位被弱化、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能力薄弱等原因,并从转变观念强化内涵认知、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提升课程效果、健全小学劳动课程开发体系提出改进策略,以期帮助小学生提升核心素养、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劳动教育;小学生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的目标被指向单纯的劳作

从培养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在小学劳动教育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与劳动习惯是劳动教育的目标之一,但不是唯一目标。培养小学生对健康生活的向往、责任担当意识、实践创新等素养同等重要。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体力劳动并非不重要,但只有体力劳动也是行不通的。让学生们手脑结合、脑体并用进行的小学劳动教育才能让学生们在这之中有所获得、有所领悟。以笔者所在实习学校为例:在“自己做家务”的活动中,其活动目标是让学生多做家务,学会做家务懂得多做、经常做家务才能做得更好,培养学生对于劳动的积极性;再如,在“废物利用小达人”的活动中,其活动目标则是让学生学会废物利用,将废物制做加工成有用的东西,让学生体珍惜劳动成果,学会勤俭节约。这些活动以及活动目标乍一看没有问题,都是让学生能够学会劳动、喜爱劳动。可仔细研究就可以发现,这两个活动的目标都指向培养学生的基本劳动技能与劳动意识,只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劳动、知道自己应该劳动,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劳动、为什么应该劳动,活动并没有延伸劳动的教育价值引导。小学生们在不断成长与发展接受着一切外部的讯号,所以他们进行的劳动不应当仅仅只是使身体劳累的劳作与劳动技能的训练,更应该是思维、实践、创新等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可见,这些活动的活动目标把劳动教育固化为了劳作,从而局限了劳动教育的教育意义。

(二)活动过程被异化为纯粹的娱乐 

教师作为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在正式教学中往往都忽视了对小学生创新实践与劳动意识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得小学劳动教育发挥不出实际效果,活动形式被简单地理解成一种娱乐,小学阶段的孩子们爱玩、游戏心理很重,再加上自制能力较差,所以在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与活动时,孩子们极容易就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世界中去了,对劳动教育中需要自己学习理解的地方充耳不闻,再加上教师没有及时对学生进行讲解、提供必要的帮助,小学劳动教育的活动过程就被异化成为了师生的娱乐活动。

(三)教育的内容被限制为简单的活动

以活动的方式进行小学劳动教育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通过在开放的情境、活动中获得知识技能与经验,可以使孩子们能够完全“动”起来,学习和思考也会很容易出现,这是促进小学生掌握劳动知识和基本生活技能,培养他们劳动意识与解决问题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如果仅以简单、单纯的活动来作为小学劳动教育的唯一载体是不可行的。因此,在活动的前后,教师与家长不仅需要为此次的活动做有教育意义的铺垫与创设,让活动的开展“顺理成章”。还要在活动之后继续发挥此次活动的良好体验,对小学生们进行劳动教育活动的延伸教育。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出现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教育者的认知存在偏差

关于智育与劳动技术教育的区别及各自的重要性,已经被大部分教师所接受所认同。但思想上的认同并没有完全指向实践活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看重智育轻劳育的情况。人的实践活动受人固有的观念和价值观的影响,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们所表现出的重智育轻劳育,究其根本原因是对于劳动教育的价值停留在了思想认识层面,而没有真正地建立起认知观,因而导致了在实践过程中没能把劳动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们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实践经验的累积,也错失了小学劳动教育中宝贵的育人价值。

(二)小学劳动教育的地位被弱化

首先,当前社会氛围使得小学劳动教育的影响有所减弱,地位有所弱化。我国传统文化推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但这种思想的存在对人们进行劳动教育时产生了极大的消极作用。这种轻视体力劳动,过分重视脑力劳动的思想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以至于直到今天仍然有一些人轻视劳动教育的地位,认为劳动教育只是对于劳动技能的训练,并无对学生其他学习方面的帮助。而部分学生也因此产生了逃避远离劳动的倾向,背离了劳动教育的目标,无法获得真正的全面发展。另外,当下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享乐思想与功利思想也使得原本生活优渥的小学生们养成不爱劳动的坏习惯,期望不劳而获。这些贪图享乐的倾向使得劳动教育的价值与地位加剧弱化。

(三)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能力薄弱

我国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缺乏支持。第一,国家一直在致力于让劳动教育成为学生教育中的重要部分,近年来也颁布和制定了许多文件与政策,但这些文件与政策最终却难以落到实处,缺乏一些教育力量的支持。由于部分地方部门对一些升学率和及格率的过分追求,面对上级教育部门针对劳动教育课程做出的规定与要求,部分地方部门大多会进行取舍,选择一些简单且不占用“学习时间”的内容开展,往往难以全面执行。第二,部分学校存在着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被占用的情况,而部分学校即便有劳动教育相关的课程,在安排劳动教育课程时也往往不会将其单独安排成课。这些学校会将劳动课程设置成一些集体性的活动,如集体性的大扫除活动,而这些活动又普遍缺少教育性,无法满足对小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知识技能的需求。缺乏学校层面的支持,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发将会受到阻碍。

(四)监督与评价机制不完善

我国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监督机制与教育评价系统不够完善。我国的劳动教育虽然开设多年,但监督机制仍不完善。既缺少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小学劳动教育的监督与导向,又缺少学校内部能够确保小学劳动教育顺利落实开展的监管机构。这种监督机制不完善的情况是我们亟需改善的。虽然国家提倡全面发展,不以学习成绩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但在现阶段,小学劳动教育的成果不会作为评估教师的指标,这就会使部分教师在开展有关小学劳动教育的课程时应付了事,不去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让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发受阻。并且大部分小学只是将应试教育科目的内容作为对学生学习成绩考核评价的指标,而没有将劳动教育作为评价考核的内容,即便存在有关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劳动知识层面,而在升学考试中基本不会出现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不把小学劳动教育纳入考核范围之内,本身就忽视了其在培养学生劳动素养、创新精神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巨大作用。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问题的改进策略

首先,劳动教育者们应该转变对于小学劳动教育的认知与观念。教师们应当转变固有的劳动观念,正视小学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不能只是将小学劳动教育看做学生集体活动或者惩罚学生的工具。教师们在进行对学生的小学劳动教育时要意识到,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劳动教育不再局限于动手操作,而与思考、实践、探究等过程密切相关。教师们要意识到,小学劳动教育是能够培养小学生们热爱生活、责任担当、创新实践的教育。要在小学劳动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真正理解“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且家长们也应当对小学劳动教育有新的认知,转变“成绩至上”的老旧观念。家长们应该意识到小学劳动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重要性,也要意识到家庭劳动教育是学校劳动教育的延伸与补充。家长们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加强对孩子劳动意愿的培养,鼓励他们去参加劳动。并且应该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让孩子得到更多的锻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其次,劳动教育者们应该转变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固有观念。教师要转变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固定观念,不再只重视有助学生取得高分的“工具性素养”。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渗透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杜绝粗暴的“填鸭式教育”,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让学生们能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实践与思考,做到“做中思,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

设置教学目标时,也应当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始终,进而促进学生们全面发展。

最后,劳动教育者们应该将小学劳动教育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紧密联系起来。第一,学校与教师应该正视小学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提到:“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在小学阶段,教师们应当注重对孩子们劳动习惯的培养,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第二,让学生们在小学劳动教育中亲自实践、主动探索。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劳动教育应当达到“教学做合一”的境界,让小学生能够亲身经历参与,有动态的生成过程,促使小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与创新实践精神,发展小学生的劳动意识核心素养,最终促使小学生们全面发展。

(二)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提升课程效果

要确保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效,我们还应当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相结合的模式。在学校进行的小学劳动教育为学生们提供了基础的理论知识与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与创新实践及责任担当的核心素养。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与优势发挥着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家庭教育作为基础,小学生们在家庭的时间多过在学校的时间,在家庭中进行劳动不仅是对学校劳动教育的回忆与复习,更有利于让学生们掌握所学技能,达到劳教合一。

(三)健全小学劳动课程开发体系

想要健全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体系,就需要完善各种保障体系。第一,由于小学劳动教育目前仍旧缺乏政策的引导其顺利实施,所以相关部门应当适时出台相关的政策与制度,构建自上而下的小学劳动教育管理体系。出台有关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纲要,进一步加强对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以便让小学劳动教育的教育目标、课程方法等更加明晰。另外,国家层面还应当制定相应的法律文件,为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保驾护航,解除学校开展劳动教育

的后顾之忧。第二,应当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学校应该转变教学理念,通过对小学劳动教育任课教师的不断加强学习培训,训练出一支知识广博且教学经验丰富的小学劳动教育教师队伍,保证教师专业化的水平,保障师资的充足。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学科研讨活动,使学科特色融会贯通,推动小学劳动教育体系的建设。第三,要加强对于小学劳动教育资金的投入。国家应该加大对于小学劳动教育的投入,不仅增加资金的投入,更要增加与小学

劳动教育相关的建设的投入。比如,在学校内应当建设更多的劳动实践场地,好让学生们在小学劳动教育课上获得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在学校外应当修建更多的教育实践基地,好让学生们在小学劳动教育活动实践中得到更好地体验,对劳动有更新的认识。最终真正实现从知识育人到实践育人的跨越。

除了完善各种保障体系,还需要完小学劳动教育的善监督机制和评价系统。第一,学校应当对自身监督机制进行审查,找出不完善之处加以改善。通过有关部门与学校部门的配合,开办能够对小学劳动教育起到监督管理功能的机构,让监督机制得以完善,使小学劳动教育能够顺利开展。第二,学校需要对学生进行小学劳动教育的测评与考核,这种测评与考核不应是应试与片面的,而应当是全面的、综合性的。评价内容应当关注学生劳动意识、创新

意识、责任担当等核心素养的养成,并将测评放到学生日常生活以及学习的过程上,贯穿整个学习生活。此外,对于学生小学劳动教育的评价模式应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等都可以作为最终评价的依据。作为学生小学劳动教育的主要测评人,教师在这个评价过程中更需要认真负责。并且应该积极思考,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整理反思,对学生的进步或优秀行为予以表扬或奖励,努力让小学劳动教育的评价系统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学

生们的发展。

结语

培养孩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孩子们的未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培养他们热爱劳动这是一个关系到我们整个民族素质的问题,要想培养孩子们全面发展,我们绝不能因为劳动教育似乎身处边缘而等闲视之。

参考文献

[1]周旋.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初探[J].江西教育,2021(06):13-14.

[2]王慧,王晓娟.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的检视与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03):36-45.

[3]张春英.小学生劳动教育的问题及策略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3):251-252

[4]朱凤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困境与实践路径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20.36(05):62-67.

[5]孙庆娜.新时小学劳动教育问题及对策[J].鄂州大学学报,2020,27(05):84-86.

作者简介:宋圭忠(1976.01-)男,汉族,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道德与法治)